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内外交困

继高调杀入到外卖市场之后,京东,再一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网约车市场。

日前,京东APP上线了「国内打车服务」,用户在主业搜索「打车」,页面便会出现「国内打车服务」的选项。

当这个口子开始被打开,不出意外的话,未来的京东,或许还会上线更多相关的功能和服务。

说到底,京东还是想要做平台,做流量,做成交。

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大厂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以AI为主导的赛道,并且通过主动接入到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试图分得AI时代的一杯羹的时候,京东的这一系列的操作,似乎有些反常。

对于京东先后杀入到外卖和网约车市场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京东之所以会迫不及待地杀入到这些领域,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是源自于自身深深的流量焦虑。

说到底,京东想要通过不断地扩展自身的业务边界,尽可能多地来做大自身的规模,以实现继续延续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这是一种典型的以规模效率为主导的做法。

虽然京东的这样一种做法,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京东仅仅只是一味地将所有的焦点,聚焦在流量上,而忽略了当下市场的大环境,那么,京东非但无法缓解自身的流量焦虑,甚至还会错失新一轮行业红利,最终遭遇更大的危机。

如果我们对于当下的电商格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对于京东当前所遭遇到的困境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便会发现京东之所以会如此急切地杀入到外卖和网约车市场,其实是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的。

当阿里在拥抱AI上有了起色,当拼多多杀入到京东的腹地,京东或许只有不断地主动出击,才能彻底挣脱现在发展的泥潭。

然而,事情难道真的如此吗?

很显然,京东的做法是大错特错的。

众所周知的是,当徐雷卸任,刘强东开始逐步回归,京东其实是有了一些起色的。

无论是京东采销的崛起,还是京东开始回归低价策略,我们都可以看出,京东正在走出一条真正适合当下市场的发展道路。

当京东的调整有了起色,我们看到了它对于一线员工的涨薪以及对于探索出来的发展模式的不断地落地和实践。

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京东,正在一步步走向好转。

然而,如果我们对于京东的逐步步入正轨进行总结和分析的话,不难看出,京东仅仅只是走在了原本应该走的道路上,仅仅只是在传统电商的模式下缝缝补补,却并未真正找到与时下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相契合的发展道路,或许才是问题所在。

是的,无论是京东直销,还是京东回归低价,其实京东都是在电商的原有框架之下进行缝缝补补的操作,以弥补过去几年的失策。

虽然这种做法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电商的大环境业已步入的嬗变的零点时刻,京东如果依然还将目光聚焦在传统电商的逻辑之上,却并未真正找到适合当下电商蜕变的商业模式,那么,京东的发展,或许依然还是会走入到以往的死胡同里。

现在,京东接连杀入到外卖、网约车市场,正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说到底,京东只不过是试图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填补传统电商模式开始失灵所带来的空白,以此来延续自身的发展。

说到底,京东只不过是试图通过不断地扩大自身的规模来寻找更多新的变现渠道,以此来填补电商落幕带来的尴尬。

如果京东仅仅只是以此为切入点,却并未像阿里、拼多多一样将目光聚焦在平台本身,并且找到改造自我,优化自我的方式和方法,实现完全改变,那么,京东非但无法缓解自身的流量焦虑,甚至还将会把自身的发展带入到更加被动的境地里。

抛弃以往的做法,真正将目光聚焦在自身,并且寻找自身的发展模式和方法,才能真正打开新的增长点。

如果说,对于传统模式的固执地坚守,开始让京东一点一点地失去了与现实商业的桥接的话,那么,对于新技术的熟视无睹,特别是对于新技术对于自身改造的束手无策,或许才是京东陷入到更大焦虑的关键所在。

我们都知道,一场以AI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各个领域上演着。

无论是对于京东这样的电商平台来讲,还是对于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大厂而言,如何找到与AI同频共振的方式和方法,或许才是真正把握新的红利的关键。

当腾讯开始主动介入deepseek,当阿里开始不断地用AI去改造自身的业务模块,当百度的自动驾驶开始不断地落地,京东似乎一直都没有找到与AI同频共振的方式和方法,而仅仅只是一味地与互联网死磕,一味地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寻找AI时代的出路。

京东,在AI的牌桌上缺席了。

对于京东来讲,这是一种非常焦虑的状态。

原因在于,当它看到一众曾经的同场竞技者开始在另外一个擂台上决战的时候,自身却只能在原本的擂台上形单影只,甚至连一个对手都找不到了。

当这样一种情况开始持续,京东无疑开始陷入到了无尽的焦虑与急躁的状态之中。

当这样一种情绪开始蔓延,京东势必会做出一些主动出击的动作,但是,这些动作几乎可以确定的是,不会超出互联网的范畴,而仅仅只是在互联网的天空下飞行,无法挣脱互联网的地心引力的影响。

京东,至此开始落后了。

说到底,京东还是需要想阿里、腾讯和百度一样,以一种决绝的勇气,彻底放弃对于互联网的幻想,通过主动地拥抱AI,通过找到AI时代的电商新模式,实现自身新的发展。

如果仅仅只是无视AI的发展,甚至在AI发展的面前束手无策,那么,京东非但会把它在互联网时代积累下来的优势消耗殆尽,非但会把刘强东回归之后的成效消耗殆尽,甚至还将会彻底在AI时代缺席。

对于旧模式固执地坚守,对于AI时代到来的束手无策,仅仅只是京东在应对自身平台所存在问题时候迷茫的表现。

京东现在之所以会迫不及待地四处出击,之所以会如此着急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它的原本的市场空间,开始被外部竞争者一点一点地挤兑。

京东之所以会做外卖,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京东超市为代表的产品线,开始被美团上线的小象超市所挤兑。

京东之所以会回归低价策略,其中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拼多多的低价策略,对于京东本身的用户和市场进行的分流。

京东之所以会做网约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京东原本的GMV开始被其他越来越多的同质化的对手所瓜分。

可以说,如果京东无法通过主动出击来应对自身的市场,一点一点地被外部竞争对手蚕食的问题,那么,京东虽然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但却无法真正打开新的增长空间,更加无法在未来找到更多的想象空间。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京东会如此迫不及待地将自身的触角深入到外卖、网约车市场,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平台成交量,以此来延续自身平台交易量下滑的尴尬。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京东无法通过主动出击来维持自身的市场地位的话,那么,它在电商市场上的份额,将会有进一步下降的风险。

可以说,京东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从表面上来看,当互联网时代渐行渐远,行业的格局,似乎已经进入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实际上,一场新的调整,正在上演。

在这样一个时刻,其实正是一个市场重新划分,格局重新确立的全新的发展阶段。

对于京东来讲,它既要抵挡来自阿里、拼多多等传统竞争对手的压力,还要抵挡来自美团、抖音等新玩家们的压力。

如果京东无法通过主动出击,扭转自身的市场份额逐步下滑的趋势,那么,它非但无法继续留在电商的牌桌上,甚至还将会在新的市场格局里被荡涤出局。

只有不断地在新市场格局正在形成的时刻,不断地通过扩大自身的规模,保证存量用户,并且通过模式的创新来找到新的增量用户,才能保证京东可以继续在未来的市场新格局里占据一席之地。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京东会如此着急地投身大外卖、网约车市场,并且试图在市场新洗牌的时刻,分得一杯羹。

结语

如果对于京东现在的状态进行总结和定义的话,用「内外交困」来形容,或许是在恰当不过了。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京东会如此着急的状态,我们才看到了京东的动作会略显变形。

对于京东来讲,这样一种做法,可能会暂时性地缓解自身的焦虑情绪,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平台自身的问题。

不断地放弃对于以往发展模式的固执地坚守,不断地通过拥抱新技术、新模式来为自身的机体提供营养,京东才能真正跳出泥淖,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复苏。

当京东依然还在执迷于互联网模式,当京东依然还在对AI技术熟视无睹,留给它的时间,或许真的不多了。

「内外交困」的京东,需要一场涅槃。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2-19
京东,内外交困
京东,内外交困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