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绿色革命:建筑可持续数字制造的七大创新

引领绿色革命:建筑可持续数字制造的七大创新

在当今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约占全球排放量的37%,急需一场绿色革命。幸运的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可持续数字制造(SDF)应运而生,它将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与环保实践完美结合,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筑可持续数字制造领域的七大关键创新,这些创新正在重塑建筑业的未来,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世界。

创新一:利用回收材料进行大规模增材制造

增材制造,也就是我们熟知的3D打印技术,正在建筑领域掀起一场材料革命。传统的建筑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开采和加工,不仅耗费资源,还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而大规模增材制造技术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用大型3D打印机,我们可以逐层建造墙壁、地板甚至整个建筑结构。当这些打印机的原料是回收材料或废料时,其带来的环保效益更是令人瞩目。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数字建筑技术团队开发的Airlements项目就是一个绝佳的例证。他们利用由回收塑料和矿物废料制成的无水泥矿物泡沫,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出隔热墙板。这些墙板无需传统的模具,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显著减少了碳足迹。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板材在使用后可以完全重复使用或回收利用,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中国盈创公司也不甘示弱,他们利用工业副产品和传统骨料的混合物,成功3D打印出了一栋五层公寓楼。这一创举不仅展示了增材制造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巨大潜力,更向世人证明了建筑垃圾和废旧塑料等废弃物可以被重新利用,制成坚固耐用的建筑构件。此外,像凉亭(Trillium)这样的装饰性建筑元素,也能够通过回收的ABS塑料进行打印,进一步拓展了增材制造技术在建筑装饰领域的应用前景。

这些案例充分表明,增材制造技术具有将废弃物转化为宝贵资源的神奇力量。它不仅可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过度开采,降低建筑行业的资源消耗,还能够有效减少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能源消耗,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创新二:生物基可打印建筑材料

除了回收材料,生物基材料也在建筑领域崭露头角。生物基可打印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生物聚合物、植物纤维以及源自可再生资源的有机复合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减少了对传统化石基水泥和树脂的依赖,而且在生长过程中还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从而起到固碳的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缅因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他们将生物基PLA(一种由玉米衍生的聚乳酸)与木粉混合,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整块地板。这些地板的强度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相当,但最大的优势在于它们是完全可回收的。缅因大学的BioHome3D项目更是将生物基材料的应用推向了新的高度。他们成功打印出了一栋600平方英尺(约57平方米)的一居室原型房屋,包括地板、屋顶和墙壁,全部采用可生物降解树脂和木纤维建造。这栋房屋不仅100%可回收,而且完全由植物基材料构成,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此外,麻混凝土作为一种轻质、碳负性的复合材料,由石灰与麻纤维混合而成,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结合纳米纤维素和藻类的新型水凝胶同样令人瞩目,这种材料无需加热即可挤出,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菌丝体(真菌根系)作为3D打印的生物粘合剂也正在被积极探索。它不仅能够轻松封存碳,还可以进行堆肥处理,实现了从摇篮到摇篮的可持续循环。

研究表明,优化的生物聚合物打印材料通过替代传统混凝土板,可以将隐含碳降低约20%。这些生物基可打印混合物能够制造出真正可持续的建筑部件,如木粉、玉米PLA、大麻、纳米纤维素等。这些部件在使用寿命结束后,可以生物降解或以最小的影响返回自然环境,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为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创新三:机器人装配和废物最小化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浪费现象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然而,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建筑机器人,包括用于组装建筑物或部件的自动化机器,如砌砖臂、面板机器人、数控锯等,以其高精度和可重复性,正在成为减少建筑浪费的主力军。

此外,场外机器人预制(模块化工厂)也为减少现场浪费做出了巨大贡献。传统建筑方式会产生10%至20%的材料浪费,而工厂化生产通过精确切割和边角料的再利用,可将浪费减少高达90%。先进的数控锯和排料算法能够有效利用板材,几乎充分利用整块板材,最大程度减少废料。结合人工智能分类技术,这些自动化系统极大地提升了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率。

机器人装配不仅确保了施工质量的一致性,还实现了精益施工。工作进度更快,避免了人为错误,并且每一枚钉子或每一块砖头都得到了妥善处理。这种精准施工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减少了因施工错误导致的资源浪费和返工成本,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创新四:参数化设计提高材料效率

在建筑设计阶段,参数化设计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参数化设计利用算法模型来生成和优化结构。通过将几何参数与工程约束关联起来,如荷载、跨度、连接等,参数化工具可以精简或重塑建筑元素,从而仅使用所需的材料,避免了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例如,结构设计师可以借助生成式拓扑优化技术去除多余的混凝土,留下一个有机的“格子”结构,以更轻的质量承受相同的荷载。这种优化不仅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量,还降低了建筑的自重,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能源消耗。先进的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系统随后将这些优化后的设计转化为精确的制造指令,确保设计意图能够在实际施工中得到精准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参数化屋面板的厚度可以根据应力分布进行精确调整,只在应力最大的地方增加厚度,而不是在所有地方都使用均匀的厚板。这种精细化的设计方式不仅提高了材料的利用效率,还减少了隐含碳排放。研究表明,混凝土板或桁架的参数优化可以将材料用量减少两位数的百分比,这对于减少建筑行业的碳足迹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用于嵌套和切割的软件(通常与建筑信息模型(BIM)集成)也与参数化模型相一致,可以安排面板切割,最大限度地利用标准板材尺寸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边角料。虽然参数化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规划工具,但它对于可持续制造至关重要。它使建筑师能够追求满足性能需求的极简形式,并确保数控机床或打印机能够执行最高效的几何形状,从而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无缝衔接,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创新五:数字化预制与按需生产

数字化预制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指的是在工厂中使用数字化设计模型生产建筑模块,如墙体、楼板、屋顶部分,然后将这些模块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种生产方式在受控的工厂环境中进行,可以实现精确的切割、焊接和组装,从而大幅减少浪费。

例如,一项分析表明,预制建筑可减少高达90%的材料浪费。这是因为材料在场外进行测量并按照精确规格切割,组件通常由数控切割面板或基于BIM的打印模板构建而成,因此错误和边角料的产生极少。这种精确的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材料的利用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按需生产是数字化预制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数字化物流,建筑零件仅在需要时才进行生产,避免了生产过剩和库存积压。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还降低了仓储成本和运输成本。

此外,工厂环境的优化也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工厂可以优化照明和机械设备,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更快的组装速度意味着现场能耗更低,进一步降低了建筑过程中的碳排放。数字化预制利用自动化技术,建造速度更快、更环保,完全按照设计生产模块,然后将它们拼接起来,从而大幅减少废料和碳足迹,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环保的生产模式。

创新六:通过数字孪生进行生命周期跟踪

数字孪生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的新兴技术,正在为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孪生是已建资产的实时数字复制品,并通过传感器和流程数据进行更新。在可持续制造领域,数字孪生能够实现材料和性能的全生命周期跟踪。

例如,建筑孪生可以记录每个元素的材料属性、维护历史和能源使用情况。这有助于优化运营,如调整暖通空调(HVAC)调度,并规划最终的拆除工作。通过持续监测建筑物状况,如裂缝、应变、能耗,数字孪生可以及时触发维修,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并避免耗费大量资源的大修。研究人员指出,通过数字监控进行主动维护“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并减少大规模耗费大量资源的维修需求”。

在材料方面,数字孪生可以整合材料护照,即所有使用材料的详细清单。当建筑物进行改造或拆除时,数字孪生会准确地告知承包商每根梁或每块面板的材质以及送往何处(回收、再利用等)。一些项目将数字孪生与5DBIM相结合,能够在建筑物使用和最终拆卸过程中实时追踪碳排放和废弃物。这种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方式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还降低了建筑的环境影响。

数字孪生通过确保所有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或回收,支持循环利用:每个组件都被编目并跟踪其性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再利用率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这种智能监控和管理方式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了建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友好性和资源高效利用。

创新七:通过计算解构实现自适应重用

建筑拆除阶段往往是资源浪费的重灾区,但计算解构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计算解构技术结合数字扫描、BIM和机器人技术,以资源高效的方式拆除建筑物。数字工具无需爆破结构,而是规划如何逐块拆除,实现了建筑拆除过程的精细化和智能化。

例如,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老旧小区改造现场,智能拆除机器人、绳锯切割技术、再生混凝土技术等创新成果正悄然改变着传统拆建模式。其中,智能拆除机器人通过智能化控制,对建筑物实施精准切割,有效消除人为拆除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它配备了伸缩臂、履带行走系统等装置,还搭载了先进的传感器和导航系统,具备远程遥控功能,即便在复杂地形环境中,也能够顺利开展拆除工作

最终成果是系统化的逆向建造:扫描的3D模型指导拆除顺序,软件追踪每个部件的身份。这意味着梁、砖和面板等建筑构件可以流回供应链,而不是被填埋。这些适应性再利用方法体现了可持续的数字化制造理念——利用计算和机器来形成建筑垃圾的闭环,并将现有的建筑环境作为下一个项目的材料来源。

通过计算解构实现自适应重用,不仅减少了建筑拆除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还降低了对新资源的需求,实现了建筑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闭环循环的绿色未来。

总结

通过整合这七大可持续的数字制造创新,建筑行业正朝着低影响、高性能的方向迈进。大规模增材制造和预制件可以减少原材料的使用和垃圾填埋;生物基材料和参数化设计可以降低隐含碳;机器人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可以优化精度和使用寿命;计算解构技术可以确保材料的持续循环。这些创新技术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净零排放未来的蓝图。

建筑商通过采用可回收和可再生材料,实现自动化以提高准确性,并对每个组件进行数字化跟踪,可以大幅减少碳排放和浪费。这些技术的结合不仅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环境影响,还为真正的绿色建筑指明了方向:每个设计都高效,每种材料都得到跟踪,每栋建筑最终都回馈到循环经济中。可持续数字化制造并非单一工具,而是一个整体的工作流程,其创新共同构成了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净零排放未来的蓝图。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建筑可持续数字制造创新将引领建筑行业迈向一个更加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新时代,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居住环境。

常见问题解答:

1. 可持续数字化制造如何减少建筑中的浪费和环境影响?

答:可持续数字化建造通过采用精准的计算机驱动流程和环保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浪费。例如,工厂化数字化预制可将现场浪费减少高达90%,因为每一次切割都精准无误,剩余材料可重复利用。增材3D打印技术仅在需要的地方沉积材料,通常使用再生塑料或工业副产品。自动化机器人确保砖块、面板或横梁的放置位置一致,并将误差降至最低。总而言之,这种精准度意味着废料、过剩供应的减少以及碳足迹远低于传统建筑。

2. 可持续数字化建筑制造中使用哪些类型的生物基材料?

答:常见的生物基材料包括生物聚合物和植物基复合材料。例如,研究人员利用PLA(聚乳酸)——一种由玉米制成的塑料——与纳米纤维素/藻类水凝胶混合,制作了3D打印结构板,这些水凝胶可以挤压成型。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利用菌丝体(真菌根系)作为轻质板材的生长粘合剂。这些材料可再生,生长过程中通常可以封存碳,并且可以生物降解或重复使用,使其成为绿色建筑的理想选择。

3. 哪些可持续的数字制造技术能够带来最大的环境效益?

答:所有创新都发挥着作用,但那些以材料效率和再利用为目标的创新往往影响最大。例如,机器人和预制系统大幅减少了浪费:自动化砌砖工减少了一半的砂浆用量,而场外数控工厂则将材料废料减少了高达90%。大规模3D打印可以取代模板并使用再生原料,从而大幅降低混凝土需求。数字孪生和BIM确保建筑高效运行,并在使用寿命结束时回收材料,进一步提升成本节约。参数化设计虽然不太显眼,但通过优化形状以减少材料用量,增强了所有制造方法。简而言之,将精准自动化(机器人、3D打印)与智能设计(参数化模型、孪生)相结合,可以带来最大的可持续性收益。

4. 可持续数字化制造真的可以显著降低建筑成本吗?

答:可以,但节省的金额因项目而异。通过减少人工和材料浪费,许多数字化方法可以降低开支。例如,针对3D打印房屋的研究报告显示,由于机器比人工更快,并且使用的材料恰好是所需材料,建筑成本可降低20%至30%。预制还能加快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返工,从而减少工时。然而,新技术通常需要在设备和培训方面进行前期投资。总体而言,从时间和规模的角度考虑,可持续数字化制造通常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和减少浪费来产生净成本效益,但结果取决于具体的方法和所用的材料。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5-14
引领绿色革命:建筑可持续数字制造的七大创新
探索建筑可持续数字制造领域的关键创新,从利用再生材料进行3D打印到机器人减少废物……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