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消息(九九)语音畅聊、网络购物、高清视频无卡顿播放……超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深度融入现代生活肌理,这在30年前几乎不能想象。从80-90年代的信息荒漠到如今的数字绿洲,中国仅用30年便完成了这场通信文明的范式跃迁,我国移动通信领域也已成为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领域之一。
日前,“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活动走进中国移动协同创新基地,回顾我国移动通信30年间从一穷二白走向世界前列的跨越式发展,围绕5G-A和6G技术体系与创新布局勾勒未来数字生活的新图景。随后,活动团队实地探访福田康明斯5G智慧工厂,在AGV小车、无人叉车、机械臂的律动中感受智能制造的数字脉动。
忆往昔,创新破格局
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王晓云介绍,1G/2G时代,我国移动通信发展位势显著落后,只能跟随欧美主导的FDD,网络受制于人、产业一穷二白。3G开始,我国移动通信坚定TDD战略主攻方向,独立自主实现TDD技术和产业从无到有,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
在以举国体制实施的我国TDD创新工程中,中国移动是市场牵引者,更是创新主力军。二十多年来,中国移动围绕关乎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些重大挑战,开展系统性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举例来说
一是TDD技术组网“行不行”的问题。TDD大规模组网在2006年全球首次规模试验时基站间互相干扰非常严重,导致试验用户无法接入,因此当时全球都不看好。中国移动经过十年攻关,从认知干扰机理开始,提出一套全新的TDD组网架构和机制解决这一难题,向全球证明了TDD技术方向的可行性,为全球运营商应用TDD树立了信心。
二是如何促进TDD的全球化发展。TDD在3G时代产业生态非常薄弱,为了推动TDD从边缘技术跃升为全球主流方案,中国移动在4G时代提出TDD/FDD融合全球化发展路径,创新提出融合帧结构,并推动成为国际标准,进而实现了TDD/FDD共芯片、共平台、共基站,快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低成本的产业生态。
三是5G赋能千行百业的问题。5G阶段移动通信网从服务人到服务人机物,从面向移动互联网到面向产业互联网,这是服务范式的重大变革,更是重大技术挑战。为此中国移动提出新型SBA架构与机制,ICT融合实现了网络功能敏捷扩展、业务按需生成。SBA架构也成为5G全球唯一基础架构,是我国5G引领的标志性技术。
截至目前,SBA支持下的5G专网在我国已经融入80个国民经济大类,在采矿、工业质检等领域实现规模应用,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此外,中国移动还有很多技术创新,例如面向集约发展的C-RAN架构、大规模天线3D-MIMO等。
推应用,专网强赋能
截至2024年底,中国移动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能力最强、服务最优的5G网络,推动5G网络“上珠峰、下矿井、登海岛、达边疆”,5G基站总数超230万个,约占全球1/3以上,5G网络用户超5.5亿户。
中国移动发起的“5G+”计划,推动5G应用“进工厂、入海港、到田间、助抗疫”,从服务企业走向融入生产,从改变通信模式到重塑生产流程,5G全连接工厂、智慧港口、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场景应用遍地开花,5G+行业应用案例超4.8万个。
基于5G赋能千行百业的相关创新,中国移动为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打造了覆盖工厂、园区的优质5G专网,助力福田康明斯建成5G智慧工厂,通过5G技术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数据不出园区等特点,深度赋能生产全流程,实现效率提升、成本优化、安全生产与绿色制造的多重突破。
以AGV物料搬运为例,福田康明斯5G工厂的AGV小车部署了中国移动5G专享专网,落地两年来,AGV小车再也没有出现过因无线网络问题无故断点掉线情况,网络可靠性达99.9%,物流配送效率提高20%以上。福田康明斯还为厂区叉车部署了5G全覆盖环境,在产线部署机械臂,无人叉车按照生产顺序将缸盖等物料从仓库传送到产线,产线上的机械臂能够实现多种工艺流程自动化加工,从而实现叉车和产线的无人化,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据介绍,未来福田康明斯还将持续深化5G+工业互联网技术融合:一是无源物联赋能智能仓储,通过5G-A无源物联网技术,实现仓库自动化盘点,降低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二是5G专网边缘云协同,将数据处理下沉至园区边缘节点,降低本地云资源成本,同时保障20ms级低时延与数据安全;三是加快大模型AI开发,将目前的能源管理、视觉质检等与AI紧密结合,使产线更智能。
看未来,奋领新航程
2024年是5G-A商用元年,中国移动实现Redcap、载波聚合等技术330多个城市的规模部署,同时围绕网络智能化、通感一体等“6G技术5G化”开展规模试验,既拓展了新场景和商业模式,也为6G创新奠定基础。
6G需求可总结为“三个倍增,三个一体”。“三个倍增”体现在5G原有三大场景速率、连接数、高可靠低时延能力的大幅提升;“三个一体”是新增需求,即通感一体、通智一体和空天地一体,是技术交叉融合的典型体现。
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刘光毅介绍,中国移动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努力成为6G创新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是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发起成立中关村泛联院,获批北京市6G重点实验室,努力成为我国6G研究的骨干和牵引力量;二是布局首批6G国际标准,加强与3GPP、ITU、NGMN、IEEE等国际组织合作,担任3GPP全球首个关于6G场景和需求、无线接入网首个6G标准的联合报告人,牵头完成ITU首个6G标准立项,担任3GPP SA第一副主席;三是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网络架构、通信与计算、智能融合一体化等标志性技术,初步形成6G通感算智融合的技术体系,4项成果入选国资委“2024年度未来产业6G领域重大成果”,累计申请专利1000余篇、发表论文150余篇,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四是构建一套科研基础设施,构建6G通感算智融合研发试验装置,为产业合作伙伴提供开放的联合研发和试验环境,相关成果入选国有企业数字技术十大成果和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
具体而言,中国移动正在加大人工智能和空天地一体融合技术的研发,面向低空经济、智能体等新场景,持续加大与产业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合作和融合创新。特别是今年中国移动成立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未来也将契合6G的智能新趋势,构筑面向融合服务的新业态。
忆往昔,创新破格局;看未来,奋领新航程。6G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中国移动等通信运营商作为产业核心,正以市场牵引者、创新主力军和标准主导者的姿态,加快建设6G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