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5月16日 当全球都在热议AI时,其营收与生产力价值仍待兑现!
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曾提出一个计算机悖论:“你能在任何地方看到计算机的影响,唯独在生产力数据上看不到。”如今,这一困境正映射在AI领域——我们目睹AI技术渗透至生活各个角落,却尚未在生产力层面看到实质爆发。
更值得关注的是,AI在营收端也没有展现出颠覆性力量。从技术发展的历史规律看,重大技术突破往往遵循营收增长先行、生产力提升滞后的轨迹。以计算机革命为例: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计算机产业的营收呈稳定增长态势,但直到90年代初生产力才迎来跨越式飙升。
反观当下的AI产业,营收规模尚未出现实质性突破。这一现状或许预示着,AI带来的生产力革命也许还要等待数十年才会出现。
尽管如此,一些AI鼓吹者仍然不断释放天马行空的预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最近预测说,未来10年内AI将会取代大多数医生和老师,许多职业将不再需要人类。这番言论绝非玩笑。
还记得IBM沃森超级计算机吗?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于2013年开始使用沃森,当时它在声明中表示:“首先,沃森在《边缘危机》电影中展示威力,现在,它准备战胜白血病。本周五,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宣布将部署沃森,它是IBM知名的认知计算系统,能帮助我们攻克癌症。”
结果呢?安德森癌症中心花了5年时间,投入6000万美元,由于沃森在多起案例中给出不安全治疗建议,中心只能选择放弃。
预测与现实不是一回事
当行业大佬频频预测时,总是宣称:再等5-10年,AI将占据主导。
2016年,AI先驱、计算机科学家Geoffrey Hinton曾警告放射科医生:“你就像一只站在悬崖边缘却没有向下看的狼,尚未意识到脚下即将悬空。我认为,从现在起应该停止培养放射科医生。五年内,深度学习的表现必将超越放射科医生。”
现实却狠狠打脸,美国执业放射科医生的数量不跌反增。
除了他,还有许多专家和机构出来预测,比如ErikBrynjolfsson、AndrewMcAfee,还有麦肯锡、埃森哲,他们不断鼓吹,说AI将会夺走许多工作职位,鼓吹了10年,但这些预言至今尚未兑现。
让我们再从利润角度看一看。
请问:AI创造的利润在哪里?现在的大型语言模型在面对简单问题时能生成答案,能撰写文档初稿,还能生成代码。这表明,AI在某些场景中是实用的,但这些任务创造的收益并不丰厚。
根本问题在于:大语言模型生成的答案难以获得人类信任,而医疗、法律等行业能带来利润,但它们无法承受错误代价,一旦出错,损失惨重。
AI工程师、科学家和供应商均承认,大语言模型虽能生成文本,但创造利润的能力有限。
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近期表示,AI短期内不会取代程序员。微软研究人员指出,程序员大部分时间都在调试,大型语言模型难以胜任这一任务。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承认,从价值角度看,AI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
Infosys创始人直言AI存在过度炒作现象,OpenAI新模型在标准基准测试中的错误率依然超过三分之一。许多科学家认为,AI在复杂任务中能力不足。
大语言模型信奉者常常说,AI在教育考试中得分很高,说明它的能力已经极强,但怀疑者认为AI存在作弊可能。例如,今年4月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结束仅几小时,科学家将试题交由AI解答,当时数据库尚未更新,AI需像人类一样独立作答,成绩证明AI的表现令人失望。
迷雾一般的财务数据
企业究竟要在AI领域投入多少资金?这个问题很难给出确切答案。而核心问题在于:客户愿意为AI支付多少费用?2024年,OpenAI、Anthropic的营收均未超过50亿美元。
从Meta、亚马逊到苹果、特斯拉,这些科技巨头均未清晰披露AI营收数据。业内推测,之所以未公开,主要是AI相关营收并不多。多数分析师指出,在传统模式下,亚马逊每向基础设施投入1美元可带来4美元营收增长;而生成式AI时代投入产出比大降,每投入1美元仅增加20美分营收。
亚马逊CEO Andy Jassy坦言,AI被市场广泛接受需要时间:“这不会在1年或2年内实现,而是需要10年甚至更久。”
微软在财报中提及过AI相关数据,但信息披露不够详细。分析师推测,微软2024年AI云业务营收约为100亿美元。
Alphabet云业务营收在2024年增长28%,2025年一季度达123亿美元。但需注意的是,Alphabet自2008年便已提供云服务,现有营收大部分与AI无关,分析师估算真正的AI相关年收入可能仅100亿美元。
综合来看,如果将建设投入剔除,美国AI企业真正创造的营收约为300-350亿美元。即便以每年35%的增速推算,到2030年也仅2100亿美元。然而今年科技企业在数据中心领域的投入已达2700亿美元,这一对比值得深思。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200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当时微软、思科、英特尔、朗讯、诺基亚、IBM、AT&T像今天的“七姐妹”一样风光,它们的市值都进入了纳斯达克16强,2000年纳斯克达指数达到峰值,结果怎样?历史已经写得明明白白,所以今天的AI泡沫值得警惕。
在未来的日子里,与生成式AI有关的营收还会增加,这是确定的。但问题在于,如果营收增速不够快,泡沫就会破灭。(小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