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导演们,准备迎接AI风暴吧!

极客网·极客观察2月11日 虽然目前导演们尚未完全依赖AI技术制作电影,但这种趋势正在迅速形成,未来必将成为主流。

以广告领域为例,去年可口可乐曾尝试使用生成式AI工具Sora制作广告。尽管广告时长较短且场景略显不连贯,AI技术目前还无法完全替代真人拍摄,但其在成本节约方面的优势已得到广泛认可。为进一步挖掘Sora的潜力,OpenAI向“Sora Selects”项目投资300万美元,邀请10个艺术家团队(包括个人)制作短视频,充分展现Sora工具在创意表达中的可能性。

在中国,AI技术同样在影视制作中大放异彩。以《哪吒2》为例,影片不仅刷新了票房纪录,其特效制作也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背后的工作量极为庞大:平均每个镜头包含至少5种特效元素,特效模拟缓存量超过10TB。在制作过程中,视效团队利用AI技术快速生成粒子特效并智能构建场景,不仅大幅提升了效率,还使细节更加逼真。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AI与电影电视的结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将在影视创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听体验。

AI在电影业的探索与尝试

韩国在AI电影领域的探索同样引人注目。1月22日,韩国AI版动画《鸡妈鸭仔》(Leafie: A Hen Into the Wild)正式上映。这部影片最初于2011年以2D格式推出,而AI公司Inshorts利用AI Super-Scaler技术将其升级为4K格式。Inshorts创始人表示,通过AI重制电影,制作成本节省了一半,制作时间也大幅缩短。

此外,2024年12月24日,韩国上映短片《是我,文姬》。影片中出现了韩国著名演员罗文姬的形象,但剧中的她完全由AI生成。同一时期,另一部完全由AI生成的短片《M酒店》也登上银幕,进一步展示了韩国在AI电影技术上的创新能力。

在AI技术的应用上,好莱坞走在前列。以《侏罗纪公园》和《E.T.》闻名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一直以技术先锋著称。据报道,他正与技术革新者合作,探索用AI增强故事的叙事方法。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观众偏好,帮助电影制作人优化剧本创作。

尽管DeepSeek已经展示了强大的写作能力,但如何利用AI创作出优秀的剧本仍是导演和编剧们面临的挑战。斯皮尔伯格希望AI工具能够实时评估观众反应,并将观众与AI的互动转化为个性化观影体验。

总的来说,AI与电影的结合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革命。无论是韩国还是好莱坞,都在尝试将人类创造力与机器智能相结合,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电影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必将在电影行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演员与业界如何看待AI?

近期,美国影视圈因AI技术的应用引发了一场热议。著名演员汤姆·汉克斯与《阿甘正传》导演Robert Zemeckis再度合作,计划推出一部新电影。在这部影片中,AI技术让汤姆·汉克斯“年轻”了几十岁,这一创新引发了广泛关注。

然而,这一技术也引发了好莱坞明星们的担忧。一些演员质疑:“未来我们人类演员将何去何从?”他们担心AI技术可能会被用来“复制”或“替代”真人演员。对此,现年68岁的汤姆·汉克斯公开为新技术辩护。他表示,过去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超级计算机仅需几纳秒即可完成。他在采访中说道:“原本需要6个月制作的场景,如今通过AI技术可以瞬间实现。”

汉克斯的合作者Robin Wright也表达了对AI技术的担忧:“人们可以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AI,创造出演员的形象,甚至让他们说出从未说过的话,这令人深感不安。”尽管如此,目前的AI技术仍不完美。一些演员指出,确保AI生成人物的动作与真人一致仍然具有挑战性。

与此同时,AI技术在奥斯卡提名影片中的应用也引发了争议。其中一部影片是《The Brutalist》,主角是一位匈牙利裔犹太裔建筑师,他在逃过大屠杀后前往美国。另一部是音乐剧《Emilia Pérez》,主角是一位跨性别墨西哥贩毒集团头目。争议的核心在于导演使用AI技术增强演员的声音,并在《The Brutalist》的结尾部分利用AI提升了视觉效果。

随着AI技术在影视行业的普及,类似的争议可能会越来越多。尽管AI为电影制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与可能性,但它也引发了关于伦理、版权和艺术真实性的深刻讨论。未来,如何在技术创新与人文价值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影视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AI将会重新定义影视行业

没有人能否认AI在影视领域的巨大潜力。它可以强化叙事、提高制作效率,并帮助导演实时获取观众反馈。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AI的过度使用可能会损害创作者权益,甚至削弱人类的创造力。此外,使用复杂的AI系统需要大量专业技术支持,而相关技术的投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尽管如此,AI的魅力让导演们无法抗拒。以《The Brutalist》为例,导演Brady Corbet在拍摄过程中使用了AI工具Respeecher来强化剧中人物的对话。Respeecher能够调整发音,处理速度远超其他软件,极大地提升了后期制作的效率。

剪辑师David Jancso也分享了AI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他们利用AI生成电影中的建筑草图,甚至直接创建建筑物模型。Jancso表示:“如何使用AI工具?这是一个需要公开讨论的问题,毕竟电影行业此前从未如此依赖AI。AI不仅加速了处理过程,还帮助我们优化细节。如果通过传统拍摄获取这些细节,成本和时间都将大幅增加。”

例如,将一段模糊视频交给工作人员进行清晰化处理,过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现在只需AI技术员轻点几下鼠标即可完成。这样的高效技术,导演们怎能拒绝?Topaz Labs推出的视频修复模型便是典型代表。该模型通过分析数百帧图像,能够将老旧的低分辨率视频修复为高清视频,效果令人惊叹。

小结:

显然,从声音处理、演员生成、画面增强到剧本创作,AI正在全面介入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人类智力与机器智能协同创作电影电视剧的时代已经到来。尽管AI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如何在效率与创造力之间找到平衡,仍是影视行业需要深思的问题。(小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2-11
电影导演们,准备迎接AI风暴吧!
AI与电影电视的结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