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发布重大科技成果,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院(简称“中关村泛联院”)联合中国移动、北京邮电大学共同研发的“智简内生6G原型系统”入选。
“智简内生6G原型系统”基于创新提出的全服务化架构,打造支持“通+感+算+智+X”多要素内生一体融合新型平台化网络的6G开放试验平台,主要实现三方面创新突破:
一是在资源“底座”方面,突破软硬件生态碎片化及资源跨层优化复杂等技术瓶颈,实现通算、智算、专用芯片多样化异构硬件的统一纳管和按需调度,支持微秒级超高实时响应与灵活弹性部署,可提供连接、算力等多要素资源供给。二是在能力“内核”方面,解决“熵增”高灵活与“熵减”高性能之间最优平衡这一网络架构领域根本性难题,构建通信与AI融合的多模态语义通信能力,可高效支撑高清图片、视频等业务传输,在传输数据结构相似性不低于85%时,实现传输数据量最高降低80%,达到业界领先水平;构建领先的通信与感知融合内核能力,在6G主流目标频段实现6.6Gbps传输速率,创中低频段新高,同时对低空无人机、地面车辆等移动目标可达亚米级感知精度,推动6G通感网络从理论探索到实践验证的转变。三是在服务化“中枢”方面,突破了传统电信领域基于分层协议模型的固化、单一的处理模式,实现功能链的高效编排与资源的灵活适配,支持通感算智服务的原生融合、不同基站类型的按需编排和第三方服务的高效接入,基于超低时延服务间通信机制实现了功能可插拔、网络可定制,可对外提供灵活敏捷服务。
“智简内生6G原型系统”的正式发布标志着6G技术研发迈入体系化创新阶段,后续将服务高校、科研机构、AICT及应用企业的6G技术研发与验证,加速技术创新;同时以整机系统拉通芯片、仪表、软件、应用等上下游产业全链条,推动6G产业生态的前瞻布局,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的双向赋能。
本届中关村论坛年度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由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本次中关村论坛面向全球发布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重磅创新政策、最新研究报告,“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也首次在论坛上发布,持续打造全球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的“风向标”,展现对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全球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