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AI初创企业Builder.ai破产原因解析:财务恶化、技术造假、管理混乱

极客网·人工智能5月23日 在科技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英国 AI 初创企业 Builder.ai 的破产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家曾备受瞩目的公司,最终因无法偿还债务,于 5 月 20 日正式启动破产程序。其破产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值得深入探究。

Builder_ai_Logo.jpg

Builder.ai 成立于 2016 年,初期名为 Engineer.ai,后更名为 Builder.ai。该公司宣称拥有一套 “AI 驱动的无代码 App 开发平台”,用户只需提供想法,平台就能自动组合出定制化的 App 架构、功能模块和界面,并快速交付上线。凭借这一创新理念,Builder.ai 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累计融资超过 5 亿美元,估值一度飙升至 10 亿美元。然而,光鲜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诸多问题。

从财务状况来看,Builder.ai 陷入了严重的困境。其主要债权人将公司置于违约状态,并冻结了现金储备。公司还面临多起法律纠纷,欠下巨额债务,其中欠亚马逊 8500 万美元,欠微软 3000 万美元。尽管今年 3 月筹集了 7500 万美元用于修复资产负债表,但仍未能扭转局面。公司的收入预测不断下调,2024 年和 2025 年分别下调至 1.4 亿美元和 3500 万美元,财务状况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技术层面,Builder.ai 也存在严重问题。早在 2019 年,《华尔街日报》就曝光其所谓的 AI 平台大量功能靠印度工程师手动编码完成,用户看到的 AI 生成界面,实则是工程师加班写代码的成果,且公司没有真正专业的 AI 研发团队。Reddit 上也有多位前员工爆料,公司雇佣大量低成本开发者,以人力完成声称由 AI 实现的开发流程,被称为 “AI 行业的 Theranos”(Theranos 是因造假丑闻臭名昭著的血液检测公司)。这种 “伪 AI” 操作模式极大削弱了公司的技术核心竞争力。

公司创始人 Sachin Dev Duggal 的问题也对公司产生了负面影响。他卷入印度洗钱案件,虽称自己只是证人,但相关事件仍对公司声誉和运营造成冲击。此外,公司内部管理也存在问题,2024 年 3 月内部审计发现营收虚报 20%-25%,随后进行重大重组,这一系列管理混乱问题加剧了公司的困境。

Builder.ai 的破产给 AI 行业敲响了警钟。在 AI 投资热潮中,资本大量涌入,许多项目仅凭概念炒作就能获得高额融资。然而,AI 营销并不等同于 AI 技术,融资能力也不能替代造血能力。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必须拥有真正的核心技术、健康的财务状况和良好的管理运营。对于投资者而言,也应更加谨慎,避免被虚假概念误导。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赞助商
2025-05-23
英国AI初创企业Builder.ai破产原因解析:财务恶化、技术造假、管理混乱
Builder.ai 的破产给 AI 行业敲响了警钟。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