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基础设施重塑全球复苏计划

据统计,202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缺口估计超过5000亿美元,这促使各国将大规模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置于疫情后复苏工作的核心。从北美到亚洲,各国政府不仅将基础设施建设视为经济刺激工具,也将其视为实现环境正义和包容性增长的途径。

随着全球金融机构、私人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协调目标,以实现长期社会经济和气候效益,人们再次强调建设更绿色、更智能的基础设施。绿色且具有韧性的公共基础设施被视为包容性增长的基础,尤其是在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这些国家的城市面临着提供公平、低碳城市服务的巨大压力。

这一转变最强烈的信号之一是基础设施技术(Infratech)的日益融合——这些创新技术专为基础设施量身定制。数字孪生、3D打印和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基础设施设计和维护。这些工具使规划人员能够提高安全性、减少排放,并增强公众在规划过程中的参与度。

例如,在印度这样的亚洲国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往往超出了规划框架的规划速度,这些数字创新有望实现高效、透明且响应民意的基础设施交付。可持续性不再只是次要议题。在全球范围内,基础设施发展正在重新调整,以满足气候行动的迫切需求。

越来越多的投资流向大规模木结构建筑、绿色建筑材料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例如绿色屋顶和蓄洪湿地。规划明显不再以汽车为中心,而是重新关注公共交通系统和支持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亚洲一些国家基础设施管道及其与国家绿色氢能计划和可再生能源目标的契合反映了这种全球趋势。城市基础设施的设计如今以气候适应力为核心目标——不仅要减轻环境影响,更要适应这些影响。同时,公平性也正日益成为基础设施战略的核心支柱。

疫情暴露了我们建筑环境中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来看,服务匮乏的社区往往难以获得水、交通和卫生系统。基础设施规划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意味着政府和规划人员现在需要像考虑财务和技术绩效一样严格地考虑社会效益。全球倡议正在强化这一重点。

诸如“包容性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平”工具之类的框架正被用于评估项目如何纠正过去的不公正并促进公平。例如在基础设施相对欠发达的印度,这可能在确保二三线城市的基础设施惠及最需要的人群——边缘化群体、妇女和残疾人——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融资格局也在不断演变。基础设施日益被视为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机会。绿色债券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30亿美元跃升至2018年的1600多亿美元,且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国政府目前正在探索混合融资模式和国家基础设施银行,以吸引私人资本。像FAST-Infra这样的倡议旨在将可持续基础设施归类为主流投资类别,为转型项目释放大规模机构资金。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基础设施必须服务于人类和地球,而不仅仅是盈利,基础设施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今天的城市建设将决定子孙后代的生活质量、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5-13
绿色基础设施重塑全球复苏计划
当世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不稳定的双重危机时,基础设施已成为复苏和复原力战略的关键。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