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求职者们也纷纷将AI模型视为求职路上的重要工具。近日,特斯拉在社交平台X上贴出了一道数学题,并表示如果有人解开这个问题,就有资格在特斯拉公司工作。这道数学题迅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讨论,而AI求职者们更是争相破解,争夺入职资格。
这道数学题是一道具有争议的算式题:6÷2(1+2)。在推文下面,网友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结果却呈现“两极化”,有人认为答案是“1”,有人认为答案是“9”。其实,对于这道题目,美国史丹佛大学教授、数学家塔沃克(Presh Talwalkar)曾在8年前做过解释。按照现代的运算规则,这道题的准确答案是“9”,但也有观点认为答案是“1”,这主要是基于过去的数学运算规则与现在有所不同。
面对这道具有争议的题目,我们不禁要思考:如果将这个问题交给AI大模型来回答,它们是否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又能否判断出其中的“争议”所在呢?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选取了当前业界领先的几款AI大模型进行测试。经过一番对比测试,我们发现各大模型的推理过程各有千秋,但总体表现都相当出色。
首先,我们测试了讯飞星火X1模型。这款模型在数学、代码、逻辑推理、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等任务上表现出色。面对这道数学题,讯飞星火X1能够准确识别图片中的数学题,并进行推理和思考。在推理过程中,它先是按照现代运算顺序算出了正确结果,同时考虑到将2(1+2)作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并指出关键在于“运算顺序的理解”。讯飞星火X1进一步引用了数学上的PEMDAS/BODMAS规则,解释了将2(1+2)视为一个整体,则需要额外的括号的原则。在整个推理过程中,它考虑到了以往网络对这一问题存在的争议,并给出了明确答案和关键点的解释。
接着,我们测试了DeepSeek R1模型。这款模型在深度思考方面表现不俗,能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推理。在面对这道数学题时,DeepSeek R1先是按照PEMDAS/BODMAS规则运算出了正确的结果。然后通过“对吗?”这一话锋,开始思考将2(1+2)作为一个整体的情况。虽然思考过程正确,但内容上稍有含糊,没有给出有中括号的正确写法。
我们还测试了字节豆包1.5模型和文心X1 Turbo模型。这两款模型在思考过程和输出结果上各有特点。字节豆包1.5模型思考过程简单明了,解释得比较清楚;而文心X1 Turbo模型在输出结果上给出了正确的运算步骤和结果,并提示将2(1+2)误解为整体的关键点。
此外,我们还测试了腾讯混元T1模型和通义千问Qwen-QwQ-32B模型。腾讯混元T1模型在思考过程和输出结果上表现尚可,但解释上略显含糊;通义千问Qwen-QwQ-32B模型在输出结果上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但思考过程略显繁琐。
最后我们测试了马斯克自家的Grok 3深度思考模型。Grok 3的表现与通义千问Qwen-QwQ-32B类似,在输出结果上解释得比较清晰。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AI大模型,在面对特斯拉招聘数学题时都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推理能力。它们不仅能准确回答问题,还能针对争议点进行详细解释,让人一目了然。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AI将成为我们求职路上的得力助手,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