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原生企业(Digital-Native Business)在企业运营、商业模式和客户互动的方方面面均以云计算和数据为基础,这意味着其所有核心价值和收入产生过程都依赖于数字技术,是一个具有非常独特的业务和IT需求的新客户群体,这对技术供应商而言,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IDC预测,中国数字原生企业的技术支出在未来五年将以23%的强劲复合增长率增长,并在2026年超过400亿美元。
数字原生市场机会
对数字原生企业来说,2021年是不寻常的一年。虽然疫情封锁给传统企业带来了困难,但中国地区的数字原生企业,尤其是在医疗科技、金融科技、教育科技和电子商务等特定行业因提供数字化服务而蓬勃发展 。2022年,尽管全球已全面放开, 但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影响,风险投资机构也缩紧了投资计划,导致数字原生企业发展放缓。相比之下,中国的数字原生企业仍然有大量的融资活动。IDC认为,2023年将是中国数字原生企业关键的一年。IDC预测,到2025年,40%的中国数字原生企业将把发展目标从速度转向市场,转向有价值的业务能力,以确保资金的稳定,从而提高企业差异化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和有弹性的增长。
中国拥有大量技术储备人才, 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的经济活动仍保持弹性政策。中国数字原生企业的IT支出将继续增长,因为这些公司寻求技术解决方案支持他们执行新战略,以实现预期的业务成果。除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数字原生企业正在选择在二三线城市站稳脚跟,逐步形成全国性的数字化生态系统,将持续推动数字原生企业的发展。
中国代表着亚洲最大和最快的数字原生市场机会。2022年中国数字原生的IT支出达到169亿美元,亚洲地区排名第一。IDC预测,在未来五年内,中国地区的数字原生企业的IT支出的份额将继续大幅增加,复合年增长率为23.0%,在2026年将达到422亿美元。
根据IDC的数字原生企业调查显示,60%的数字原生企业计划增加在人工智能(AI)、客户体验(CX)和基于云的数字创新平台方面的支出;其中基于云的技术解决方案将成为数字原生企业IT支出的最大动力。
给技术供应商的建议
与2022年疫情前相比,数字原生企业的IT支出在企业IT支出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这种持续的增长动力为技术供应商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发展机会。IDC建议,技术供应商注意以下几点:
数字原生企业的独特需求纳入业务战略
数字原生企业对IT技术市场的需求是持续并且积发创新的。技术供应商必须认识到这些新的商业机会并采取行动。对数字原生的认知,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中国特定的”专精特新”企业,还包括了大量的成熟型数字原生企业和刚刚创建的新型模型的初始企业。那些敏锐观察到数字原生企业成长需求并与之合作的供应商,将会在未来赢得更多市场先机。
能够识别不同类型数字原生企业的技术购买行为
传统的产品方案和销售方式将不适用于数字原生企业。数字原生企业发展速度和对规模的需求,在不同的业务阶段是有明显的差异的。成熟的数字原生企业的需求(和消费能力)与初创企业大不相同。供应商提供给数字原生企业的销售方案必须灵活,具有快速适应这些组织的高增长业务模型的能力。
重新审视数字原生业务战略
一般来说,技术供应商可以通过三种模式与数字原生企业合作,一种是通过投资/收购的方式参与到数字原生企业的业务中,另外一种是通过业务合作,加速自身业务以及数字原生企业的成长。最后,可以通过出售部分技术给成熟的数字原生企业。虽然技术供应商可能会根据不同类型的业务以及数字原生企业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合作方式,但是技术供应商必需有一个整体的战略,从而调整风险,确定适合的合作伙伴和商业关系,明确自身的价值和建立持久的关系。
IDC中国研究总监李连风指出,数字原生企业将继续增长并推动经济发展,技术供应商需要了解如何更好地与数字原生企业合作。基于数字原生企业不同的技术需求和业务需求,技术供应商将需要制订获取数字原生市场的最佳方案,从资金需求到合作伙伴关系,再到客户获取和维护。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AI成为双刃剑!凯捷调查:97%组织遭遇过GenAI漏洞攻击
- openEuler开源五年树立新里程碑,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
- 创想 华彩新程!2024柯尼卡美能达媒体沟通会焕新增长之道
- 操作系统大会2024即将在京召开,见证openEuler发展新里程
- Gartner:AI引领欧洲IT支出激增,2025年将支出1.28万亿美元
- IDC:中国数字化转型支出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6% 高于全球整体增速
- 2028年中国数字化转型总体市场规模将超7300亿美元
- 诺基亚源代码疑遭黑客IntelBroker盗窃,公司确认已展开调查
- 携手SUSE,共驭变革之风:踏上共创数字未来之旅
- Gartner:预计2025年全球IT支出达到5.74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9.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