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快视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一分钟,足以改变世界“发布会,在宏伟浩瀚的互联网世界里,如何用一分钟的时间呈现最有价值的内容。
犹记得在年初的跨年演讲中,罗振宇提出了“时间战场”的概念,那时候的罗振宇还没有陷入骗局的风波中,占领用户时间也几乎成了大多数创业者的风向标。就连刚刚播出的《猎场》,也从最初的35集“水”到了52集。
不过,等待《猎场》的是收视率和口碑的双输,等待“时间”创业者的则是寒冬和死亡。或许罗振宇的初衷并没有错,但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所谓的“占领用户时间”并非是拖延和浪费用户时间,而是在碎片化的时间内提供更有价值的内容。
最典型场景的就是视频,花一个小时看一集电视剧,有料的可能只有一分钟。导致长篇大论的连续剧收视率不佳,反倒是那些解说性质的短视频拿走了最高的点击量,问题到底出在了哪?
你可能被信息爆炸绑架了
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一书中提出了“信息茧房”的概念,因为人们对于信息的诉求都是跟着兴趣走的,特别是所谓人工智能的算法推荐,平台为我们贴上了个性化的标签,在内容推荐上倾向于迎合用户的口味,我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窄化”,最终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而几乎所有试图占领用户时间的产品或平台,都在朝“信息茧房”的方向努力。比如大家经常玩的微博,早期的时候鼓励用户“加关注”来定制自己想要的内容,自己感兴趣的才会去关注,等于自制了一个信息茧房,主动将自己和多元化的世界屏蔽开来。如今在热门微博和热门话题上延续了同样的逻辑,让用户注意力集中于拥有广泛关注群体的娱乐化、社会化内容,对其他信息造成屏蔽。
对于这个问题,360集团助理总裁谢军样先生在发布会上举了一个例子:“现在推荐引擎比较受大家垢病一个问题就是主题太集中,跳不出去。举个例子来讲,你追一个女朋友,也许是一个川妹子,你可能定位她喜欢吃火锅,从推荐兴趣上讲是一个川妹子可能喜欢吃火锅,第一次请她吃火锅之后,她说她喜欢了,但是有可能你是把海底捞,重庆火锅等吃了一遍之后,吃到吐,她都不会回退。这是推荐引擎存在的巨大问题。”
同样的还有微信,虽然相比于微博的“开放”,微信更像是一个私人的社交圈,但你在朋友圈中点赞或评论的大多数是喜欢和认同的内容,长此以往便把自己归入到了一个“回音室”当中,和相似观点的人聊天,不断放大和重复相同的观点或信息,当你在屏蔽一些不喜欢的内容的时候,“群体极化”的现象正在发生。
尤其在人工智能和信息流出现之后,“信息茧房”早已司空见惯。今日头条等资讯类平台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对每个用户进行了标签化的归类,推荐迎合用户趣味的内容,说好听点是“千人千面”和个性化定制,本质上不还是驱赶用户进入一个个信息茧房吗?而在人工智能算法大行其道的当下,直播、短视频等几乎所有的新兴内容形式,都在延续“信息茧房”的逻辑,只要用户喜欢就好,价值还要另当别论。
精神病专家马克·塞奇曼曾说过:“我们假定世界上的一小撮人共同持有同样一种奇怪的信念,比如说月亮是绿干酪做成的。通过一个自选过程,他们会彼此来到同一个论坛……很快他们就会觉得人人都持有这种信念”。看起来更加开放的互联网,却在无形中让“茧内交流”被放大化。
人工智能算法是罪魁祸首?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主流媒体纷纷质疑“算法推荐”的合理性,一些沉溺于算法的新闻客户端,采用了“简单粗暴”的内容推荐形式,用户喜欢什么,就主动推荐什么,用户在内容上逐渐被平台和算法所绑架。
在互联网的语境下,导致这一现象的诱因无外乎两个,一个是用户兴趣的过渡解读,一切流量获取和商业机会都是为了迎合用户的习惯;另一个则是信息的臃肿和庞大,算法总会在极短地时间内为用户找到足够的同类内容。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一分钟的时间内所产生的信息量已经足够惊人:Facebook上有69.5万次更新,Twitter上有45万条以上的发布,电子邮件的数量有2.4亿封,新增中文图文的数量也有20万篇……粗略计算了一下,想要阅读完互联网上一分钟内产生的内容,大约需要80年的时间,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个比例要更加恐怖。
内容是无限的,但用户时间是有限的,在视频内容上尤为如此。目前全网的视频数量已经超过10亿条,每天新增的视频数量在200万以上,用户搜索+编辑推荐这种“人找信息”的模式不再适用,但算法推荐又出现了一些弯路。
需要厘清的一点是,算法和技术从来都不是原罪,更深层次的“价值取向’才是。举个例子来说,完全依靠机器的推荐机制,抓取的内容越来越偏向一个点,机器让人的视野越来越窄,信息茧房的形成速度也越来越快。
当然,在海量的信息中游弋,用户也会做出一些自然选择。360公布了这样一份针对用户行为的研究:如果视频大大于5分钟,大多数用户会选择快进;在播放量最高的视频中,小于三分钟的比例占到了88%;人均观看视频的时长仅为1分钟。
只不过,在用户的自我觉醒之外,算法和技术也应该与时俱进。
快视频如何平衡兴趣和认知?
作为360进军短视频市场的先行军,“快视频”给出了超短视频的概念,满足在信息爆炸时代用户对于视频内容的本质需求。正如谢军样所说的:“快视频做的所有技术上的拓展创新就是为了解决信息茧房的问题,快视频希望用户不要被信息壁垒笼罩,能随时看到新的东西,惊奇的东西。”
当然这一布局的前提同样有两个,如何改善内容推荐的机制,以及如何可持续的产生有料的短视频。
快视频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QVD智能探索引擎”。
最早的是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随后在今日头条、微博等平台上出现了基于算法的推荐引擎,快视频的解决之道是QVD智能探索引擎。通过对用户情绪的感知,挖掘潜在的用户兴趣,将用户兴趣驱动和自由探索进行智能的融合。简单来说,你在快视频上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还会发现更多意外惊喜的内容。
相较于前两代内容推荐引擎,探索引擎的优势在于形成了一个橡皮筋式的模型,从用户的细节行为入手,实时追踪用户行为的变化,在感知用户的喜欢、不喜欢,开心与不开心、舒适与疲劳,进而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找到平衡点,最终为用户提供一种弹性的体验,帮助用户走出“信息茧房”。
快视频给出的第二个答案是全链条的内容策略。
应该说,快视频的出现不免有几分卡位的嫌疑。在国内的短视频内容生态中,1分钟以下的场景聚集了抖音、火山、微信短视频等偏娱乐化和实用性的产品;在5-10分钟的场景中出现了西瓜视频、土豆等玩家;30分钟以上的场景要更加热闹,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巨头云集。快视频瞄准的恰恰是市场在1-3分钟,又兼顾其他时长内容的空白地带。
快视频内容策略的着力点是“高权重+高推荐”,说白了就是内容矩阵和扶持计划。在快视频给出的合作名单中,已然出现了一条、黄小厨、军武次拉面、北京时间等优质内容供应商,包含数十家内容机构和5000多家内容工作室;在内容扶持方面启动了快基金计划,覆盖了首发、分成、投放、粉丝等所有环节,可谓不遗余力。
其实很多人都有过寻找短小精悍短视频的经历,比如一分钟看大片、一分钟百科、一分钟测评等等,这其实就是一个主动寻找的过程,也是打破信息茧房的自觉意识,快视频等玩家们所瞄准的正是这一点。
那么现场有哪些激动人心的瞬间呢,这里一睹为快吧~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寿产业大动作!中科院新技术NMN产能升100倍,全民百岁时代可期?
- 昆仑万维发布天工AI高级搜索功能,最懂金融投资科研学术的AI搜索
- 昆仑万维重磅发布天工AI高级搜索功能,做最懂金融投资、科研学术的AI搜索
- 真我GT7 Pro发布,3599起堪称骁龙8至尊版质价比之王
- MLPerf AI存储基准测试,中国速度领跑
- 假开源真噱头?开源大模型和你想的不一样
- FaceTime成诈骗“帮凶”,苹果是怎么一步步丢掉“安全”光环的?
- 收入首超特斯拉,比亚迪市值为何只有六分之一?
- 谁才是折叠屏界的扛把子?华为、荣耀、vivo卷出新高度
- 姜萍也是受害者,阿里数学竞赛存在漏洞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