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华为正式发布了全新的智能门锁2系列,其规格和功能令人惊艳。此次产品线全面升级,融入了先进的AI技术。其中最亮眼的卖点是——全新的AI掌静脉识别功能。
以下是这款全新智能门锁的主要亮点
核心功能亮点
AI掌静脉识别
紧急“小红按钮”
跨屏互联
支持HarmonyOS鸿蒙系统
语音留言 + 开门提醒
产品规格
华为智能门锁2系列配备AI掌静脉识别技术,是华为首款支持掌纹验证的门锁。它通过红外扫描、高算力芯片以及超声波监测,采集用户手掌深层静脉图像。
最大的优势在于:无论身高、指纹模糊(甚至儿童)都能轻松使用,这是目前最安全、最精确、难以仿造的身份识别方式。
华为还将新一代NPU的算力提升了15倍,识别更强大,解锁更迅速。
多种解锁方式
掌静脉识别
指纹识别
App远程解锁
中控远程解锁
数字密码
临时访客密码
传统钥匙解锁
摄像与互联
升级版161度广角“猫眼”摄像头带来超清画质,可实时捕捉门外异常情况,并提供7天免费云存储。
借助跨屏互联功能,用户可通过手机、智慧屏、汽车中控屏等设备实时查看门外画面,还支持双向通话和远程解锁。
AI Life App还提供诸如出门提醒关火、天气播报、带伞提示等贴心提醒,也支持语音播报功能。
外观与电池
颜色:星际黑
重量:5.2kg
内面板尺寸:430 x 82 x 60mm
外面板尺寸:430 x 82 x 66mm
电池:10,000mAh,续航约3-5个月
紧急“小红按钮”
若门锁电量耗尽无法开启,只需按下“小红按钮”,即可启用紧急供电功能。通过指纹或密码轻松解锁。每半年可使用5次。
智能报警系统
全面自动化,运行HarmonyOS 5,配有多重安全提醒,包括:
防撬报警
误操作报警
门未关报警
门半开报警
未锁门提醒
离家防护提醒
劫持报警
在家守护提醒
售价与发售时间
标准版预售价:2499元
高配版(尊享版):2799元
正式发售日期:4月28日
在千家网小编看来,华为此次发布的智能门锁2系列是其在智能家居领域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升级,不仅展示了其在AI和IoT融合方面的深厚积累,也释放出其“重技术、强生态”的品牌态度。技术创新:引领生物识别新高度
华为引入AI掌静脉识别,在行业中也是比较领先的技术应用,区别传统的掌静脉技术,有了AI技术的加持,相信在使用体验上会有明显提升。这一技术优于传统指纹和人脸识别,具有以下优势:
非接触式识别,提升卫生与体验
精准识别能力强,不受手汗、指纹磨损影响
更难伪造,安全等级接近金融级别
这将推动智能门锁行业从“可用”向“可信”“高适配”迈进,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家庭极具吸引力。
AI掌静脉识别的落地代表着智能门锁从“传感器时代”迈入“计算智能时代”。
AI与IoT融合能力突出,构建全屋联动闭环
华为的优势不仅在硬件,还在其HarmonyOS + AI生态整合能力:
跨屏联动:门锁画面可在手机、智慧屏、车载中控上实时查看,统一交互逻辑,用户体验连贯。
智能提醒系统:如离家天气提醒、关火提示、异常开锁通知,体现AI主动服务能力。
语音联动与远程控制:结合华为AI音箱及手机App,实现真正的“门口即场景”自动化联动。
华为正在打造“智能门锁 = 家居控制入口”这一新范式,不仅是门禁,更是智能家庭的中控枢纽之一。
安全性与稳定性:旗舰级产品标准
本次门锁不仅硬件选型高端(如10,000mAh电池、161°超广角摄像头),还具备一整套安全预警机制:
防撬、防尾随、门未关等报警类型全面覆盖
紧急“小红按钮”+ 多重解锁方案保障极端场景下的稳定可用
HarmonyOS 5运行更流畅,系统抗干扰能力较传统门锁提升明显
华为通过“安全+体验”双轮驱动,摆脱智能门锁“高端但不稳定”的行业标签。
价格策略:性价比与品牌兼顾
华为定价2499元起(高配版2799元),在当前中高端智能门锁市场中性价比极高。考虑其技术领先程度及系统整合度,这一价格对标小米、凯迪仕、VOC等品牌有一定压制力。
华为此次产品定价稳扎稳打,既不做低价内卷,也维持品牌形象,为后续产品矩阵打下基础。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这款门锁已经具备从“智能硬件”向“智能场景服务”的进阶潜质,极有可能在2025年成为智能门锁市场的风向标产品之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