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手记
文 |王轶婷、张文娟
在制作《了不起的食物》之前,我们的导演团队拍过很多美食纪录片。可以说,在接触“营养学”之前,我们镜头的唯一重点就是如何让食物更“美味”。也因此,最开始筹备制作这部营养食疗纪录片时,我们有很多疑惑:除了“味道”,我们还应该关注食物的哪些方面?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这群“营养小白”开始了一次全国范围的专家“大巡游”。
工作照:采访营养师于仁文
工作照:采访中国农业大学范志红教授
工作照:采访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葛声主任
我们寻访了来自北京、上海各大三甲医院、高校、机构的十多位营养学专家,向他们“补课”。而补课的结果,彻底颠覆了我们对食物的认识! 导演拍片,却发现了自己的血糖问题?
我们最早拜访的专家之一,是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的葛声主任。葛主任团队正在进行一场2型糖尿病饮食治疗试验,尝试用3个月的饮食,改善病人的血糖情况。葛主任告诉我们,他们在试验餐中,将主食换成了杂粮饭,同时增加膳食中的蛋白质、膳食纤维比例,并严格控制制作过程中油、盐、糖的添加。每一餐都经过了科学严谨的设计和称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血糖的改善。
剧照:医生正在为受试者佩戴动态血糖监测仪
剧照:受试者向医生了解糖尿病饮食治疗试验
剧照:受试者正在用餐
我们知道葛主任的试验已经经过了初步的验证,一定是有效的。但令我们惊讶的是,这些受试者的血糖在仅仅一餐之后,就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拍到,患者自己在家用餐的血糖曲线起伏明显,坡度较陡,而在医院吃试验餐后,血糖上升趋势明显放缓。
葛声主任团队此前的试验成果
在试验中,用来监测患者实时血糖的东西,叫作动态血糖监测仪,只要戴上,就能看到自己实时的血糖曲线。在拍摄了各位患者的血糖曲线之后,我非常好奇自己这个“正常人”的血糖,会和他们有什么不同?于是,我给自己戴了一个。那天晚上,我差点失眠。
因为晚餐过后,我的餐后一小时血糖飙升到了10mmol/L(正常人应≤7.8mmol/L),距离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仅一步之遥(随机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这怎么可能呢?我还不到30岁,而且我去年体检时,空腹血糖还都很正常!怎么会有血糖问题?
事实上,中国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都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而不自知1。所谓糖尿病前期,就是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已有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比如像我这样餐后血糖过高的情况)。而糖尿病前期人群若不干预,每年约有5%~10%会进展为糖尿病。
而糖尿病的危害,我在拍摄中已经见识过了:大部分患者一开始是头晕眼花、手脚发麻,再发展下去,就是失明、糖尿病足。据统计:全球每30秒就有一个人因糖尿病足截肢2。
在看了大量的资料之后,我更睡不着了!也是没想到,拍片的工作,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血糖问题。
好在,我发现得早,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和医生专家们零距离请教。而且,现成的解决方案就摆在眼前——我正在拍摄的不就是营养食疗吗? 食物,比你想象得更神奇
自从发现了自己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健康之后,我们开始研究起了平时从没关注过的这些慢性病。
长期高血糖为什么会引起胰岛功能受损?盐的多少会引起血压怎样的变化?肥胖到底意味着什么?内脏脂肪又会对人体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调研采访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得到了解答,我们也了解了不良饮食引发慢性病的原理。更重要的是,我们亲眼见证了饮食逆转慢性病的可能!
在新华医学院,我们看到一位年轻女性在沈秀华教授的健康素食饮食试验的帮助下,实现了中度脂肪肝的彻底逆转,只靠饮食,减重44斤。在北京大学王燕芳教授的故事里,我们看到心脏健康饮食堪比降压药的神奇效果。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我们看到多位受试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恢复到正常范围,就此摘掉“糖尿病”的帽子。
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我们从洪尚宇老师和郑琰老师的研究中,一窥饮食与肠道微生物的奥秘。在养老院里,我们向营养师于仁文学习高营养密度饮食的科学方法。在曙光医院,我们记录下陈胜芳主任实现营养餐口味提升的过程。我们拜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教授、上海市食疗研究会副理事孙建琴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范志红教授,彻底刷新了我们对慢性病的认识。
剧照:新华医学院沈秀华教授团队研讨脂肪肝饮食治疗试验成果
剧照:脂肪肝饮食治疗试验的受试者再次前来复诊
工作照:拍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实验室
在拍摄之前,我们就知道食物除了带来味觉享受,还承担着提供能量、维持生命的作用,也知道饮食不当会引起健康问题,但始终对饮食能够逆转慢性病的观点抱有怀疑。而现在,我们这些导演已经成了健康饮食“最虔诚的信徒”。
我也开始把自己从葛主任、沈教授那里“偷师”学来的膳食原则运用到自己的一日三餐里:自己制作杂粮饭,控制脂肪、蛋白质和碳水的比例,增加蔬菜摄入,调整用餐顺序……仅仅一周的食疗和运动之后,我的餐后血糖就稳定了下来,再也没有超出7.8mmol/L,空腹血糖也从临界值的6mmol/L降到了更健康的4.5mmol/L(正常人空腹血糖范围:3.9~6.1mmol/L)。 所谓健康饮食,到底该怎么吃?
最后,让我们回归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当我们谈论食物时,到底该关注食物的哪些方面?
或许大部分人都知道“热量”/“能量”这个概念。所有的食物都有热量,当你吃进去的能量超过了你消耗的能量,就会长胖。网络上有大量的减肥视频、健康视频都把“热量”视为洪水猛兽。
但其实,除了热量,我们也需要关注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整体的膳食结构。
剧照:健康食物的世界
如果把身体比作一辆车,碳水化合物是汽油,蛋白质是发动机,脂肪是润滑剂,维生素和矿物质则是螺丝钉。要让身体跑起来,这些营养素缺一不可。有些减肥人士,和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彻底戒掉了碳水,但这却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精力不足、营养失衡。而有些老年人由于牙齿不好,不愿意吃肉,不爱喝牛奶,长期下去就可能导致肌肉流失,引起摔跤、失能等各种问题。
此外,还要注意食物的搭配。合理的搭配不仅能保证各类营养素摄入充分,还有助于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比如,主食选杂粮(糙米、燕麦)或薯类(红薯、南瓜),代替白米饭,可以延缓血糖上升;蛋白质用鱼虾、豆腐、鸡蛋“轮流值班”,减少红肉,有助于培养更健康的肠道菌群,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选择膳食纤维时,优先挑选深绿色(菠菜、西兰花)和彩色(胡萝卜、紫甘蓝)的蔬果。
剧照:营养师冯学青正在指导三高患者如何健康饮食
现代人总在纠结“几点吃”“吃多少卡路里”,却忘了问自己:“我真的饿了吗?”事实上,狼吞虎咽时,大脑需要20分钟才能接收到“饱了”的信号。用餐时,我们可以尝试拿一个盘子,把这一餐的食物预先盛好,并用“半盘蔬菜+四分之一盘肉类+四分之一盘主食”的比例公式,搭配合理的同时,控制摄入量,减缓进食速度。
几乎所有的营养学专家都和我们提到:任何一种单一的食物都无法满足人体的生存需求,也无法起到代替药物的作用,必须合理地搭配组合,才能让饮食起到改善慢性病的作用。
那么,这样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必须每天执行吗?其实,合理的饮食也有弹性的空间,就算时不时被一些聚餐、旅行而打乱,也不要紧。这一顿吃“多”了、吃“狂”了,下一顿调整回来就好。偶尔放纵,也无需焦虑,只要在整体上维持平衡就已经很棒了!
认识了不起的食物,也是一次了不起的拍摄经历。拍摄的过程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食物的关系。除了果腹与口味,或许维持健康才是日常饮食的第一要义。但是,健康饮食并不是要我们像苦行僧修行,而是要让食物回归“服务身体”的本质。
1根据2018年《中国成人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流行病学》研究,中国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约为35.2%,即每3人 中约有1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
2数据来源: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全球糖尿病概览》。
纪录片《了不起的食物》 2025年5月27日22:00 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播出 2025年5月30日21:40
上海都市频道播出 看东方APP、腾讯、优酷等平台近期上线
上海广播电视台真实传媒
秦博工作室
- 想要孩子身高“逆袭”?赛哺高教你这样做
- 最快30分钟送达 发布当天京东首批一加 Ace 5 至尊系列用户已收货
- 爱,连接你我 | AI与世界同步 飞利浦助听器HearLink50平台新品震撼上市
- 腾讯云天御发布海外交易风控解决方案,AI+情报双擎护航企业全球化安全
- 跨越万年温暖史,热立方地暖机系统:让家回归四季如春
- 腾讯云TVP走进泸州老窖,解码AI数智未来
- 19800元!九识智能E系列无人物流车正式上市,重新定义智慧物流
- 首发内存分层,实现数倍内存超分!浪潮云海InCloud Rail V8.0 全新特性来袭
- 2025淘宝京东618活动第三波于今天正式开始,5月31日晚20点最便宜划算!
- 京东618,到底是在当天购买最便宜,还是5月31号晚上8点便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