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商家喜欢什么样的流量?
投流有流量,不投就没有流量!这是商家当前最普遍的痛苦。
做生意成了一场花钱比赛,太没有安全感了。
其实,解决流量焦虑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要找到一个自然流量充足有增长空间的平台,与此同时平台的付费流量也极具回报价值,这样才能带来长期稳定的增长。
在线下有30家实体店的潮牌BIPOLAR,从年销800万到1.5个亿,只用三年,核心就是他们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流量策略;
著名运动品牌Kappa,去年在得物增长340%,付费流量ROI最高达27,后续平均也在12到14之间;
新兴品牌海洋至尊在得物测出一个爆款,立刻在全网通投拉满,很快成为各个平台细分类目第一。
这些不同类型的品牌们似乎都找到了在得物玩转流量的密码,但我看完他们的故事后,发现他们都不只是在这里卖货,而是把得物当做了品牌肌理的锻造厂,正在被5亿年轻人重塑品牌气质。
02 BIPOLAR,从800万到1.5亿,只用三年
品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流量和经营策略。
BIPOLAR是2022 年开始在得物经营,销售额 800 万;2023 年为 2000 万;2024 年达 5000 万;2025 年截至目前已近 5000 万,预计全年 1.5 亿 ,每年保持两倍以上增长率。
现在,他们线下线上的销量基本对半开,在线上销量中,得物是他们的第一大渠道,占比40%。
潮牌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2019年他们刚成立时,与当时知名的潮牌做联名,而如今那个潮牌已经快销声匿迹了,但是BIPOLAR能在连续六年里持续上升,不得不说其经营策略很有一套,比如说,其他潮牌更想做一个街头感很强的品牌,但他们做的是服装,是让消费者日常能穿的衣服,街头感不一定很强,因此市场更广阔。
他们在得物的经营,也与众不同。
从800万到 2000万的增长,主要靠平台的自然流量,且有一定的品牌基础。
从2000万到5000万的阶段,则是提前做了货品的库存规划,开始卖现货,销量一下子就翻倍增长,因为现货比预售的转化率要高,平台也给流量支持。
其实,有现货也是因为他们在去年找到了自己的产品设计方向,把贴布、烫钻工艺用起来,再叠加他们的顶层视觉,就慢慢跑出很多爆款,再从爆款元素里做品类延伸,就把体量做起来了。
找到爆品感觉后,今年的爆发也顺理成章,通过调整经营节奏+商业化流量加持,目标做到1.5亿:
首先是把经营的节奏又做了提前,以往卖夏季的短袖要从3、4月份开始,但今年的夏装他们在去年12月就下单1月份现货入仓,过完年就开始卖短袖,2、3月就迎来一个很好的增长,到了4月份的旺季,那业绩就开始腾飞了。他们目前 TOP1 和 TOP3 的款式,都是二三月份跑出来的,TOP20 的款式里,也有一半以上都是今年的新款。
BIPOLAR电商负责人说,在其他平台做现货就有些困难,因为发展波动太大,这个星期卖一万件,下个星期就只能卖一千件了,退货率又高,库存负担太重。
但是得物的退货率比行业平均低了60%,而且,得物的付费流量ROI也非常高。
其次是BIPOLAR今年也加大商业化流量的投入,试图高效扩大生意规模,一个是找达人合作的引力平台,一个是新品打爆工具得物推,其整体ROI可以做到12左右。
BIPOLAR的增长虽然有平台红利,但更重要的是在每一阶段都有清晰的经营策略,形成了一整套适合自己又贴合平台流量规律的打法,将生意不断抬向新高度。
03 Kappa,年增340%,善打爆品
Kappa电商主管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得物,每个商品都有成为的爆品的潜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摸到了新品打爆的流量规律。
2024年,他们在得物推一款新鞋,当时日销三四十单,属于正常水平,到了秋季,可能是用户口碑积累起来了,转化率就突然上来了,转化指数从一百多涨到四百,他们抓住战机,把社区种草从每天三四十篇增加到上百篇,订单量很快突破200,最高峰一天400多单。
像这样通过引力平台做社区种草给他们带来的流量能占到整体流量的40%,因此ROI很高。
有一次他们上一款新品给一个种草内容做推广,花了3万块,ROI居然高达27,刨除偶发因素,在旺季ROI也能达到12到14。
通常情况下,Kappa每个季度在得物上新80到100个款,其中有五个可以打爆。
今年,Kappa设计了一款赛车鞋,在得物首发。由于设计太大胆,一开始受众并没有很快接受。
他们就继续在社区种草,发了18篇文章,很快就有效果,日销四五十单,售价399,四月份卖了3000多单,总花费10万块不到,ROI超过12。
而且,不少商家反馈说好的爆款在得物能能卖2-3年,数据显示得物商品的生命周期是站外的2.4倍。
更有利的是,在站外,不可能每个品都去做测试,但是在得物它可以每个品都去测试,所以说每个品在得物都有成为爆品的潜力。
各行业的品牌已把得物当做增速最快、最重要的新增量渠道,给予了更多独家货品和新品首发权益。PUMA得物运营商家就明确表示:“我们在得物的货盘中,已经有超过70%是独家或新品。”
“一款新品上市前,我们要做大量的调研。”PUMA得物品牌运营商说,“得物会和我们一起做前期趋势洞察,比如如人群数据解读、平台上热点品牌的产品趋势等。”
“2024年初我们与品牌方开发Bella系列鞋,借助得物运营提供的平台趋势大数据,发现平台搜索热点中,薄底鞋热度在攀升,这让我们对该款新品信心大增。同年7月,该系列在得物全新上线,3个配色首发1500双全部售罄,30天内累销7000多双,基于新品发售表现,品牌加大订单量,保持每一季的订单都有2万+增幅;同时品牌也愿意把更多的新品资源在得物上做发售。”
在新品打爆方面,得物商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方法论:先是商机洞察,确定新品方向;新品出来后做测试,7天就可以测出潜力股,然后一方面给潜力股通过引力平台找达人种草,另一方面通过得物推,设定“目标转化出价”,加速潜力品成长,进而通过精准搜索+推荐+站外全域流量,助力一站式打爆。
在得物,每15分钟就诞生一个百万级新品爆款,有商家说,得物是最适合新品成长的平台,也是新品回报率最高的平台。
04 海洋至尊,年轻人浓度高的社区就是不一样
得物有5亿年轻用户,中国95后年轻人得物就占了一半以上,可是,品牌们如何发挥年轻用户的优势呢?
海洋至尊电商事业群总裁杜天一认为,得物用户一是年轻,二是购买力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识货能力比较强,有自己的潮流主张。所以,可以多做测品。
他们去年在得物首发了一款新品全能乳,通过测试发现动销很快,用户口碑也不错,就去全网推广,最终三个季度卖了 50 万瓶,多个平台榜单第一。
除了测品,他们在打爆品方面,也充分发挥年轻人的识货能力。
用户在别的平台看内容,可能是出于娱乐消遣,可能是想找答案,但是用户在得物一是会依据兴趣看真人、有用的内容,二是也有主动搜索看商品,有购买心智。所以海洋至尊通过引力铺设了大量内容,用户看了内容之后会先加购。
长期持续的带动日常销量,下个月会比上个月有明显的上涨,长期积累下来就会成为品牌资产,等到品牌一做活动,就会带来业绩爆发。
业绩爆发之后虽然有回落,却并不会出现“有活动就有销量,没活动就没销量”的情况,而是整体上一个台阶,比如2.14、5.20、七夕其实都会有一波小爆发,爆发之后回到日销状态,业绩水平就会比上个月要高一点点,杜天一认为:“得物平台是能够通过大促积累人群资产的。”
所以,年轻用户的浓度和社区氛围,对品牌气质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5 总结:跟5亿年轻人做生意的方法论
在前段时间的得物商家大会上,根据这些成熟品牌的运营经验,他们发布了一套“养品方法论”:上货有准则,像潮牌BIPOLAR一样,选择年轻人喜欢有独特价值的商品不断上新;推广有方法,像Kappa、PUMA一样,把引力种草、得物推等工具高效协同;打爆有阵地,像海洋至尊一样,充分利用好得物特有的礼遇节点营销和疯狂周末等促销机会,让业绩不断爆发。
通常情况下,当一个平台有了成熟方法论的时候,意味着未来几年将会爆发式增长,据悉,得物还发布了32个高速增长的黄金赛道,每年的销量都在10亿级以上,例如腕表、首饰、护肤、彩妆、电脑、香水、智能设备、电脑等。
如果你的品牌正好在这32个黄金赛道里,那这里有不容错过的红利和机会,而且,现在平台给商家降低成本,拿出10亿费率补贴,5亿营销返利,还有百亿免费流量。例如BIPOLAR品牌,今年在得物加大商业化投入,不仅销量显著增长,还享受到平台最新的政策红利——费率降低超过11%,切切实实获得平台百万级的返现。
如果品牌们对这5亿年轻人感兴趣,不妨来趟趟水试试温,摸着哪些翻倍增长的品牌们过河,心里应该会更踏实吧。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京东618玩法细节曝光:每人每天补贴超千元 六大惊喜日携手惊喜大使送福利
- 618 双王炸!iPhone 16直降四位数 +奢侈品打两折
-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背后,护城河究竟要挖多深?
- 未来智能以“场景化AI”破局:两款会议耳机重新定义生产力工具
- 抖音餐饮商家新共识:“外挂”服务商,年助产130亿
- 不公开日订单量,美团闪购未战就“哑火”了?
- 32个黄金赛道,品牌增长200%以上,这5亿年轻人的生意这么好做?
- 双擎驱动显示未来!TCL华星携APEX臻图与印刷OLED全家桶亮相SID2025
- “芯片狂人”侵吞数亿国资:曾大骂高通,高喊拿下台积电
- 星纪魅族举办新品发布会 国民严选魅族 Note 16 系列 AI 手机战神归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