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至12日,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 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共筑创新 同享未来"为主题,来自全球的6G领域的思想领袖、技术先锋和产业领军人物将再次齐聚金陵,共同探讨6G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生态的发展蓝图。
在11日举办的"6G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平行会议上,专家学者就如何通过网络架构创新、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运维方式变革、绿色能源的使用等方式打造6G绿色网络,以及如何通过6G技术帮助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葛晓虎主持。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指出,6G不仅要更快、更广泛地连接世界,而且应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
根据ITU-R发布的6G愿景,明确提出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将成为6G的核心价值之一,尤其强调:减少ICT行业自身的碳足迹(Green ICT);通过通信技术推动其他行业减排(ICT for Green);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支持SDG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
对此,龚克建议,在战略层要让绿色成为6G设计的第一原则。技术层引入AI赋能智能节能、可再生能源结合通信系统等,同时建立可量化和可验证的绿色KPI。应用层要将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行业转型结合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全球合作,建立跨区域的"绿色通讯伙伴关系"。
诺基亚贝尔实验室芬兰无线电系统研究部负责人、诺基亚贝尔实验室芬兰站点负责人Mikko Uusitalo
诺基亚贝尔实验室芬兰无线电系统研究部负责人、诺基亚贝尔实验室芬兰站点负责人Mikko Uusitalo表示,全球范围内的6G发展方向已经达成广泛共识,最大的区别在于可持续方面。需要从三个领域审视可持续性,除了环境的可持续,还有社会的可持续(包括可信度及包容性),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如果经济上不可持续,一切都是徒劳。与此同时,可持续也有两面性,一方面6G设计本身需要实现可持续,另一方面基于6G技术来帮助其他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欧盟Hexa-X-II项目正在推进并完善可持续的关键价值指标。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Li Yonghui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Li Yonghui介绍,与传统网络架构相比,无蜂窝大规模MIMO可以降低干扰,提升频谱利用效率,提升小区边缘用户的覆盖,同时也能降低整体功耗。不过,无蜂窝网络的能耗也会随着AP和天线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无蜂窝大规模MIMO的节能策略,以保证QoS的同时最小化能耗成为重点。目前,基于优化嵌入式强化学习(OSAC-G)的绿色能源方案经验证具备可行性。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IMT-2030 (6G)网络智能组副组长肖泳表示,后5G/6G时代,网络和A的融合带来一系列挑战,包括流量爆炸带来的电力需求爆炸式增长;异构业务需求带来的资源消耗机理不清;缺乏性能可保障、能耗可跟踪的网络智能理论基础,难以支撑AI内生;高智能度需要高资源占用,也就意味着高能耗。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IMT-2030 (6G)网络智能组副组长肖泳
对此华中科技大学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和实践。肖泳介绍,包括联邦边缘智能+智能认知网络博弈理论,验证碳排放能否集中式管控;低碳智能网络+网络机制设计,考虑不同的AI算法和分布式算法等来计算碳排放的影响;移动智能体通信理论,目标实现AI-in-Net,智能体与网络无缝连接,通过有限数量智能体间的相互连接、交互、协同组合实现无限数量的网络功能。
清华大学电子系副教授周盛
清华大学电子系副教授周盛表示,近年来学界研究AI for Communication降低能耗,但基本上没有人讨论过引入AI技术带来的额外的能耗,因为AI需要额外的计算资源,消耗的电量也非常大。虽然可以看到通过引入AI技术能够更好地辅助通信系统进行节能,但通信节省的能量会不会还不及AI带来额外的能量消耗多?可以考虑云边协同计算的框架,将计算资源和通信资源更加灵活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样有可能/理论上做得更高效,最终达到更绿色的目的。
中国移动网络规划与设计优化研发中心副主任高峰
中国移动网络规划与设计优化研发中心副主任高峰介绍,中国移动已经从网络的绿色评估、绿色建设、绿色运营、绿色维护四个阶段开展行动,并形成了自己的节能产品体系。未来,中国移动将面向AI+内生智能,以意图驱动、自智引擎为手段,聚焦供能、用能、评价领域,实现端到端全智能管理,助力通信行业绿色发展。同时,推动实现业务与能源协同、能效管理自动化和智能化。
vivo通信研究院预研总监姜大洁
vivo通信研究院预研总监姜大洁表示,6G 在第一版本设计时,就需要联合考虑网络和终端的联合能量效率设计,包括减少可选特性,重点突出最有用的用例或特性;针对不同的服务(考虑不同速率、延迟、可靠性目标的用例)、不同流量负载、不同RRC状态设计。为解决网络节能和终端节能之间的矛盾,可考虑支持基站和终端协同的节能设计以及节能as a Service的商业模式探索。
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钟祎
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钟祎介绍,可再生能源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远低于传统能源。这意味着高能耗并不一定导致高碳排放。因此,可以考虑使用可再生能源为基站供电。钟祎详细分享了太阳能蜂窝网络的碳效率建模与优化。
最后的圆桌论坛环节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葛晓虎主持,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诺基亚贝尔实验室中国区负责人蔡立羽,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教授杨旸,庆应义塾大学教授Tomoaki Otsuki,中山大学先进网络与计算系统研究所所长陈旭,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唐建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授田霖,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熊红凯,人工智能赋能6G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讨论。
例如,蔡立羽博士分享了诺基亚贝尔助力6G网络,推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进展。诺基亚公司基于意图驱动的节能理念,利用AI大模型技术打造了Nokia-iMBrace智能体,能够监控基站能耗并生成节能策略,助力中移动降低基站能耗,并在3月份上海F1大奖赛重保期间完成了试点。
5G网络的高能耗有目共睹,6G业务场景与网络能力要求持续提升,将导致能耗的剧增。IMT-2030指出,6G网络能效目标优于5G网络10倍,未来网络在绿色低碳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6G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平行会议的举办,为6G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指引,助力信息通信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