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城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差、出行体验差等因素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困扰,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共享单车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然而,当我们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比如公交车时,由于无法掌握准确的公交到站时刻,从而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出行效率。
不过,针对这一痛点,极客网了解到,车来了作为国内领先的实时公交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智慧出行服务,其主要服务方式是向用户提供车辆的动态信息,方便用户减少等待公交的时间,提升用户出行效率。目前,车来了已经在近100个城市上线,用户下载量近8000万,微信用户量超800万,迅速成为了实时公交领域的佼佼者。
作为一家专注于科技互联网领域的新媒体,《极客网》对车来了一直非常关注。于是在近日对车来了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孙熙博士做了一次独家专访。具体详情如下:
孙熙博士表示,车来了专注于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公交出行信息服务, 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公交出行用户公交车到站时间、站点提醒等移动互联网服务,服务平台涉及APP、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等。 根据极客网的了解,依托车来了自身大数据分析表明,目前网约车订单数据一天大约为2000万到3000万单左右,而公交车数据在2017年整年为722亿人次乘坐,也就是说每天大概有2亿人次乘坐公交车,由此可见乘坐公交车的群体是异常庞大的。因此,公交车的出行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区别于其他的地图导航类软件,车来了的定位是公交出行人群。在目前我国的整个公交领域中,存在信息化的程度不高、车载设备陈旧、班次时间频繁调整等问题,因此相关数据质量也参差不齐。面对以上问题,车来了在后台系统上针对性的运用了不同的算法、定期做系统性的路测、协助公交公司完善设备及系统等,由此不仅保障了车来了软件中公交车数据的精准性,同时做出了很强的技术壁垒,搭建了自身强大的护城河,还为政府的交通规划部门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和提升提供了数据支持,做出卓越贡献。
孙熙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于IBM研究院工作,恰逢IBM提出了地球智慧城市的概念。当时在智慧交通组的孙熙博士便致力于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城市交通技术之中。在此之后,孙熙博士带领团队致力于国内公共出行体验的提升,目前车来了已经成为互联网改造公共服务的一个代表,也是北京大学863项目“以人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出行服务平台”合作单位。月活跃户超过2400万,为逾8000万用户提供实时公交信息服务,车来了成为了城市智能公共出行的领导者,与此同时车来了积极和各地政府与公交集团合作,致力于引导城市公交体系健康发展。
互动提问 孙熙回答
《极客网》:您如何看待当下免费APP开发生态?
孙熙:提到免费APP,我直观想到的是手机360、墨迹天气、猎豹清理大师等。免费APP开发生态这个话题对我来说稍微有点大, 坦白讲我对这个方向研究不多。但具体对车来了而言,我们这个软件肯定是要做免费的,因为公交本身是个民生行业,是一个城市的公共设施,很难想象公交用户需要为查询公共信息服务来付费,所以这块我们肯定要以免费的形式一直做下去。
《极客网》:“车来了”在创业过程中,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在哪些关键节点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是什么让您坚持地走下去?
孙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早期,比如如何启动这件事情。因为当时国内只有三个比较大的城市愿意把公交车实时数据授权给我们这类民营的互联网企业。这里稍微说明下公交实时查询的工作原理: 按照交通部的规定,国内所有的公交车都需要安装实时定位设备,这些设备采集的实时数据所有权归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实现公交实时信息查询,我们需要向政府申请数据授权,将数据处理后才能给用户提供公交实时信息。对于我们技术男而言,是否能从政府部门获得数据授权将是这个项目能否有机会、有速度且可做到一定规模的关键。 我们判断:政府在民生类的数据开放上会越来越宽,对于市民们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重视。事实也是如此,依托我们的产品口碑,有很多城市交通部门主动联系我们,还有市长来司考察。
第二个重要的节点是如何应对竞争,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在哪儿。 我们决定放大技术上的优势。 即便我们有几个博士,几个奥赛金牌得主,但当时我们不敢自称在技术如何领先。但公交领域的技术方案有自身的特殊性,当时公交领域的信息化还在比较早期的阶段,车辆gps、线网、站点等各类数据的质量不是很好,一些通用的技术方案效果并不见得好,我们决定围绕公交报站做比较深入的研究,对几个关键问题用智能算法做了很多针对性的优化,花时间下决心专注在公交实时信息这件事情上,让我们取得了技术上的优势。
事实上目前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在所有的重要城市都会定期做系统性的准确性的测试,目前我们在绝大多数城市的实时信息都是领先的。
《极客网》:大家都知道领头人对一个公司甚至整个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你期待自己带给行业哪些影响?对公司的未来是不是信心满满,信心来自于哪里?
孙熙: 我们一直觉得车来了目前还是个小公司,目前干的也是一件小事。我们当初想的就是想去把公交实时信息这件事做好,因为觉得这件事蛮有意义的,我们不做也会有别人来做,应该有人为公交出行用户提供这样的信息。我最早自己带算法团队,在做报站这个模块时,我跟小伙伴们说,当时有一些电子站牌,质量也就六七十分的水平,我们要做,肯定要把它做到90分,将来还要做到100分。如果因为我们做到90分,有人投入更多的力量,或者比我们更专注,最后做到95分,我会认为那是因为我们的出现逼出这个95分,为民众提供了高质量的产品,我觉得我的工作同样非常有意义有价值。 当然我们会尽量争取做到100分 .另外我认为公交数据包括公交出行人群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目前还是被低估了。换句话说,一个城市的公交体系设计来自公交出行用户数据,包括用户大概在公交车站等了多久,有多少用户在排队,这些信息对于整个公交体系的优化是很有帮助的。在这个方面, 我们还在持续拓展我们能够提供数据服务的范围,然后去跟各地的交通管理部门,公交集团去做更深入的沟通,希望能帮助驱动城市公交运营水平的提升。
《极客网》:您认为创业者应该如何看待资本的力量?用好资本的诀窍是什么?
孙熙:老实讲,我确实不是特别擅长资本运作。在公司里,我比较关注产品质量,就是我们数据分析的能力。我认为,资本是必要的,但不是万能的。资本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环境,聘请到足够多的专家和这方面的人才,可以帮助我们将服务公交出行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极客网》:车来了与市面上同类软件(比如某些自带公交信息的地图软件)有何区别?双方的优劣势各是什么?
孙熙:车来了关注于公交用户和公交出行场景,这使得我们在互联网产品开发过程中会形成明显差别。地图软件更多还是专注在自驾出行的用户,更擅长驾车路线规划。而我们关注公交出行用户,或是说通勤用户,在产品上区别很大。比如刚打开软件看到的界面就会不一样,车来了软件在第一级页面不会看到地图,我们会围绕公交的信息来做组织,然后在具体处理的细节方面,如我们花了很多的力气在研究怎样让我们的线网数据更准确,可以适应不同城市区域; 比如数据中断了,该如何处理,如何做数据补偿等,这都是形成差异化的地方。
《极客网》:车来了是如何依托大数据解决以往产品公交时刻和位置定位不够精准的问题的?
孙熙:这是个技术领域的问题,为方便解释,我举几个例子吧。
比如公交报站,这个信息由公交车的位置、站点位置还有形式路线这几个相关的因素决定。公交车位置是由传话的GPS数据来告知,而GSP数据本身就有误差,尤其在隧道、高楼、立交桥或是天气的原因都会影响准确度。除公交车位置,用户所在位置,站点位置也必须准确。除此之外,还需要知道公交车的行驶路线,才能计算出大概还有多远到站。但公交报站信息,就需要对于整个公交的线网走向熟知, 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这些数据的准确性不太确定,需要用一些大数据分析方法来处理。前不久我拜访一个公交集团,在我向对方分享一些数据分析报告时,该集团一技术专家指着一条公交线路问我看这条线路在车来了演示系统有多长,我告诉他说22公里,那条线路的真实长度是22.1公里,但在他们的系统里面是20公里。其实这条线路发生了变化,因为沿线正在修一条地铁。一修地铁,公交线路要改道,但改道的时间不会太长,而一旦要改他们系统里面的数据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审批, 因此他们自己的系统就没有改。车来了的系统就能及时的捕抓这样的一些变化,我们是根据大量的公交车行驶轨迹。如今天行驶这条线路的公交车如果有一辆发生变化,我们判断是不是这辆公交车本身有问题,比如可能到一半的路程坏了开去修理,或是跑完一班以后被调度到别的线路,所以行驶路线发生变化。如果是多辆车的轨迹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今天这辆车的行驶路线发生了某些特殊原因,那么怎样通过数据快速把这些信息提取出来,就需要依靠大数据处理。
再有一些城市的比如调度问题,公交车辆跑了几班之后,特别是一些景区旅游城市,当景区的客量很大的时候,周边线路的车辆运力会临时调过去,这种变化往往是后台的调度系统捕抓不到,这是由于公交车的车载机导致的,他们往往是通过语音通话的形式来告诉司机下一班要去什么地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自己的系统通过对它轨迹的跟踪,来发现这辆车不是在行驶自己的线路,如果它还在营运,就要匹配到某条线路上去,这个也需要一些智能算法来做到。
再比如讲数据中断,像重庆,重庆有很多的路是隧道,到隧道里面GPS数据会丢了,那我们要推测当前有可能开到那里,也需要做一些数据处理。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我始终认为在公交出行领域技术型公司是有机会的,没有那么容易被人复制。
编者按
孙熙,车来了(元光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智慧交通及大数据分析专家,于北京大学取得计算机本科及博士学位,师从大数据专家梅宏院士,创业前曾任IBM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怀着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交通的初衷,孙熙与数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元光科技,专注于为低碳公交出行人群提供公交车实时位置查询服务,以及通过公交大数据分析,为交通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线路规划等提供决策支持,推动城市公交转型升级,缓解城市拥堵和交通治理难题。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泛微·数智大脑Xiaoe.AI更注重实际场景落地,为客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
- TMCU,曦华科技迈出车规MCU差异化第一步
- 网易数帆汪源:聚焦“数智软件生产”,为组织构建独特数智竞争力
- 泛微王晨志:推出低代码平台,是基于市场和客户需求顺势而为
- 决胜遥感大模型时代!昇腾AI引领AI+遥感融合发展新范式
- 海量数据肖枫:坚定融入openGauss生态,逐梦数字时代星辰大海
- 卓思洞见:从“客户至上”到“客户体验至上”
- 对话华为朱慧敏:绿色5G助力“双碳”目标,控能耗更要提能效
- 专访易快报创始人兼CEO马春荃,多维度助力企业进行费控数字化转型
- 专访河北移动韩斌杰:全国首个5G泛在千兆地铁站是如何打造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