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消息(水易)近日,CIOE中国光博会与C114联合举办“2025中国光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线上研讨会——“50G PON:开启万兆光网商用浪潮”专场,多位行业资深专家就50GPON最新进展、技术演进路径和应用场景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会上,中国电信研究院光接入网中心总监张德智发表《万兆光网的关键技术发展和应用探索》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万兆光网的核心技术50G-PON标准基本完成,产业方向明确,同时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核心技术问题陆续攻克,整体成熟度提升明显,支撑万兆光网在小区、工厂、园区等重点场景的试点应用。
50G-PON关键技术标准基本完成
50G-PON是使能万兆光网的核心技术,延续了时分复用架构,在系统容量提升5倍的同时,引入超低时延等能力。此外,50G-PON标准归一传统EPON/GPON技术路线,明确多代共存需求,支持平滑演进,大幅减少网络建设和运营中的复杂度。张德智介绍,目前50G-PON关键技术标准基本完成,能够支持规模万兆接入。
功率预算C+方面,EPON区域,可沿用29dB要求,针对局部ODN质量劣化情况,可考虑适当提升0.5-1dB;GPON区域,采用多模技术方案演进升级时,必须支持32dB的功率预算等级要求,目前存在C+和C+b两种技术选项,产业链正在探讨归一化。
上行速率选择和多速率接收功能方面,今年3月12.5G速率已在标准中被放弃,主要原因是12.5G和25G速率在技术复杂度、成本上差异不大,统一收敛到25G对整个产业链更有利。目前标准提供25G/50G两种上行速率选项,25G面向家宽和政企用户,50G主要面向政企用户。从产业能力来看,当前以25G为主,正在突破双速率进程中,规模部署应支持25G/50G上行双速率。
多代际共存方面,在张德智看来,多代际PON共存是运营商的强需求,运营商过去对FTTH、千兆网络的建设,投入了海量的沉默成本,如果无法实现多代共存或是平滑演进,对投资不利。
目前在GPON区域,G/XG(S)/50G 3代共存方案总体进展顺利,除了C+指标争议外,标准基本完备,光模块、芯片、设备等层面的成熟度不断完善,网络层面由于3代PON波分方式共存,系统容量各自独立,无互相影响,GPON ONU无需退网。
EPON区域面临的核心问题是IEEE EPON标准中上行波长1260-1360nm(100nm宽),与ITU-T 50G-PON上下行波长重叠,同时2010年ITU-T XG-PON标准,2018年IEEE 25G/50G-EPON,都选择波分共存,放弃时分共存技术路线。
为解决上述挑战,产业界存在三种方案,仍有待充分论证,目前而言,波分方案产业已具备能力(非对称),可支持近中期实施;规模部署阶段则需要综合评估时分/波分方案。
产业链成熟,支撑万兆应用创新
随着技术收敛加速,50G-PON产业链也在快速发展,已推出第一代试商用/商用设备,第二代设备预期2025-2026年成熟,以支持未来的规模商用。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的50G-PON产业链日益壮大,国产化率稳步提升。经过调研和摸底,初步判断国产化率总体在90%以上,部分厂家达到100%。
张德智表示,50G-PON规模商用仍有部分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包括EPON区域面向50G-PON的三代共存升级路线,对称SFP形态OLT三模光模块商用能力等等。
针对三模OLT光模块小型化问题,中国电信研究院联合产业合作伙伴,首次完成了非对称速率SFP-DD小型化“三模共存”50G-PON OLT光模块及系统验证,满足运营商现网GPON区域10G-PON设备面向50G-PON平滑演进升级的需求,有效简化部署,无需机架空间扩容。
针对上行50G速率接收和32dB光功率预算等级能力问题,中国电信研究院与合作伙伴联合攻克C+选项产业难题,完成行业首次对称速率50G-PON C+功率预算能力的系统级验证,结果表明各通道性能满足标准要求,为低成本50G PON ONU规模商用展示了技术可行性,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张德智表示,整体来看,无论是在光模块层面,还是在芯片层面,以及在设备层面的从标准到原型样机到试商用设备到商用设备,产业链伙伴攻坚克难,加速试点验证,推动50G-PON产业迅速发展。
最后,张德智介绍了中国电信积极推进万兆应用场景的探索,包括依托万兆全光接入协同FTTR组网,构建极致全光校园;万兆工业光网提升工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打造万兆直播基地等。未来,期望以能力开放赋能行业,构建开放的应用生态,实现共创开放生态、共荣产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 标准基本完成,技术突破不断:50G PON开启万兆光网商用浪潮
- 中国电信张德智:50G-PON产业加速成熟,支撑万兆应用创新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通信网将向智能体通信网演进 带来三大方式转变
- 江西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1.42万亿元 计划到2027年累计建成20万5G基站
- 5G-A×AI双剑合璧:中国移动全球通升级,“五大尊享”开启高端通信新时代
- F5G-A万兆全光园区成AI时代标配 华为举办园区网络“以光惠算”先锋行动发布会
- 上海通信业以高质量发展成就 共庆517世界电信日
- 如何在企业网络中有效应用人工智能?
- 中国电信聘任刘桂清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黄智勇为执行副总裁
- 智能自动化赋能:机器人引领垃圾分类新变革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