4月10日至12日,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原全球6G技术大会)在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召开。本次大会以"共筑创新 同享未来"为主题,来自全球的6G领域的思想领袖、技术先锋和产业领军人物将再次齐聚金陵,共同探讨6G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生态的发展蓝图。
作为大会重要的平行论坛,"空天地一体化与数字低空"会议在4月11日成功召开。会议邀请产学研各方,重点围绕空天地一体化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场景,以及数字技术对低空经济的支撑,探讨如何实现更为广域、智能、协同、高效的信息服务。本次论坛由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贝尔实验室Fellow、IEEE Fellow毕奇主持。
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贝尔实验室Fellow、IEEE Fellow 毕奇
多维视角:洞察6G空天地一体化与数字低空前沿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在致辞中表示,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将卫星、航空器、地面设施深度融合,形成全域覆盖、智能协同的立体网络,对数字低空经济发展起着关键基础的支撑作用。这种技术与行业领域的交叉融合将突破传统领域的边界,从5G到6G,从北斗导航到低轨卫星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正突破传统通信与感知的局限。未来6G还将实现地面网络、不同轨道高度上的卫星以及不同空域飞行器等融合而成的全新移动信息网络。空天地一体化与数字低空的融合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乃至国际伙伴的深度协同。
中国科学院院士 尹浩
希腊美国学院(ACG)副院长、欧洲创新联盟院士Constantinos B. Papadias分享了对于6G的看法。他表示,6G将突破传统通信边界,通过地面与非地面网络(NTN)的动态融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泛在智能连接体系。当前,卫星互联网发展仍面临火箭发射成本高、卫星研制成本高、部署周期长等挑战。卫星发展呈微型化、商业化趋势,同时未来会有一些新的服务产生。另外,他还介绍了其团队在低空领域开展诸多工作,如在通感一体化(ISAC)方面的研究。
希腊美国学院(ACG)副院长、欧洲创新联盟院士 Constantinos B. Papadias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张钦宇表示,以超大规模卫星为基础的卫星互联网是6G愿景中泛在连接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全球覆盖、应急救灾、军事指挥、手机直连等场景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战略价值不断彰显。但当前,卫星互联网的发展亟需找到"DeepSeek"时刻。他提出,效率应优先于规模,追求效率,而不是规模。以"多星协同"为核心理念的分布式卫星通信与网络技术,通过利用卫星平台灵活机动、异构载荷智能协同等系统优势,能够在现有网络规模下有效提升卫星互联网的业务承载能力和网络发展边界。目前其发展基础已初步具备,多项技术路线基本可行。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张钦宇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陈山枝从星地融合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6G星地融合关键技术,探讨了星地融合对低空智联网发展的促进。他表示,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正从过去竞争转变为现在互补的发展趋势,但今天的卫星通信还没有走出1G的大哥大的商业困境,终端贵、资费高、用户数量小,手机用户买卫星通信更像是在买通信保险(应急通信)。为了解决卫星通信的发展困境,他倡导"5G体制兼容、6G系统融合"的卫星互联网发展技术路径。他还提到,要通过6G星地融合关键技术创新,促进"全域覆盖、场景智联"的6G愿景实现。此外,星地融合移动通信将能很好地满足低空通信需求,助力数字低空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 陈山枝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垚圻分享了天基算力的现状与关键技术。他指出,天基系统凭借全域超视距与抗毁伤等独特优势,成为高精度时空信息能力的重要载体。"超算上天"将大大助力天基特有信息融合产生的价值属性,推动太空服务迈入"太空AI"时代,提升天基互联网的应用能力,为商业闭环提供重要支点。而太空与算力的双向融合,面临着空间辐射环境下的系统容错问题、大算力芯片散热问题、软件与算法泛化推广等多重挑战亟待解决。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垚圻
产业聚焦:共探空天地一体化与数字低空发展之道
中兴通讯高级工程师蔡小龙提到,数字低空经济发展受政策、产业和技术推动,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2万亿元。实现数字低空经济需基础架构网络、低空网络、服务网络和航空网络四方协作,同时安全性、检测能力、更高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ISAC方案融合AI、计算、泛在感知等技术,能实现实时数据传输、稳定通信、环境感知及智算一体化,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数字化基础。中兴通讯5G-A通感方案,通过多场景应用创造价值并从多维度验证走向商业落地,目前在全国28个省市完成超100个ISAC项目。
中兴通讯高级工程师 蔡小龙
紫光展锐前瞻标准中心副主任徐志昆指出,当前卫星互联网面临的问题或技术发展方向主要在于降本增效和性能提升,从终端连接卫星来看,高低轨卫星还存在诸多挑战。低空经济服务涉及到通信、导航、雷达、飞控和管控系统的支持,这些都与6G密切相关。面向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需地面网络与空间网络深度融合,卫星运营商与地面运营商协同起来,做到优势互补,融合共生。他还介绍了紫光展锐在空天地一体化方面的研发进展,提到了6G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未来有三条发展路径:通过5G NTN进一步演进实现6G空天地一体化;基于6G TN的空口和网络架构适配NTN场景;为空天地融合统一设计空口和网络架构。
紫光展锐前瞻标准中心副主任 徐志昆
是德科技资深无线解决方案专家吕荻从测试角度出发,分享了3GPP 5G NTN与ISAC信道仿真。她指出,是德科技是 5G NTN /6G 测试领域的领先者,可提供丰富多样的解决方案,涵盖软件仿真、组件数字孪生、端到端系统和硬件仿真、组件和射频测试、认证与运营商验收测试、定制测试解决方案和生产测试等。
是德科技资深无线解决方案专家 吕荻
圆桌对话环节的主题为"6G 网络赋能数字低空",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副秘书长吴建军主持。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正高级工程师丁鲜花、中国电信研究院移动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谢伟良、东南大学教授王东明、通号低空公司通信事业部无线产品研发总监殷晓曦、海格通信未来技术探索实验室副主任张健,围绕数字低空经济发展所需的数字化基础设施、通感一体化在低空场景的应用、低空网络的频率资源及组网方式、卫星赋能低空的方式、低空场景下通智融合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论坛中,与会专家共同剖析了"空天地一体化与数字低空"现存技术难题,合力明确产业协同前行方向,并提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解决方案,为后续发展筑牢根基。展望未来,随着技术迭代加速、标准体系完善、产业生态成熟,空天地一体化与数字低空将深度重构人类连接与服务的维度,技术边界将不断延展,数字文明亦将向深空与低空全面渗透。
-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吴建军:6G将加速"智能平权"
-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开源将在6G时代扮演要角
-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聚焦网络弹性,助力6G高质量发展
-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通信与AI融合"论坛成功举办 共探智能未来无限可能
-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解锁“空天地一体化与数字低空”发展密码
-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网络架构设计牵引服务范式变革
- 中国移动易芝玲:理性看待争议 加快RAN网络架构变革
- 中国电信毕奇:低空覆盖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可行性 迭代式组网才是“最优解”
- 中国移动王晓云:6G无线接入网架构从C-RAN向CIS-RAN演进
- WinWin高端访谈:土耳其电信为5G时代做好准备 以最高效方式打造数字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