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网络架构设计牵引服务范式变革

6G预期将带来超越通信的能力和服务,通信、感知、计算、AI和大数据等要素交叉融合,通过平台化的网络打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能力,通过空天地一体融合实现更广范围的覆盖……6G网络架构及其关键技术是实现这些愿景的基石,而且面临着更高KPI、更低成本、更敏捷、更韧性、更绿色的要求,同时还要实现碎片化场景和需求的极致定制和规模复制。

2025年4月10日至12日,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 在南京召开。在11日举办的由中国移动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晓云、鲁汶大学教授Sophie Pollin担任联合主席,中国移动首席专家刘光毅担任执行主席的"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平行会议上,中国移动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晓云、诺基亚高级首席标准化负责人Balazs Bertenyi、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Hexa-X-II WP3 lead Marten Ericson、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技术总监徐晖、是德科技首席无线产品规划专家封翔、浙江大学研究员杨倩倩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的网络设计和技术创新,突破6G网络架构方面的多种挑战,更好地让6G网络支撑未来的数字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发展。会议由中国移动首席专家刘光毅担纲主持人。

王晓云在致辞中指出,6G网络架构面临"柔、智、简"三大核心挑战:通过柔性架构动态适配不确定的多元化场景需求;通过AI内生智能重构端到端流程,融合算力生态;通过极简设计平衡功能复杂度与运营效率。建议强化端到端协同、构建智算融合生态、推进平台化架构。王晓云进一步指出,6G发展需凝聚产业共识,化解技术路线分歧,最终实现商业闭环能力,推动移动通信向"移动信息网络"的范式变革。


中国移动集团首席科学家 王晓云

诺基亚高级首席标准化负责人Balazs Bertenyi通过视频形式分享观点,他认为6G的核心价值在于沉浸式通信、物联网、感知业务和基础定位等多元化应用,推动生态系统从单一设备向多样化设备转变。6G架构应遵循统一、简化、模块化的原则,注重可持续性、韧性和安全性。AI与机器学习(AI+ML)将成为6G的关键驱动力,优化网络运营、频谱效率和移动性管理。他强调,6G将通过创新架构和AI技术,为运营商和用户创造巨大价值,推动蜂窝网络迈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未来。


诺基亚高级首席标准化负责人 Balazs Bertenyi

段晓东表示,6G将实现从万物互联到万智智联的变革式发展,智能体通信(ACN)是6G与AI的双向奔赴,既是6G最主要的需求之一,也是6G架构最有区分度的技术。智能体通信(ACN)将深刻影响6G网络架构设计,需从网络使能智能体和智能体赋能网络两个维度出发,构筑智能体通信服务框架和服务体系。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 段晓东

欧盟Hexa-X-II WP3负责人M?rten Ericson通过线上分享介绍,Hexa-X-II提出的6G架构以AI/ML为核心,构建分层服务框架:网络功能层、应用平台层、服务层),通过AIaaS和智能编排优化能效与性能。其关键方向包括通感算融合、云原生演进、频谱复用与载波聚合、灵活拓扑和接口优化。


徐晖强调,6G网络架构的设计原则应该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从"以网络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换,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和一致性的使用体验。面向6G全服务化架构,AI、计算、数据和感知的深入融合,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技术总监 徐晖

封翔介绍,是德科技一直积极参与信道测量和建模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她指出,6G应用需要与环境相关的射频传播模型,用于数字孪生和实际硬件测试,而且越来越多天线数量需要更精细的波束控制,这使得与环境相关建模所需的多个用户和基站之间高度的空间一致性变得非常重要,例如信号方向、延迟和相位,以正确设计、测试和验证6G无线系统,这些要求推动了确定性信道建模的需求。


是德科技首席无线产品规划专家 封翔

杨倩倩表示,大模型与6G融合的趋势明显,且手机等设备算力、内存受限,其团队从联邦学习和模型切割两方面入手,对基于LoRA的联邦学习方法进行改进以应对数据异构问题,还提出模型切割系统,设计流水线并行、多处理器并行、容错及跨平台自适应机制,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性能、训练时间、内存需求等方面具有优势。


浙江大学研究员 杨倩倩

主题演讲环节结束后,中国移动研究院基础网络所副所长陆璐主持圆桌论坛环节,OPPO标准研究部部长杨宁,北京邮电大学长聘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王敬宇,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导、物联网研究院副院长朱晓荣等围绕6G网络架构如何赋能网络的"开源"和"节流"展开讨论。

四位专家从终端和网络两个视角达成共识:开源节流双驱动,通过AI业务扩展(如智能体、元宇宙)和通感算融合实现"开源",通过模块化设计、能耗感知架构和资源池化实现"节流"。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厂商等多向奔赴,在更大范围内达成跨界共识,才能实现6G真正的商业成功。

网络架构定义了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的发展形态和技术走向,具有全局性、系统性、继承性、前瞻性等一些关键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本场会议不光讨论了网络架构本身,还涉及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为6G从移动通信到移动信息网络的范式变革和在2030年真正具有商业闭环能力献计献策。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4-13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网络架构设计牵引服务范式变革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网络架构设计牵引服务范式变革,C114讯 6G预期将带来超越通信的能力和服务,通信、感知、计算、AI和大数据等要素交叉融合,通过平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