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年的筹备,4月25日,由拼多多支持,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建设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云南大理古生村正式揭牌。这是全国首个聚焦“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的科技小院,也是拼多多近期推出的“千亿扶持”计划在支持科技小院发展方面收获的首个成果。
▲4月25日,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揭牌仪式在云南大理古生村举行。刘长白|摄
通过搭建“党政产学研用”六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平台,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农业生产服务中发现问题、在交流研讨协作中解决问题,旨在以“学研商”协同创新模式培养高质量兴农人。截至目前,该科技小院已落地1个养分智慧管控平台项目、支持了7个农业高质量科研课题、协助20多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触网”,是“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的活动基地和大本营。
“作为支持科技小院发展的社会商业力量,拼多多助力科技小院的工作重心正从农业生产端延伸至销售端,希望推动小院的优质农产品从‘销售无门’到‘抢购一空’。”揭牌活动现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指出,“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是全国科技小院里独一份的存在,满足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的目标,能够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近期,从农产品起家的拼多多通过“千亿扶持”计划,落地了首批助商惠农举措,包括启动“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发挥平台数字化优势,立足“土”,体现“特”,做大“产”。而在农业科研领域,为了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丰富农产品优质供给,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将继续助力科技小院发展,支持农业科研创新与技术推广,培养更多既懂前端科研、技术推广,又能使用互联网等技术进行后端销售的“兴农人”。
“农业版12306”精准管控田间养分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的农业大州,辖区内祥云脐橙、宾川柑橘、弥渡葡萄、剑川苹果、漾濞核桃等优势农产品众多。而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下,当地农业生产始终要以保护洱海环境为基础。
科技小院师生在古生片区开展工作,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片区旱地区域主要种植鲜食玉米、莴笋和马铃薯等作物,生产以小农户种植为主,存在施肥量不合理、管理粗放、施肥时间和比例缺乏科学依据等问题,同时生产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极低。这些问题导致雨季旱地田块养分流失较大,对洱海水质保护带来较大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拼多多的支持下,联合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设计并构建了集“实名制购肥、定点配送、精准施肥、监控监管”为一体的养分智慧管控体系,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农户科学施肥、改善区域环境。目前,该套体系已在古生片区南庄开展试点工作,试点面积100亩,含40余个田块,涉及20余名农户。
揭牌活动上,科技小院学生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养分智慧管控体系的运行模式。系统可以清晰显示下单农户的地块位置、种植作物、施肥时间、年施肥量、土地营养吸收情况等信息,收到订单立刻就近安排储肥站送肥上门。
▲科技小院学生向与会嘉宾演示养分智慧管控体系运行模式。刘长白|摄
李冲今年50岁,勇于尝鲜、敢于挑战。2023年,古生村科技小院在南庄开展鲜食玉米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他最先向学生们敞开大门,听取学生们的建议,对家里几十亩地改用绿色有机肥。如今,他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上了养分智慧管控体系,“以前我们施肥都是凭经验,多了担心烧苗,少了担心产量不行。现在有了这个平台,下单很方便,30分钟就能送货上门,非常省心。”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古生村科技小院负责教师金可默介绍,该体系就像“农业版12306”,操作起来非常方便,还能精准管理农户地块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形成精准施肥方案并落地实现,合理调控施肥可以减少养分流失,预计使试点区域排入洱海的氮磷量减少30%以上,能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减轻对洱海的环境压力。
“学研商”创新培养兴农人
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让农民“种得好”,更要让农业“接上网”、产品“卖得好”,只有农民“赚得多”,生态才能“保得住”。而这离不开农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支持。
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就与拼多多宣布共同推出“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以“数商兴农科技小院”为依托,打造农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杨静就是其中代表。
在古生村科技小院学习工作三年,杨静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到古生村科技小院,内向害羞的杨静就被安排入户做种植情况调研。她硬着头皮一家家上门走访,遭遇不理解、不配合又被赶出院门,终于在第四次吃闭门羹后忍不住哭了。当时的她想不明白,一件帮助农户增产增效的好事,为什么会遭到强烈抵触。
直到后来与农户们熟了杨静才知道,只有看到技术转化出好的收益,大家才会放心地配合。这也让她在心里埋下了一个信念:不仅要让农田增产,更要让农户增收,要帮大家把农产品卖出去。
毕业后的杨静,毅然放弃了云南一地级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机会,而是选择回到古生村创业。她以数商兴农科技小院为阵地,积极推动科技小院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与升级。随着数商兴农科技小院被打造为各地科技小院学术交流组织“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的活动主基地和大本营,杨静的工作进一步丰富了协作网的内涵和外延。
去年9月第七个丰收节来临之际,拼多多支持了一场特别直播节目。杨静严选了9个科技小院的22款产品登上直播间,其中,四川峨边笋用竹科技小院的冷笋上架后被迅速抢空,广西北海海岸带生态农业科技小院的虾干补货两次后依然售罄。“科技小院的农产品质量都很好,以前苦于没有成熟的销路,现在有了拼多多支持,不仅打开了销路,更提升了品牌效益。”她说。
▲杨静计划将优质的小院农产品卖到拼多多等线上平台,助农户增收。刘长白|摄
浅尝线上渠道,杨静就感受到了电商平台的订单爆发力,决心把拼多多店铺开起来。近日,她已经上线100余个SKU,覆盖全国20余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只等后续完善产品矩阵、优化物流合作,就可以正式销售了。
从学校到科技小院再到个人创业者,杨静的人生跨越了三个阶段,“我很喜欢现在的状态,思维眼界都在拓宽,看到农户产品卖出更好的价格、卖到更远的地方很高兴。”
自2009年成立以来,科技小院已在全国建成超1800个,足迹覆盖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如果说每个科技小院是一枚星火,那么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将为这些星星之火添上燎原的东风。”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表示,包括优质的小院农产品在内,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希望覆盖更多的好产品、好商家、好技术,让农户、用户、商户都能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 全国首个“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科技小院揭牌 拼多多持续支持农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 京东谴责竞对平台强迫外卖骑手“二选一”,承诺对超时20分钟以上订单免单
- 京东美团三次“同一天”背后:即时零售赛道竞争白热化
- 京东:给所有骑手的对象安排工作,多举措维护骑手权益与用户体验
- 从“团长”到“站长”,拼多多丰富电商就业生态“烟火气”
- 电商西进助力“内外贸一体化”,拼多多“千亿扶持”加速商家掘金西部市场
- “2025多多好特产”首站落子连云港,拼多多“千亿扶持”多项举措扶优助农
- 拼多多“千亿扶持”正式启动“多多好特产”专项,百补频道新增100亿回馈商家
- 拼多多发布2024全年财报,加快上行“新质供给”,继续深耕产业生态
- 亚马逊第三方卖家销量占比创新高,平台收入结构转型引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