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高盛大摩喜提中国公司控股权

3月27日,证监会行政许可事项显示,又有两家合资券商被核准变为外资控股,分别为高盛集团获准对高盛高华持股比例将从33%增至51%,摩根士丹利对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持股比例将从49%升至51%。

自中国放开外资对境内券商持股比例限制以来,中国证券行业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纳外资“鲶鱼”到来,变化“日新月异”。除了上述行政许可事项外,就在今年3月20日,证监会对星展证券的设立申请进行了第一次反馈意见;2月份,大和证券(中国)也收到了第一次反馈意见。

目前,有18家合资券商的设立申请等待批复,已获批外资控股券商则抑制不住谋求控股券商100%持股权的“野心”,高盛及摩根士丹利方的高管在谈及获准控股时,都无一例外表达了相关计划。

过去二十多年来,合资券商在中国发展几经反复,除了基因特殊的中金公司外,合资券商各项指标排名均在行业后列。种种迹象显示,这次的金融开放,对外资券商而言,可能是真正的“春天”来了。

高盛如愿控股高盛高华证券

证监会27日发布了《关于核准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控股股东的批复》,核准高盛集团成为高盛高华控股股东,对高盛集团受让高盛高华2.64亿元股权无异议,对高盛高华注册资本由8亿元变更为10.94亿元无异议,对高盛集团认购高盛高华新增2.94亿元股权无异议。

高盛集团同日也宣布,已获中国证监会核准,高盛集团增加高盛高华18%的持股量,对其持股比例从33%增至51%。高盛亚太区(除日本外)联席总裁白瑞德 (James Paradise) 表示,增持高盛高华股份,是该公司承诺在未来五年为在华业务注入大量新资金的一部分。高盛计划着重于发展和加强现有的中国业务,扩大该公司的潜在市场以及投资于人才和技术。这一计划与中国正在进行的资本市场改革进程相吻合。

高盛亚太区(除日本外)联席总裁李廉 (Todd Leland) 则透露了高盛未来在中国的布局:“这是我们在华业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具体来说,获得多数股权后我们可以着手准备重组在华业务的实体结构。我们将寻求尽快把所有在北京高华证券运营的业务及管理部门迁移整合为单一公司实体——高盛高华。同时,我们也将寻求尽早实现100%的所有权。”

简单来说,获得高盛高华控股权后,高盛将尽快把高华证券的运营业务及管理部门迁移至高盛高华,同时谋求对高盛高华100%持股。

高盛高华成立于2004年,是高盛(亚洲)与在同年成立的北京高华证券的合资企业,后者持股比例67%。业务范围包括股票和债券承销,外资股经纪业务,债券经纪和自营以及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在中国目前合资券商中,高盛高华是以投行业务为核心的证券子公司。至2018年末,该公司共有员工103人,其中投行部员工78人,占比75.7%,其他部门人数均为个位数。2018年,高盛高华证券营收4.56亿元,主要为作为主承销商、联合主承销商以及副主承销商进行了3笔A股首发、2笔非公开发行、5笔公司债、2笔可转债发行的承销。

券商中国记者据Wind查询,2018年,高盛高华股权承销金额94.21亿元,在行业排名62。参与了宁德时代、长飞光纤、中国人保等A股首发承销,首发承销金额行业排名第19名。

大摩获批摩根华鑫证券控股权

摩根士丹利也于27日宣布,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将获得合资券商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股权。有关交易完成后,摩根士丹利的持股比例将从49%升至51%。

证监会发布的行政许可事项显示,核准Morgan Stanley成为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控股股东,对其依法受让公司5.2亿元股权(占出资总额51%)无异议。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应自批复下发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上述股权变更手续。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由摩根亚洲与华鑫证券于2011年在上海联合成立,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49%和51%,摩根亚洲为摩根士丹利间接全资控股的金融机构。去年6月份,华鑫股份在上海产交所转让华鑫证券所持摩根华鑫2%股权,转让价格3.762亿元。至去年8月份挂牌期满,摩根士丹利作为唯一意向受让方,签订了相关合同。同时,为了符合中国证券会关于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摩根亚洲将所持股权转让给摩根士丹利。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首席执行官兼中国首席执行官孙玮表示:“对我们以及我们全球众多的客户而言,中国市场拥有至关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中国也是摩根士丹利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回顾公司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卓著业绩,我们深感骄傲。我们期待进一步加大对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投资,以助于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专业建议和服务。”

孙玮还表示,长期以来,摩根士丹利致力于在中国取得合资券商的多数股权和控制权,充分体现了公司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经济改革进程及资本市场的开放充满信心。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与高盛高华证券类似,主营业务为股权、债权等投行业务。据其2018年年报,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股权、债券、ABS、并购重组业务在相对低迷的市场环境下继续均衡发展,全年债券承销量位居行业38位,股权承销量位列国内券商36位。

券业开放跨步向前

2018年4月,证监会将外资持有证券公司股权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中国证券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纳外资“鲶鱼”到来。

目前,境内已经有3家外资控股券商,分别是瑞银证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瑞银证券以瑞银集团增持方式成为外资控股券商,后两者为核准新设券商。去年末,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在上海开业,并已获批新设营业部;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于3月20日在上海“云开业”。

证监会对合资券商的审批进度也在加快。截至目前,有18家合资券商的设立申请排队待批。其中,日本大和证券去年9月份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设立大和证券(中国)的申请,是第三家新设证券公司中外资持股达51%的合资券商,并于去年12月份获得受理。今年2月3日,证监会连发18问,对其境内外股东资质、拟任高管资质等多方面提出反馈意见。

3月20日,星展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也获得了证监会第一次反馈意见,反馈意见首次公开了星展证券的国内股东的实际出资人均为上海市市一级国资委或区级国资委,要求补充说明外资和国内股东方的资质证明材料。

去年末,证监会就对瑞信方正证券增资扩股及变更实控人的申请进行了反馈意见。

证监会3月13日表示,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可根据法律法规、证监会有关规定和相关服务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设立证券公司或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申请,这意味着外资券商持股比例可至100%。

就上述外资控股券商高管的表态来看,能预判接下来就会有多家外资独资券商出炉。

本土化融合是未来展业关键

随着中国持续金融开放的步伐,外资陆续进入中国,可能在政策和业务开展上与国内券商激烈竞争。那么,外资券商会成为中国证券行业真正的“鲶鱼”吗?他们能为国内券商带来什么,他们又能从中国市场获取什么?

多方研究人士认为,合资券商持续扩容加剧鲶鱼效应,短期内势必加剧行业内的竞争,同时我国券商传统的通道类业务的盈利模式也将受到新的挑战。而从长期来看,行业层面,外资有望引入先进的业务、技术及管理,推动证券公司向国际化投行靠拢;微观层面,可能造成个体竞争加剧,倒逼国内本土券商转型升级;同时,在金融市场开放和政策支持引导下,内地券商走出去步伐加快。

当然,从过去二十多年的历史来看,除了基因特殊的中金公司外,合资券商在中国的发展普遍并不冒尖,各项指标排名均在行业后列。就拿国际顶尖投行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参股的高盛高华证券和摩根华鑫来举例,其投行业务在中国尚属于中等,市场份额微乎其微。而像东方花旗证券这种投行业务表现按突出的合资券商,外资股东最终也失去了参股权,只能另辟战场。

此前,受制于牌照限制,大部分合资券商的收入结构相对单一,全牌照业务放开被各大合资券商所期待;同时,合资券商境内外股东经营管理理念存在差异,境外投行重视全球化战略,而境内证券公司关注业绩与成本,双方在经营发展上易产生分歧。

而今,牌照逐渐放开,业务协同优势逐步体现。近年来瑞银、野村、摩根大通三家外资投行不仅在证券领域积极开拓市场,在国内金融领域其他线条也同时布局,随着外资券商牌照的取得,业务协同优势开始显现。

以瑞银集团为例,目前,瑞银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业务框架已经搭建完成,瑞银证券投行业务也逐步拓展,据Wind去年瑞银证券股权承销金额合计326.97亿元,行业排名40名左右。摩根大通与野村东方国际在中国的产业布局也十分迅速,比如摩根大通具备证券经纪、投资咨询、证券自营、投行等多个业务资格,且以野村东方也具备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资管业务等牌照。

“无论是境内券商走出去,还是外资券商走进来,其实都面临本土化融合的一个过程。”上海某大型券商总裁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本土化融合,就是在熟悉本地全方位的环境下,依据当地法律法规、文化习惯、风土人情,再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展业。“外资带来的仅仅是对未来趋势的专业研判、先进的管理理念、专业的服务技能等,其他的都面临本土化。”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1970-01-01
狼来了,高盛大摩喜提中国公司控股权
中国证券行业对外资开放的步伐可谓“日新月异”。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