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间消息(岳明)今天,以“探索技术趋势,引领产业创新”为主题的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在中关村论坛期间举行。
论坛汇聚国内外6G产学研用权威专家与行业领袖,聚焦语义通信、6G与AI深度融合、多样化场景网络架构、星地一体化通信等前沿方向,深入探讨6G前沿技术及产业发展。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北京6G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论坛期间,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 Fellow陈山枝在接受C114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从1G到4G,移动通信主要解决的是个人消费者的问题;在5G时代,开始更多引入行业用户需求,面向行业应用,但在这方面,5G并没有完全达到业界预期,“5G是移动通信代际演进首次进入行业应用的成长烦恼”。
陈山枝指出,对于6G而言,首先要解决5G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行业应用,其次要解决面向2030年以后新需求问题。从6G应用场景来看,陈山枝总结了三个典型场景,手机直连卫星、沉浸式体验以及通感智算融合。
在手机直连卫星方面,也就是星地融合通信技术,也是6G实现全域立体覆盖的重要使能技术。如今,陈山枝博士在2018年最早提出的“5G体制兼容,6G系统融合”的星地融合技术发展路径已经得到了行业广泛认可,成为全球行业共识。在沉浸式体验方面,网络传输速率的进一步提升、显示技术与终端技术的持续进步,将会大幅提升用户体验,也为6G在消费者和垂直行业赋能奠定了基础;在通感智算融合方面,6G通感智算融合增加了通信和感知能力,也提升了智能与算力,提升运营商在人工智能服务与应用上的创新。
在谈到当前的产业热点—低空经济时,陈山枝指出,无线网络覆盖是低空经济的基础底座,但低空全域覆盖难以采用一种通信技术实现,“采用5G-A技术进行部分立体覆盖,在稀疏场景中就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站在技术经济学的角度,卫星是有机会的,卫星天然的支持立体覆盖和稀疏覆盖。”同时,对于飞行器而言,不仅是飞行器与地面站点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连接,无人飞行器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也要很重要,主要是解决防碰撞问题,C-V2X技术体制在其中将会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