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在园区网络的“先天不足”,无源以太全光来拯救!

极客网·极客观察(朱飞)12月6日 刚刚送别紧张刺激的双11,又要奋战即将到来的双12!当一笔笔支付数字、一串串亮眼成绩出现在大屏时,背后的园区网络往往会遭遇难以想象的冲击,网络的运维管理人员也随之饱受“折磨”。那么,有没有更可靠、易运维、更智能的园区网络方案,让大家不再夙兴夜寐,步步惊心?

从整体技术趋势看,近年来随着“光进铜退”从家宽市场蔓延至企业园区,来势汹汹的PON似乎有“裹挟”一切之势。与此同时,以太厂商也积极拥抱变化,推出结合以太网络和PON优势的无源以太全光网络方案。PON与无源以太全光之争,也顺势成为行业热点话题。

俗话说,好网络靠运维,一个好的园区网络是三分建设七分运维,因此我们不妨从运维的角度来审视PON与无源以太全光网络,看看两条路线到底孰优孰劣?谁才是下一代高品质全光园区网络的最优解?

追本溯源:从“基因”看PON与无源以太全光的可运维性

在具体分析运维优劣之前,首先让我们追本溯源,简单回顾一下PON和无源以太全光两种技术路线的“前世今生”。

以太网由罗伯特·梅特卡夫(Bob Metcalfe)在1973年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 PARC)工作期间发明。他不仅发明了以太网,还推动了其标准化和商业化,使之成为全球互联网的基础技术。凭借在以太网的发明、标准化和商业化方面的卓越贡献,梅特卡夫于2022年荣获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图灵奖。 

以太网从军队技术中汲取灵感,天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易运维性。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太网交换机的出现使得星形结构的以太网成为首选拓扑,进一步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同时其带宽从最初的2.94Mbps发展到今天的400Gbps,甚至800Gbps和1.6Tbps,已成为全世界最主流的网络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家庭、企业和学术机构等场景,生态对接丰富且演进迅速。

PON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比如最早的PON标准之一BPON(宽带无源光网络)发布于1998年,但其真正投入市场应用的EPON和GPON标准化工作是在2000年后启动的,直至2004年才发布完成的标准。PON技术在设计初衷主要是为家庭用户提供大规模宽带覆盖,对企业网络的高可靠诉求没有充分考虑。

由于家宽场景主要是纵向流量,而园区网络内部横向流量需求大,PON在切入企业园区市场后面临“先天不足”。一方面,PON网络中ONU之间共享带宽,经过分光过后的带宽可能无法满足需求。与此同时,除中国外国际市场对PON反应迟缓,这使得PON在生态对接和演进速度上远不如以太网迅速,进一步制约了在园区领域的生态构建。

一言以蔽之,因出身基因不同,PON天生不具备可靠性和运维性,相应生态发展迟缓。面向未来发展,PON要增强可维护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补齐;具备先天协议优势的以太网络进化到无源以太全光,更是增加了无源和布线简单的亮点。

场景为王:三大运维场景对比PON与无源以太全光优劣

回到企业网络运维人员视角,还得场景为王,从具体场景去评判不同技术路线之于网络运维的影响。接下来我们从三个维度走进运维人员的视界。

第一,  看带宽分配和流量管理,无源以太全光独享10G全光入室

在PON网络中,ONU之间是共享到OLT的带宽,这意味着所有用户共享同一个带宽资源,会在高流量时段影响网络性能。而在无源以太全光网络中,接入交换机到汇聚是独享带宽,每个用户或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带宽,这有助于保持网络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满足关键业务需求。

随着AI、4K/8K超高清视频、AR/VR、秒级下载等业务的发展,园区网络需要更好地管理外部纵向流量和内部横向流量。以主流的XGPON为例,即便核心带宽高达10G,经过分光器1:16分光后,拥有8端口的ONU为单个用户提供的平均带宽只有不足80M,无法满足高速下载、视频会议等日常业务需要;而无源以太全光可为用户带来点对点高带宽网络,独享10G全光入室。

第二,  看网络规划与设备部署,无源以太全光组网更为简化

在PON网络规划及设备部署中,核心机房需要同时布放以太网交换机和OLT,两者运维技术互不相通,对运维人员技能要求高,问题定位更费时费力,运维效率更低。而无源以太全光网络设备规划更为简化,核心机房只需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放在楼栋,接入交换机放在楼层,这种扁平化、无源的组网设计无需弱电间,可以节省建网成本及简化运维。

随着园区企业用户规模及业务增长,网络扩展是常事。当业务扩充需要新增用户或调整网络结构时,PON需要重新规划设计,比如修改分光比、更换光纤介质,网络改造成本高,不易维护;而无源以太全光扁平化的组网更为简化,核心交换机一机一网,配合远端模块,轻松扩容,具备更高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第三,  看故障定位与业务恢复,无源以太全光可靠性更高

PON网络对核心设备的依赖较大,OLT和ONU之间存在单点故障风险,分光器的采用导致无法通过网络监控精确定位故障。同时,PON网络的OLT和ONU管理采用不同的协议,需要多套网管软件,这增加了故障诊断的复杂性。而无源以太全光网络基于以太网架构,采用标准的SNMP/Telemetry等协议统一网管,网络地图全网纳管,全链路质差可视,非常方便快速定位问题。

同时,PON的ODN/ONU设备都没有可靠性系统方案,几乎在裸奔;而无源以太全光网络得益于延续了以太架构,堆叠、M-LAG、冗余备份等可靠性手段多样,可以有效地提升网络质量和业务恢复速度,保障企业网络高可靠。

综上,PON用于园区网络依赖于多套网管系统,运维相对复杂,在典型网络运维场景遭遇“水土不服”;而无源以太全光基于统一的以太网架构和集中化的管理平台,网络运维更为简化和高效。

智能运维:一网统管+AI让无源以太全光网络如虎添翼

当然,可运维和易运维不是终点,网络运维的最高境界是少人化乃至无人化。因此当前无论是PON还是无源以太全光网络,都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致力解放运维人员。

在这个维度,PON方案本质上需要运维传统以太网+PON全光网两张网,无法统一纳管统一运维,而无源以太全光网络提供了一张统一的网络,使得天生熟悉以太网的运维人员可以更加得心应手地管理网络。依托大量运营数据及经验的积累,无源以太全光网络还可以通过SDN、数字孪生(网络数字地图)等技术开展端到端的智能运维创新。

以网络数字地图的应用为例,类似于交通导航地图,网络数字地图是物理网络世界的数字孪生,其以体验为中心提供可视化、易交互的数字化智能管理平台,一张图即可看清全网的逻辑拓扑,端到端体验可视,可帮助运维人员更好地理解网络数字地图的业务场景,进一步降低运维的复杂度并提高运维效率。

在此基础上,基于海量数据的采集,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AI——特别是最新的生成式AI的引入,可以让无源以太全光网络的智能运维体验再升级。比如,通过AI网络大模型,运维人员可实现问答式运维,无需再使用繁琐的命令行来查看网络状态;又如,针对VIP用户和关键应用引入AI应用识别及QoS保障,可确保关键业务不丢包零卡顿。

如此,通过层层递进的智能运维体验升级,无源以太全光园区网络运维人员将不再疲于奔命和被动应对,而是变得更加主动、智能和高效,乃至让网络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写在最后:

毋庸讳言,不管是否经历双11狂欢节等这样的流量洪峰,用户最关心的始终是网络卡不卡、快不快;无论他们正在开展何种业务,都希望得到网络运维人员的完美支持。因此,园区运营运维方作为园区网络的另一类“用户”,也需要擦亮眼睛选对技术方案,才能事半功倍地满足上述“最终用户”的诉求。

综上可见,在全光网络的两种技术方案中,为家宽而生的PON切入园区市场目前还面临重重挑战,而无源以太全光兼具以太网的协议优势和PON的介质优势,在可运维、易运维及智能运维方面处于领先,帮助“运维用户”更好地服务“最终用户”,是全光网络演进的新一代!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1970-01-01
PON在园区网络的“先天不足”,无源以太全光来拯救!
更可靠、易运维、更智能。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