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业监管细则何时落地成为业内外人士关注的头等大事,近日,有消息称,对于银行存管模式的规定,P2P监管细则中或要求P2P企业与银行直接签署资金存管协议。这对于目前仍以第三方支付+银行的存管模式为主的P2P行业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教授、网贷315首席学术顾问邓建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第三方支付+银行的存管模式是指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托管,再由第三方支付公司在银行开户存钱,但是这种模式下,P2P企业仍然有可能接触到资金,因此,考虑到风险问题,P2P企业与银行直接签署存管协议是大势所趋。
民信贷总经理唐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真正接入银行存管的平台仅有数家。但P2P行业接入银行存管是发展主流,平台应积极与银行进行相关业务接洽,并启动配套的程序开发和调整,积极迎接P2P监管时代。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中国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徽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17家银行推出P2P平台的资金合作业务。
“未来监管方面应该不会采取 一刀切 的强制性做法,而是为P2P平台提供一定的窗口期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平台与银行直接签署资金存管协议。”邓建鹏表示。
实际上,继《指导意见》的出台以后,互联网金融各个领域的监管细则陆续出台,市场对于P2P行业监管细则出台的呼声渐高。
邓建鹏认为,一般情况下,细则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到汇总和修订大概最快需要1个月至2个月的时间,因此,初步判断,监管细则今年年底前难产的可能性加大。
对此,邓建鹏认为,监管细则如此难产,也是有原因。一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较快,在不断的分化组合,包括部分P2P公司谋求转型,如将平台归入普惠金融部,或者从过去的散标投资变成固定理财收益,因此,政策制度上也需要随时跟进进行调整,这无形中也拉长了政策制定的时间。此外,由于P2P平台发展迅速,目前有3000多家,而我国监管资源非常有限,因此,这也无形中加大了政策制定的难度。
但可以肯定的是,监管细则仍在反复修改和打磨中,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整个P2P行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而在监管的真空期,对于P2P企业来说,“怎么活”是否比“活下去”更重要呢?
唐武表示,《指导意见》出台后,P2P行业规范化发展提速,加之经济下行,资本遇冷等问题,行业驶入优胜劣汰的岔路口。对大多数平台而言,如何调整步伐应对洗牌成为首要问题。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