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年底,P2P网贷已经出现了行业上市第一股,这标志着P2P网贷开启了资本市场的时代。自2007年我国出现了第一家P2P到2015年P2P资本市场第一股的出现,共历时8年,而这8年间,P2P行业在资本市场的道路上,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奋斗历程?笔者将在这一专题共五篇文章里,为大家探讨P2P网贷的上市故事。
初涉资本市场靠“抱大腿”
P2P开始陆续进入资本市场是在2014年,也就是行业发展的第七个年头。但这并非是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而是通过傍大腿间接进入资本市场,而这个大腿,就是上市公司。
从2014年至2015年6月,已有接近60家上市公司通过自建、入股、收购等方式参与到了P2P网贷行业中,投资金额从数百万元到数亿元不等。而6月份之后,上市公司抢滩P2P的热情更是有增无减,相继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重金入局P2P行业,包括了大金重工1.5亿元投资某平台、精达股份斥资3000万自建P2P平台、盛达矿业发公告称拟投资2.75亿元收购某平台、普汇中金6000万入股某平台……
上市公司为何“钟情”P2P
为什么上市公司对投资P2P平台有如此高的热情呢?首当其冲的原因便是赚钱。资本是逐利的,P2P行业万亿级的市场规模,无疑吸引着手握充足现金流的上市公司,加之上市公司早已习惯于在诸多产业间进行多样化的投资动作,在使自身产业多元化的同时,又能降低自身在某个行业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
另外,除了实际上的战略和投资考虑外,还有一些短期的猫腻,那就是炒概念。早两年上市公司“触网即火”,使得上市公司纷纷通过投资或自建P2P平台来拉升自己的股价。
除此之外,当时P2P的市场环境也给了上市公司进入该领域的绝好机会。2014年行业还没有到天下大定的时候,全国P2P数量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市场被部分企业瓜分的情况,这成了上市公司入局P2P行业的大好时机。
P2P为何对上市公司“日思夜想”?
一是出于资金的考虑。P2P是使用互联网渠道来开展业务的,需要大量的流量来沉淀用户,这使得平台用于开发用户方面的费用十分高,加之P2P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助推了行业的获客成本,使得平台需要上市公司加入来壮大实力。其次,P2P从事的是金融业务,企业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公信力,用户才能放心投资。上市公司的入股能为平台带来信用背书,对平台的品牌和宣传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P2P与上市公司“联姻”并不完美
P2P与上市公司“联姻”,对双方来说无疑是“双赢”举动。但两者并非完美的结合,两者在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障碍。
部分上市公司是通过收购P2P平台来进入到该行业的,但在2014年时,P2P行业的发展尚不尽如人意,平台在风控、管理、从业人员上都相对不足,上市公司如果收购了这些质量欠佳的平台,对自身来说并非好事。
另一方面体现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平台是被上市公司收购的,那上市公司是否会颐指气使,涉足日常P2P业务呢?如果平台是上市公司成立的子公司,那么在平台的日常运营中,上市公司能否仅做好投资人的角色,聘请专业人士来管理,而自己不插足其中呢?
第三,上市公司作为平台幕后的主人,最理想的状态是能为平台带来业务来源,帮助P2P在市场竞争中获胜。但我们发现,市场上部分上市公司并没有适合P2P的业务资源。如果没能带来业务资源,那平台就必须重新建设资源,那难免在竞争中有落后于对手。
独立上市遇阻 路在何方
总的来说,P2P傍上市公司只是短期策略,要想真正为行业引入资金与建立品牌,就必须是平台独立上市。这在业内并不是没被思考过的。2014年12月,全球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 Club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国内P2P企业的上市热情也随之高涨。之后,国内几家较大的平台也纷纷传出“上市消息”,但最后均是雷声大雨点小。
造成这结果的原因并非是企业的不足。一方面,当时监管层对P2P网贷的意见尚示明确;另一方面,国内上市政策的限制,使P2P企业难以企及;第三,国内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需要时间消化。这就造成了平台独立上市之路困难重重。
那接下来,P2P的上市之路又将往何方走?我们将在下期进行讨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