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随着OPPO Find N5折叠屏手机的发布,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正式拉开新一年的新品发布序幕。而我们也可以从OPPO Find N5这款新品上,多多少少看出国产手机品牌在新的一年里产品的迭代方向和关键竞争点。
轻薄和影像能力是智能手机老生常谈的看点,除此之外,OPPO Find N5折叠屏手机带来的大容量电池和对DeepSeek的深度整合带来的AI能力提升,则是我关注的重点,在我看来这两方面将是新一年智能手机的两个关键竞争点。
业内爆料:各家都在疯狂测试大容量电池
OPPO Find N5折叠屏手机在保持机身足够轻薄的情况下,搭载了5600mAh的大容量电池,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据悉OPPO Find N5搭载的是冰川电池,该电池采用新一代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含硅量高达6%,电池负极克容量提升20%,电池能量密度达到763Wh/L,相比普通石墨电池提升23.1%。正常情况下,冰川电池的容量可以做到6100mAh,这次OPPO Find N5搭载的电池容量是5600mAh,应该是为了保持轻薄机身做了些许妥协。另外,有消息显示,欧加实验室正在对一款配备8000mAh大容量电池的设备进行续航测试。
虽然华为手机也是采用硅碳负极电池,但其将电池容量提升至了6200mAh。这是因为华为取得了新的“电子设备”专利,利用阶梯架构堆叠空间优势,可以在不改变电子设备厚度的情况下提升电池容量。我预测,2025年,华为将会将这项技术大规模地应用在新品之上,以带给用户更加持久的续航体验。
另外,供应链侧的消息显示,小米内部正在测试一款电池容量接近8000mAh的中端机型,以及多款搭载7500mAh或7400mAh大容量电池的新机,支持90W或100W的有线充电。
或许今年,中国智能手机将进入8000mAh时代。因为除了以上几家之外,vivo、荣耀都有计划推出配备7000mAh以上的大容量电池手机,继续加码手机续航能力。
全面接入 DeepSeek,智能手机AI能力的竞争加剧
华为率先于2月5日官宣,基于原生鸿蒙的小艺助手支持 DeepSeek - R1,并开放体验通道。但华为的接入只是类似开放一个外部工具,并没有将DeepSeek彻底融入鸿蒙生态,用户需要在APP中打开DeepSeek - R1 智能体才能对话,日常唤醒小艺不会调用该模型。
荣耀2月8日也宣布YOYO智能体接入 DeepSeek - R1,同样是基于前段的增强选择性体验的方式,并没有深度融合进底层系统。
相比华为、荣耀,OPPO做得稍微好一点。OPPO Find N5也接入了DeepSeek,用户可以通过小布助手一键唤醒,但唯一的遗憾是,它只是比华为、荣耀稍微便捷了些,但仍然没有将DeepSeek纳入其核心AI架构的深度优化融合。采用同样方案的还有星纪魅族、联想moto。
2月10日,努比亚终端事业部总裁倪飞透露,努比亚将选择“满血版 DeepSeek” 方案,将 6710 亿参数量的 DeepSeek - R1 直接内嵌至系统,而非仅作为语音助手的补充,这意味着努比亚在 AI 大模型整合程度上可能更进一步,只是目前处于测试阶段。
小米在其澎湃 OS 2 系统超级小爱中,也接入了DeepSeek-R1 大模型,用户只要呼出小爱同学,并说出“打开深度思考”指令,即可开启DeepSeek-R1,明显也没有将DeepSeek深度融合到系统之中。
各家对于DeepSeek的整合都已经在行动中。DeepSeek的开源优势,千亿参数规模的通用底座,不仅大大降低了部署门槛,还为智能手机企业有效降低AI研发成本,快速提升AI能力提供了捷径。
遗憾的是,目前DeepSeek的优势还多集中在办公、教育等领域,智能手机品牌更多的需要思考怎样才能将其转化为手机上独特且实用的功能,而非一味的蹭热度追热点。
市场回暖,竞争加剧,弯道超车的机会仍在
2024年国内手机市场一扫前几年的阴霾,全年国内手机出货量超3.14亿部,增长8.7%,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回暖增长态势。从市场面反馈的信息看,国内手机市场在经历创新瓶颈、市场饱和之后,AI 技术、折叠屏、卫星通信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消费者换机意愿逐渐增强,中高端手机市场遍地开花,为2025年手机市场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全球市场来看,苹果、三星依然占据前两位,出货量分别为2.259亿部、2.229亿部;小米位居第三,出货量达1.686亿部;传音第四,出货量为1.069亿部;OPPO位列第五,出货量为1.067亿部,国产手机品牌已经全面挺进头部阵营。2025年,随着大容量电池的推行以及AI技术的普及,以AI应用为主导的智能手机将迎来快速增长机遇,也为积极押注AI技术的国产智能手机品牌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