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消息(颜翊)本周,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 在南京隆重召开。大会以"共筑创新 同享未来"为主题,来自全球的6G领域的思想领袖、技术先锋和产业领军人物将再次齐聚金陵,共同探讨6G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生态的发展蓝图。
在大会首日,高通公司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晧受邀出席"通信与AI融合"分论坛,并发表题为"利用6G和AI重塑移动连接的未来"演讲,探讨了6G与AI的协同赋能及融合发展。
他表示,6G和AI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两大核心趋势,AI将在云端、边缘侧和终端侧为6G带来更多应用场景。徐晧强调,AI与6G的结合将重塑移动连接的未来,而高通将继续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并与业界合作。
AI为6G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
徐晧分享了终端侧AI的优势,以及连接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他指出,终端侧AI能够带来成本、能效、性能、隐私、安全和个性化等多项优势,而在云端、边缘侧和终端分配并协调AI工作负载的过程中,5G和6G连接提供了稳定且低时延的接口。
徐晧提到,今年是高通公司成立40周年,而高通深耕AI研发已超过15年。如今,AI正越来越多地在人们触手可及的终端上运行,在手机、PC、XR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这些AI应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全新的需求,并且持续推动6G的发展。
在手机领域,高通展示了终端侧运行DeepSeek模型和AI智能体规划行程的能力。在PC领域,AI正推动"AI PC"概念的发展,通过大语言模型提升工作效率。在XR领域,毫米波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XR设备的连接能力和并发支持能力。
此外,AI也将被广泛应用于其它6G的应用场景,比如全息远程临场、自动驾驶等用例,当然也包括与网络实现更快连接的技术。
AI与6G的结合将重塑移动连接的未来
ITU设定的6G愿景中,AI和通信、通信感知一体化和泛在连接是其中三大应用场景。在这三大应用场景中,AI将对6G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在几周前,3GPP在韩国仁川举办了6G国际标准研讨会,标志着3GPP正式开始6G标准化相关工作。
虽然6G技术的具体路径尚未明确,但AI的引入将加速关键技术突破。徐晧指出,AI的优势在于能够在复杂任务中进行准确预测,此外在面对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时候,AI能够发挥出更大优势;而无线通信是已经比较成熟的领域,有很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且历经几十年的研究和积累在很多工程问题上建立了精确的数学模型和最佳解决方案。因此没有必要用AI来取代已有理论依据支持的无线通信算法。
然而在某些方面,比如无线信道的测量,预测和压缩仍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无线通信和AI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优化信道反馈、波束预测和无线定位等问题,AI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力,能更精准地适应复杂无线环境,从而推动6G技术发展。
同时,他展示了面向无线AI生命周期管理的几项技术。其中,动态模型切换技术可以根据终端位置自动选择最优基站和AI模型。终端侧模型自适应技术允许AI模型在新场景下通过即时训练进行优化。从更高层的网络架构而言,通过面向6G的AI原生系统设计,能够使云端或网络端等基站的上层配置变得更加智能、更加自适应化。
徐晧还特别提到高通如何利用AI提升5G性能。不久前刚刚推出的高通X85,搭载了高通第四代集成到调制解调器的专用AI处理器,能够以更高的处理性能运行更多AI专用5G算法,AI推理速度相比上一代快30%。
6G时代应推广频谱共享、基站共享等模式
在接受C114采访时,徐晧进一步指出,当前,全球均在AI与6G融合领域加速技术积累与突破。尽管各国在研究方向上的侧重点可能不同,但都意识到人工智能与6G技术结合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潜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工智能本身的开源属性,使得研究者能够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从而实现革命性的突破。
他表示,中国在推动6G发展的过程中具备优势,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5G基站和用户,这为积累组网经验、应用场景拓展以及深入理解技术瓶颈,为6G演进方向提供关键参考。
针对6G技术发展中的频谱统一性挑战,徐晧希望不同国家和地区都能根据其频谱分配和实际部署需求,有针对性地应用多种技术,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频谱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他期待6G时代能进一步降低频谱使用成本。因此,6G网络建设应推广频谱共享、基站共享或网络共建等模式,以降低频谱使用成本并优化网络部署效率。这也是基于对5G时代网络建设经验的总结。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