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浪潮下,企业如何借势突围?微软揭秘新路径

在全球范围内,2025年被广泛视为 “AI智能体元年”,正在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过去短短的两三年内,业内已经从追求AI大模型能力和参数,转变为聚焦如何实现AI智能体的商业化落地。

彼得• 德鲁克说,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

面对AI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需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战略调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在AI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甚至弯道超车。

那么,企业应如何落地智能体帮助重塑竞争力,实现战略提升与转型?

迈入“智能体元年”

为了帮助企业领导者和员工为这场转型做好准备,微软在过去三年里,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关于企业、公司和个人如何使用AI的调研报告。

近期,微软发布了2025年工作趋势指数年度报告。

与往年一样,该报告参考了全球大规模调查、Microsoft 365遥测数据以及LinkedIn的招聘和员工趋势数据;不同的是,今年新增了来自AI原生的初创公司、经济学家、科学家和学者的洞见。

事实上,AI在中国市场的落地速度已经引领全球。

84%的领导者表示,2025年是重新审视战略和运营核心的关键一年;75%的领导者表示想用AI来提升生产力,已经很少有客户质疑AI不能提效,而是思考如何将AI落地才能提效;81%的领导者已经在考虑增加了AI相关的岗位;42%的领导者表示,未来会继续增加数字领导力和数字劳动力的角色,帮助整个企业员工进行更多提效的操作;85%的领导者表示,要开始部署智能体;57%的领导者认为,未来会考虑更多智能体的部署;83%的领导者表示,他们对AI非常熟悉,而且这个数据每年都在持续增加。

这些表明,一场深刻的变革已经开始。

微软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陶然认为,2025年5月是全球范围内新的 “AI纪元” 展开的第一个月。

智能体和智能 Microsoft Copilot副驾驶®以及AI大模型最大的区别,是完成企业内部流程和任务的主体,由人变成了智能体。

如今,AI的能力已经远远不止提供简单的信息生成、总结和摘要,它可以帮助人类真正自主地完成任务。

以员工入职流程为例,收集信息和完成系统表单提交的任务,第一次由HR智能体去实现,而不是由人实现。人只需要在流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审查、检查、批准就结束了,而不是一个人辛苦地去问很多问题,做一个配置表,再填写一个表单再去提交。像这样的智能体,如果用微软的Copilot Studio去创造,整个流程只需要一天甚至半天就能完成。

根据最新一年的全球所有反馈报告和客户结果,预测在未来6到12个月内,产品研发、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网络安全、财务和销售这几个领域将是大部分企业客户持续加大或新增对AI投资的领域。

为什么会集中这几个方面呢?

主要原因在于,这些领域能够最有效、最简单且最快捷地通过AI提升生产力。据悉,在微软全球范围内,其内部的研发已经有30%的代码由AI完成。

微软提出“开放智能体网络”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AI正以非凡的方式推理和解决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AI技术落地范式及应用思路也在转移。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变化:从但文本格式场景到多模态场景。企业从简单的使用聊天框AI转变为更多以多模态驱动的、以语音交互驱动的AI交互场景。第二个变化,从单一模型使用到多个模型同时部署使用。两年前,在全球范围内大家选择的模型都非常单一,现在大部分企业都不会只使用一个模型。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已经在使用三个或更多不同的模型来完成不同的任务。企业对大模型的使用更加多元化、更加务实。第三个变化,从企业RAG到智能体驱动的交互方式。过去两年,大部分国内是将企业现有的数据库集成到大模型中,让大模型基于指定的数据输出对应的token。今天,中国市场的企业已经从RAG跳升到如何通过智能体将多个系统的数据和流程整合起来。

可以预见,未来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组织将拥有一个或多个智能体,形成未来任务的驱动机制,帮助我们提升生产力。

在Build大会上,微软CEO萨提亚提到,在AI成为人类智能副驾的目标和梦想已经实现的前提下,整个人类社会,包括全球科技界,AI的下一步应该向何处发展?微软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Open Agentic Web开放智能体网络。未来的企业、组织和个人社会将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集成、更加多元的开放智能体网络。

为此,微软宣布在其智能体平台和框架中全面支持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和A2A(Agent to Agent,智能体到智能体)。

陶然认为,这两个协议才是构建未来智能体世界的基本协议。如果说HTTP协议在过去20年推动了IT业的发展,创造了千万甚至亿万个网站,那么A2A和MCP将成为未来的基础协议,会让全社会创造出千万级别、亿万个智能体,让它们之间能够互相交流、沟通,进行任务的二次分配、三次分配,以实现任务分配的目标。

据了解,微软是第一个宣布在企业级市场全面支持这两个协议的公司。MCP和A2A并不是微软独有的协议,它们是开放、开源的。通过MCP,微软打通了一个垂直的技术栈,从数据、存储、网络、模型,实现了全面的整合:通过A2A,横向打通了各个智能体之间的任务交互、分配和连接,真正实现了横向和纵向的智能体连接。

换句话说,微软并不是在训练大模型,而是将市面上最通用的大模型能力转化为企业价值的平台和引擎。

陶然认为,在AI时代,必须保持开放的平台,才能走得更远,才能帮助企业创造价值,这是微软核心的底层逻辑。“微软不会限制只能使用微软自己的应用,非常欢迎所有的模型、大模型、应用和APP加入到这个网络中,共同创造未来的企业社会和人类社会的智能体实景,这是我们最终的梦想。 ”

以智能体重塑企业竞争力

可以发现,企业管理者对AI的认知与两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企业需要的是能够更加主动和自主地帮助企业完成复杂任务的智能体。并且,整个企业落地AI的趋势已经变得更加实用、更加务实,如何能够带来真实的业务价值。

那么,企业如何借助AI智能体重塑企业竞争力呢?

企业AI战略转型方向聚焦于五个方面:提升部门和员工AI生产力、用AI再造企业内部流程、重新定义AI驱动的客户交互体验、打造下一代AI原生的企业产品和服务。

在人机协作范式方面,微软大中华区商业应用事业部总经理刘郁薇认为,微软强调“Copilot”与“智能体”的协同作用:“Copilot”是对话式的助手,像你的私人秘书,帮助你快速获取信息、提升专注力,是你通往 AI 世界的入口;而“智能体”则是更主动的、不需要你发出指令就能自动响应。

据了解,从智能 Microsoft Copilot 副驾驶重塑日常工作流,到低代码工具降低创新门槛,再到AI智能体激活人机协作新场景,微软已经帮助超过85%的《财富》500强企业实现业务流程优化、客户体验升级与创新曲线跃迁。

智能体不应该是一个产品,而应该是一个平台。用户可以利用它根据自己的风格和任务量身定制自己的智能体。AI模型和智能体应该更加定制化,而不是标准化的产品。

为此,微软在过去半年里,密集发布众多创新技术,构建起从基础设施层、开发工具层到场景应用层的完整技术矩阵,加速推动诸多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 “超级助理” 智能体落地。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个一站式的、安全、可信、合规、高可用、开放的AI企业级平台。从大模型的研发、部署,到上层应用的构建、代码的编写与生成,以及最后的运营,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

在AI时代,开放特别重要。在微软AI Foundry上,企业客户可以无缝衔接到全球1900多个可用的大模型,只需挑选想用的模型即可。通过一个平台——微软Azure AI Foundry,访问所有市面上最好的模型。

那么,如何最大化模型上层的价值和能力?基于微软提供的工具,包括AI Azure Search、Cosmos DB等,帮助企业进行服务层的研发和开发,可以“3分钟,从零开始构建一个智能体”。

背后进行支撑的,是微软全球超过70个Azure云区域及超过300多个全球数据中心,帮助全球企业能够在当地使用最近的微软云数据中心和微软基础设施,完成AI时代的业务构建和系统搭建。

作为一种划时代的交互方式,智能体拥有比传统智能工具更高的智商和情商,支持实时动态生成和个性化定制。在开放智能体网络时代,当每个人可以拥有多个秘书时,你的世界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而这个时代才刚刚开始。相信这场变革也会和工业革命和互联网时代一样,将会持续数十年,并带来广泛的技术、社会和经济转型。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5-28
智能体浪潮下,企业如何借势突围?微软揭秘新路径
智能体浪潮下,企业如何借势突围?微软揭秘新路径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