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消息(南山)4月14日,业界迎来了第五个“世界量子日”(World Quantum Day)。全球各地量子行业的产学研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
世界量子日由来自60多个国家的量子科学家于2021年4月14日共同倡议设立,2022年首次全球庆祝。这一日期源于普朗克常数:一个用以描述量子大小的基本物理常数,约等于4.14×10^(-15)电子伏特·秒。世界量子日设立的目的,旨在提高公众对量子科学已经和将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认识。
第五个世界量子日意义非凡。一方面,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量子技术在过去一年取得了多个重大进展,并成功“出圈”,吸引科技巨头的关注和布局,进而收获了公众的大量关注。另一方面,联合国将2025年确定为“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这一决定不仅是对量子力学诞生百年的历史性纪念,更是对量子技术从理论走向应用、从实验室迈向社会的全球性呼吁。
作为量子科技产业的观察者、见证者,《量子大观》曾感受过如稀释制冷机工作时的量子低温,也和业界一道沐浴着春暖之时阳光明媚的量子热力。尽管量子科研之路依然崎岖,前路漫漫,但量子产业化的大门已经打开了一道缝隙,露出了门后的新世界。
全球科技竞争的热点
2021年世界量子日设立之初的量子科技,远不为人所知。一些量子初创公司刚刚崭露头角;量子技术的潜在价值有待验证;公众的想象中,更是将量子与科幻划上等号,“遇事不决,量子力学”。量子的声音,更多来自于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
过去五年,量子科技不断发展,过去一年更是按下了“加速键”,在技术和产业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一跃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热点。在量子大观看来,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科技巨头纷纷加码。谷歌、亚马逊、微软、英伟达纷纷进军或扩大量子技术投资,其中谷歌发布了里程碑式的“垂柳”(willow)量子芯片;英伟达则在GTC大会上首次举办“量子日”活动,显著扩大了量子的产业影响力。此外,特斯拉和SpaceX创始人马斯克、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纷纷关注。
二是量子初创公司亮点频出。在量子科技领域,初创公司比科技巨头更长情,围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板块不断投入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拓展。例如成立于2018年的芬兰IQM Quantum Computers,2024年9月宣布已制造30台量子计算机,并向客户交付了6台;成立于2020年的玻色量子,2024年4月发布了550计算量子比特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新一代突破千比特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预计将在今年内发布。
三是资本纷纷涌进量子科技领域。热情的投资者让美股上市的量子公司股价翻了一倍又一倍,同时大举投资高潜力的未上市量子初创公司。量子科技产业仍处在发展初期,无论是理论研究、技术创新还是产业拓展,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本的“助攻”非常重要。
主要大国竞争的焦点
2024年5月,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以“科技与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型”为题发表演讲指出,量子可能是本世纪最重要的计算突破。它可能会将社会安全的几乎每一个方面都抛入未知水域,从银行业到电网,再到政府通信和运营。他在演讲中反复强调了量子技术,同时承认美国正在采用“小院高墙”的做法来保护最敏感的技术。
尽管美国党派政治更迭,但这一思路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对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并不是个好消息。原因在于,量子领域的研究大部分属于基础科研,即便是在最前沿的技术领域,也仍旧需要国际合作。
我国拥抱开放,反对封锁。最高领导人强调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同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两度点名量子科技,相关部委将制定出台量子科技产业政策。
在科研成果方面,我国也毫不逊色。例如在量子计算方面,北京量子院“Quafu”大规模量子云算力集群升级,近600个量子比特在云端互联互通,入选2025中关村论坛十大重要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段路明教授团队实现全球最大规模离子阱量子模拟计算,首次对512个离子稳定“囚禁”和冷却。
量子通信方面,北京量子院与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相关团队合作,提出单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论,并成功研制出实用化系统,创造2.38kps@104.8km@168小时的长距离稳定传输世界纪录,标志着量子直接通信从理论构想成功迈向实际应用阶段。
“通用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挑战人类的最高智慧,研发难度高于人类首次登月,是一个国家最强科技实力的象征之一。”正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所言,量子科技是战略必争领域,关乎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久久为功。
提前布局量子科技产业化
量子科技尤其是量子计算,尽管离实现通用量子计算机还有较长时间,但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BCG(波士顿咨询)报告预测,到2040年,量子计算将在全球创造4500亿至85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ICV则预测,到2027年专用量子计算机预计将实现性能突破,带动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05.4亿美元。
只建最后一层的“空中楼阁”显然不可取。可以说,要等10-20年后的通用量子计算机实用化,推动专用量子计算机实用化是一条必经之路,也是量子计算能力赋能产业应用的绝佳途径。海外已有不少量子初创公司在行动,国内专用量子计算机的代表企业是玻色量子。
“我们已率先进入专用量子计算机的应用示范阶段。”玻色量子CEO文凯博士对量子大观表示,550计算量子比特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上线了量子计算云平台,可支持不同规模的量子算力云服务,在专用量子计算上的技术实力已达全球领先水平。
2024年,玻色量子销售出中国第一台商用光量子计算机,实现对中国移动、北方工业大学的量子计算机真机的签约与交付。相干光量子计算云服务的全球客户达到数百个,玻色量子自研的开物SDK开发套件大大降低了开发者门槛,调用量已超过2000万次,在国内外具有广泛深远的市场影响力。
文凯透露,今年,玻色量子持续推动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药、通信、金融、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交流与实用化相干光量子计算的真机验证与应用落地。量子计算作为新质生产力中未来产业的核心,具有突破传统计算极限、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巨大潜力,其生命力在于能否跨越多学科的“应用鸿沟”,真正实现赋能千行百业。
从政策来看,量子科技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北京、上海、安徽、浙江、湖北、广东等省市的重点支持。从产业来看,中国移动、中国银行等龙头企业正在展开应用探索。文凯坚信,未来5-10年,专用量子计算机将在生物医药、通信、金融等领域率先落地。
展望未来,量子科技的市场潜力逐渐明朗,其战略价值在全球形成了广泛共识。同时,量子科技正处于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初期,还需要政策扶持、场景开放和生态共建,以突破发展瓶颈。全球同庆世界量子日,量子大观期望量子科技业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快实现理论突破、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附:玻色量子CEO文凯博士世界量子日寄语
亲爱的同仁、合作伙伴与关注量子未来的朋友们:
今天是4月14日——世界量子日,一个纪念量子科学重塑人类认知与技术的非凡时刻,今年更是联合国的“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100年前,海森堡发表了论文《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力学重新诠释》,奠定了物理学的新基石。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正站在“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潮头,见证量子计算从理论迈向实用化的历史性跨越。
玻色量子作为光量子计算领军企业,始终坚持“以实用引领量子计算,以量子重新定义人工智能”,过去一年,玻色量子在量子技术突破与量子应用实用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佳绩。
玻色量子已在专用光量子计算机研发和整机制造、通用光量子计算、光量子芯片、量子算法和SDK开发套件、量子计算应用生态等领域接连实现突破与创新。2024年,玻色量子销售出中国第一台商用光量子计算机,在量子计算产业起到链长企业的带头作用。玻色量子通过需求牵引、拉动量子计算环境控制设备、量子芯片集成等产业链上游发展,助力和孵化“量子计算+”实用化应用等下游产业,让专用量子计算机从实验室走进人工智能、金融、通信、能源等产业场景,以实际算力赋能千行百业。
量子计算作为新质生产力中未来产业的核心,具有突破传统计算极限、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巨大潜力。我们始终坚信,量子计算与经典算力的协同创新,将彻底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玻色量子将携手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充分发挥量子优越性,筑牢自主可控的量子算力基座,让量子算力成为产业跃迁的“新质动能”。只有让量子技术走出实验室,扎根产业需求,才能真正让量子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玻色量子CEO文凯
2025年4月14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