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消息(水易)4月10日至12日,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将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隆重召开。同期举办的“网络弹性”平行会议上,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李安民发表《智安内生构建6G弹性网络》的主题演讲。
6G高质量发展需要弹性网络
李安民表示,6G将通过性能提升、能力增强,与多样的业务场景融合应用。面对差异化的场景,性能指标难以兼顾,弹性定制网络将成为发展趋势;此外,虚拟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网络安全、韧性是发展的基石。另外,AI的蓬勃发展,也在成为未来网络演进的重要驱动力。
与此同时,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频发,攻击强度、频率、隐蔽性、破坏性等均有不同程度上升,6G网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攻击挑战,需重点考虑6G网络自身的健壮性与韧性。
面对这一局面,李安民指出,6G高质量发展需要智能安全的弹性网络。具体而言,针对新业务、新技术及安全形势的变化,6G网络应融入安全、智能基因,安全能力、策略随网络弹性定制、智能动态调整,应对网络攻击、灾害等各类安全事件,持续保障网络安全、弹性/韧性,推动6G高质量发展。
智能安全内生构建6G弹性网络
如何构建6G弹性网络?李安民介绍,6G网络智能、安全基因的注入,基于安全内生、智能内生技术,实现6G网络弹性定制和快速重构。
安全内生于架构,基于网络快速重构、架构层面定制平行于生产环境的验证平面、多层异构网络,增强网络应对突发事件的韧性。
安全内生于网元,依托智能安全策略驱动网元层面的信任、监测和防御等机制协同联动,开发网元安全智能体等安全能力模块可按需动态加载、弹性伸缩。
安全内生于软件,6G网络以全服务化方式构建,软件将是网络构建的关键要素,也是安全内生的“基因组工程”,需对软件生命周期进行安全管理,基于测试验证平面,实施入网安全检测、软件成分分析与灰色发布,以确保6G网络软件的质量可靠、安全可信。
智能内生方面,以大模型为技术内核驱动安全智能体,并原生于网络架构、网元及软件中,实现智能内生的安全防护体系。同时,通过融入安全智能体构建智能自适的安全决策,形成“威胁自感知-策略自生成-能力自控制-防御自执行”的弹性闭环。
推进弹性网络实践,成效显著
李安民表示,基于上述思考,中国电信立足自身云网资源,基于“主动免疫、健壮可信、自适弹性”三大核心特征的内生安全理念,面向6G网络演进目标构建智能+内生的安全体系架构。
安全内生于网元软件方面,软件供应链安全与网元组件安全融合,从网元设计、开发、测试、运行/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构建内生安全。安全内生于网络和边缘方面,推动中国电信C-IWF等网关技术形成国际标准化规范,以一体化标准体系引领构建安全内生的网络和边缘。安全内生于终端方面,整合端上安全能力,以内生方式统一终端内的安全监测与防御,实现对多元终端全栈防护。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持续打造AI安全应用,体现了中国电信对数字安全保障工作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实践。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研发应用,中国电信正稳步提升AI安全治理水平,为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AI赋能运营方面,自主研发“星辰网络大模型”,覆盖网络“规、建、维、优、营”全生命周期;AI赋能安全方面,自主研发见微安全大模型2.0,基于海量安全数据训练,实现威胁自动识别、告警降噪及攻击溯源,推出“侦图”平台,通过AI交叉校验抵御“换脸”攻击;AI内生安全治理方面,制定人工智能安全指引、大模型评测和防护等规范要求,建立检测、响应、处置一体化运维保障体系。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