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消息,看过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众,或许还记得这样一个片段:科学家图恒宇欲将因车祸去世的女儿的记忆上传至“数字生命世界”,让女儿在数字世界中度过完整的一生。
如今,电影照进现实。音乐人包小柏用AI复刻出因病去世的女儿,其数字形象不仅能即时响应问话,还在妈妈生日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唱了生日歌。有网友表示,“包小柏是现实版的图恒宇”。
事实上,AI数字人早已不是新鲜事,直播、广告等很多场景中都能见到应用。2022年起,有人工智能从业者开始为普通人定制“AI数字人”,从2023年开始,每个人都可以达到一个数字永生。
TechWeb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有不少做相关生意的店铺,声称只需一张亲人高清个人照和音频,就能让已逝的亲人“复活”。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已经有不少用户下单。
从制作到销售,AI“复活”亲人已成产业链。
AI“复活”亲人是如何实现的?
自生成式AI兴起以来,一直有人在尝试用AI技术“复活”亲人的方式来寄托思念。
2020年,加拿大人约书亚在名为Project December的AI聊天机器人网站,“复活”了女友。这个聊天机器人是基于GPT-3语言模型开发,只要通过特定语料的训练,几乎可以模仿任何风格的对话。
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用AI模拟真人的“数字人”爆火,逝去的亲人身影有了更具象的表现。
实现过程也并不复杂。首先需要收集已故亲人的照片、录音等数据,然后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已故亲人的特点,包括他们的面部表情、语音特征、行为习惯等。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训练一个人工智能模型,利用这个模型来创建一个虚拟的已故亲人,将已故亲人“复活”在屏幕上,与其进行对话。
目前,国内多家互联网企业均有涉及相关技术研究,且已在具体场景中实现落地。
近日,商汤利用AI技术复活了因病去世的创始人汤晓鸥,从曝光的视频来看,汤晓鸥以数字人形式出现在商汤2024年年会,并发表演讲,表情、语气、小动作栩栩如生。
今年2月,阿里发布一款全新的生成式AI模型EMO,只需要提供一张照片和一段任意音频文件,即可生成会说话唱歌的AI视频,有博主利用该技术生成了张国荣演唱粤语歌曲《无条件》的视频。
在B站等平台上,不乏讲述用AI“复活”亲人,弥补遗憾的视频,比如“用AI工具生成我奶奶的虚拟数字人”“AI复活我的外婆,用时空对话来弥补我的遗憾”等,还有大量教你如何用AI复活亲人的保姆级教程。
《一条》在近日发布的一则视频中采访了第一批为普通人定制AI数字人的从业者张泽伟,他表示,目前他制作的AI数字人,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智能驱动,也就是收集人的形象、声音等数据,制作出虚拟的数字人形象,可以与之对话。另一种是人为驱动,也就是给真人换上逝者的形象和声音,在线上实时互动。
从实际效果来看,第二种更加逼真。张泽伟称,目前大部分人都选择这种真人扮演的形式。因需求火爆,张泽伟一年内已完成600多个定制AI数字人的订单,平均一单几千到1万元不等。
9.9元即可用AI“复活”亲人
在一些电商平台,搜索“AI复活亲人”,也能看到不少做相关生意的店铺,声称“只需提供一张亲人高清个人照和音频,就能帮你实现愿望”,价格低至9.9元,几十上百元的也有。这种用的多是市场上的开源模型。
也有商家自称是自主研发的数据模型,服务内容更加细化,收费标准也有多个档位。比如,定制亲人照片说话视频,30秒以内199元,每延长30秒加收50元;提供累计至少60秒亲人录音、微信语音、视频声音,一比一还原亲人说话声音音色,收费499元。
据张泽伟介绍,定制AI数字人的用户范围很广泛,有年轻人希望拥有偶像的数字分身,有母亲希望“复活”癌症去世的孩子,也有因特殊原因不能与孩子见面,希望用数字分身陪伴孩子的父亲。
在他看来,AI数字人的核心,是解决“陪伴问题”。但当下的一个现实问题是,AI诈骗频发,且不少被骗数额巨大,加之中国人的传统观念,AI“复活”亲人背后还存在不少潜在风险。
背后法律和伦理风险待解
3月1日,刘德华电影公司@映艺娱乐发布严正声明,提醒大家警惕AI语音合成骗局,引发广泛关注。
声明显示,微信用户“华仔共享团”及其关联视频号“华仔集结号”,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伪造刘德华的声音,并在未经授权许可的情况下,连续发布剪辑拼凑视频,导致公众发生误认,从而达到利用刘先生知名度吸引流量、售卖商品,从中营利的目的。该行为已严重侵害刘德华的肖像权、姓名权及声音权益,并涉嫌构成诈骗。
科技在进步,很多管理难题也随之出现。我们受惠于AI技术的发展进步,也注定要面对这项技术在重塑社会时带来的潜在风险,毕竟类似刘德华这样的遭遇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演。
去年,UP主AiBella用AI技术“复活”了自己的偶像姚贝娜,为她制作了《相思》《独立寒江·曲无异》《海底》等5首翻唱歌曲,引爆网络。AiBella表示,剪辑的初衷就是想让更多人缅怀和追思姚贝娜,让姚贝娜的声音多陪伴一程。
但视频走红后,关于这种做法是否侵权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歇。AiBella也意识到了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他联系到姚贝娜的家属,在征得姚贝娜父亲的同意后,取得了姚贝娜的声音授权,才继续创作了后面的视频。
除了法律风险,AI“复活”亲人还面临着道德审判。UP主吴伍六此前用AI工具生成了自己奶奶的虚拟数字人,感动了很多人,但也有不少网友在弹幕和评论区表示,“好可怕,我对人工智能非常的抵触”“我反正死也不会用喜欢的人去搞这些的。他是唯一的,不是ai可以模仿的。”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这样的视频似乎是对逝者的消费。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这真的伦理道德危机了,首先是对死者的不尊重,物理死亡就是死了,就算意识能够上传了那你作为肉体的个人意识也是会死的,任何其它的‘你’都不是你。再者这不是消费死者吗,只要想那几百年后你说不定还一直成为别人的电子宠物,哪怕再亲那也有伦理问题。这种领域还是要赶紧跟进立法和哲学讨论啊。”
事实上,2023年1月实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中已有规定,“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提供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编辑功能的,应当提示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依法告知被编辑的个人,并取得其单独同意。”
不过,如果合成的是已经去世的人的音视频,应该由谁来同意,现在仍是未解的问题。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数字生命真的可以成为现实,但人们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化解其面临的法律和伦理风险,又该如何监管,以防止滥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