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吹毛求疵的银行,很多企业在求贷时都碰了一鼻子灰,遭遇了冷眼被拒的尴尬。不过,凡事都有因果循环,究竟企业主身上的哪些软肋,成为了导致贷款被拒的硬伤呢?融360为你梳理了10种原因,希望各位不要设身于以下雷区。
1.申请材料造假的人
为了制造生意兴隆的假象,递交虚假申请材料成为了部分企业主铤而走险的方式。这种以小博大的精神虽说是蛮拼的,但由于材料造假无法面面俱到,谎言终究会不攻自破,沦为一出企业主“自导自演”,却没有借款入账的闹剧。
具体说来,当银行对企业战绩感到怀疑,对银行流水、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感到质疑时,那么银行“力邀”的人物就来了,纳税单、水电费清单必须要承载起“质检员”的责任,采用材料比对,内容核实的方式,验证事实真相。
2.有严重偷漏税的人
在当下的信用“时贷”,财务管理混乱、有严重偷漏税的企业主,会因诚信不足,让银行退避三舍,关闭贷款大门。可谓是平日里捡到小便宜,却在紧要关头失去大希望,颇有得不偿失的意味。
3.材料准备不齐全的人
递交完整的申请材料是成功贷款的必经之路,反之亦然。具体而言,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财务报表、银行流水、销售合同、特殊行业的资质证明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申请材料。当然,视贷款方式的不同,房屋抵押贷款方式下,房产证也需及时到位。
4.企业所处高危行业
娱乐场所、地产业等受政策影响经营风险较大的行业,以及像钢铁等产能过剩的行业,是一些银行资金不愿走入的禁地。
5.盲目扩张的企业
纵使每家企业都有一颗做大做强的心,但稳扎稳打才是永恒的主题。利用信贷资金盲目扩张,后续管理跟不上,只会催生企业经营风险,不仅由登峰跌落,由兴盛走向衰亡,还拖累银行坏账增加。为了保险起见,面对盲目扩张的企业,银行通常不会助长苗头,果断切断资金支持。
6.银行征信有污点
如果企业或企业主的征信报告上,有着信用污点,显示出过去曾有恶意逃避银行债务的情节,那么银行会遵循用过去看未来的思路,对你的还款意愿大打问号,进而婉拒贷款申请。所以说,长期欠款,或频频逾期还款都会成为贷款被拒的致命硬伤。
7.产生不符合国家政策
生产技术落后,严重污染环境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的企业,由于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隐患,故不在银行资金支持的名单之列。
8.企业主人品差评如潮
如果说维护银行征信有些刻意的味道在里面,那么通过与客户周围人沟通,可以让银行将其信用面貌看得更为透彻。沟通对象主要集中在与客户有资金来往的人群,员工、上游企业等都位列其中,问题主要围绕客户是否按时结算工资和货款等方面展开。可想而知的是,当坏评如潮,暗中调查沦为了吐槽大会时,银行也会对审批结果有一番新思考。
9.企业主拥有不良嗜好
企业主有涉黄、涉黑、涉毒、涉赌等不良嗜好,会吃到银行的闭门羹。
10.没有赚钱能力的人
借钱助困本是为了获取资金回报,谁都不希望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银行不会把钱借给生意惨淡,吸金能力较弱的企业主,生怕受拖累增加不良贷款。换句话说,银行遵循的借贷思路只有一个,只有锦上添花,没有雪中送炭。
- 蚂蚁国际任命首席创新官,加速推进数字化战略发展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