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记者 戚夜云)讯,“等待的日子难熬啊,跟在热锅上烙饼一样”;“618接单都没有心情,总感觉卖的越多心里越虚”,某数百人规模的北京商家交流群,无时无刻透露着焦虑感。
5月底6月初,北京区域商家登陆财税系统,收到了当地税务部门发送的“税收风险自查提示”,要求商家从2017年开始补齐三年税,并限期6月10日前提交自查报告。“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收到这样的通知。”一位被抽到的天猫商家告诉财联社记者,她被吓得不轻,“补交税款点太高了”,“补齐要破产,补不齐就要偷税漏税”。
(图片由商家提供)
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称,如果采用传统的资金流入一刀切的补交增值税和所得税,一半以上的商家可能面临破产。
由于电商模式的特殊性,税收问题已“老生常谈”。此前,就曾发生过地方税务部门约谈电商企业的做法,但被税务总局叫停。税务总局明确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当年不得专门统一组织针对某一新兴业态、新型商业模式的全面纳税评估和税务检查。
对于此次北京直接发起的补税通知,业内人士也比较诧异,或2019年《电商法》实施后,税务部门认为大部分电商企业财税已经合规,没预料到商家反响较大。
多位商家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已经接到北京税务部门电话,就补税问题进行商讨。“本来挺抱有希望,但因北京疫情再次爆发,原计划定于6月16日会议也因此搁置。”不过,财联社记者近日从商家处获悉,已经收到北京税务局通知,“已经暂停对你公司的此次税务风险自查工作,后续核查工作不再开展。”
财税合规的问题,牵涉到成千上万家微小企业生存,有其历史遗留原因。业内认为,地方税务部门严格税务稽查电商,会挤压当地的营商环境,但享受20多年红利的电商,的确到了推动财税合规的节点,业内人士建议,应由税务总局统一推行,避免不公平竞争。
部分天猫、京东POP商家被追缴3年税
“经核实,你单位为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注册用户,通过大数据分析,申报的收入与电商平台统计的销售收入差异过大……”登录税务系统,看到风险提示的艾丽蒙了。
(图片由商家提供)
艾丽在天猫经营着一家羽绒服旗舰店,羽绒服客单价高,旗舰店年收入在800万上下。“淡季亏本,旺季赚钱。上半年疫情,就卖了50万,春季房租、工资、库房加一起亏150万。”艾丽说库房有大几百万的库存,“而且现在要备秋冬货品,需要现金,身上背负了400万的借款。”
艾丽表示,粗算之下,艾丽需要补交七八百万的税,这足够让艾丽资金链断裂,直接破产。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2020年补票还来得及,但是2017-2019年的进项票根本没得补。”另一电商小微商家王林向财联社记者说道。“快递除了顺丰,不给我们小商家开票,我们去档口拿衣服,进一些扣子之类辅料,也是拿不到票,摄影师以及主播合作,都是个人间合作,更没有票。”“我按照自己实际情况去申报抵扣,结果被驳回了。”
王林三年的总销售额在不到1000万,但是税款就要补齐就要两三百万。王林也承受不起,“这几年行情太差,都是微利,生存下来已是万幸。”
艾丽、王林不是个例。据悉,目前被抽查商家组建交流群已经达三四百人。
潜规则之下, 销售额越做越大
谭岷江(匿名)向财联社记者透露,中小电商卖家的确是偷税漏税重灾区。大部分商家都只会为主动要开发票的用户开票,开票的部分占实际收入或不到15%。也就说,报税150万,实际销售可能达到1500万,而这中间的差额1350万要按照13%的增值税+10%的企业所得税(不同规模企业缴纳的点有所不同)+滞纳金+罚款,需要补交的税款则在300万以上。
“电商如今都是微利,利润甚至不足10个点,23个点往上追缴3年,那么大量电商店铺资金链会因此而倒闭”。谭岷江如是称。
更让商家担心的是,税务局并非按照实际销售额,而是账户产生的流水交易纳税。年销售额千万以上的艾丽,多次接到税务部门专管员的电话。专管员很明确地告知她,根据已有的两笔天猫5%佣金总计50万的发票记录,反推出销售额有2000万。
艾丽一下子犯难:“1/3的流水,都是刷单。”王林也承认刷单:“不刷没有流量。消费者买衣服不会翻到十页以上,大家都在想,再往前爬一点,爬到10页内,赔一些都愿意干。”
2019年新《电商法》已经将刷单定性为违法行为。有商家告诉财联社记者,《电商法》之后,刷单从明规则变成了潜规则。
“天猫一年的任务是120万,完成120万后才能给我们返每年6万的服务费。哪怕每天赔钱都还要坚持做下去,因为销售额做起来,天猫的官方活动,如双十一和双十二才有资格参加。销售额我们只能靠刷单和做的第三方赔钱的活动来实现。”另外一位商家苏淼表示,销售额虽然越来越大,但是利润始终微薄。
刷单,仅是销售额膨胀导致税额过高的一方面原因。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一张小小的增值税发票,难倒了千万商家。谭岷江表示,“这次主要受影响的都是腰部尾部的中小商家,他们拿不到进项发票,无法进行抵扣。”
上下游的行业痛点
几年以前,刘强东曾在内部有一次讲话谈到,仅依靠增值税发票就能带来巨大的成本优势。“京东一年联想电脑订单30亿,淘宝最大的卖家最多10亿,他们进货价格没法跟我们比,但是他们卖得却比我们30亿的进货价还便宜,原因就在于增值税发票。”
增值税发票,为中小商家带来了利润空间,这也是中小商家存活的稻草。长期从事电商财务工作的周有余向财联社记者直言:“如果说早期的电商在商贸上是一种暴利的话,那么现在大多电商是一种微利。而这种微利其实是建立在未纳税基础上的。”
“动物园、大红门、杭州的档口、1688、义乌小商品档口,这些地方本身默认就不给票。”商家王明告诉财联社记者,曾经试着跟档口要过,有的是“给我多少点,我给你找票”,有的则给钱也不给开。“他说厂里面开票必须有进项才能开,也就说对公户进100万,才能开出来100万的票,否则就是虚开。”
被抽查的企业中,有些是小微企业,进项票难倒了一批小微商家。
“供货商都是些赚点辛苦手工费的人,好多都不给发票,导致我们无法抵扣。”一位经营小微包装纸袋子的小店铺商家说道。一位售卖窗帘的卖家,向财联社记者出示了与上游供应商的聊天记录。他被抽查后,向供应商询问“开票要几个点”,但无一例外均表示“不开发票”。
(商家提供截图)
电商激烈的价格战, 也是导致商家主动不要票的原因。
“我们服装面料采购都是从正规厂家进货,但是开票一个价格,不开票一个价格,两者之间价格达6个点。”艾丽表示,我们服装的净利润也就10个点左右。
“数码行业的特点是销售额极高,利润极低。某知名品牌,从厂家进货基本上是倒挂,一台产品假设10000元进货价,厂家返点5个点,政策补贴2个点,也就是成本是9300元含税。但实际上渠道里8900元不含税就可以拿到,就是发票扣除4个点。”数码3C商家告诉财联社记者,数码类目含税价无法与不含税价竞争,“同行标成本价价8900元,大家都会卖8900元,授权是同样的,消费者就是会比价低。利润主要靠搭配其他周边产品获利。”
此外,快递发票,人员开支、场地费也是无票重灾区,而这些都是导致商家补不起税的原因。
缺乏过渡性的政策?
虽然2019年,新《电商法》将税收问题纳入法规范畴,并明确了税收范围及缴纳主体,要求电商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增值税和所得税,属于地方和中央的共享税,也是源头大税种。可能税局内部,也没有想到反弹这么大,或者说,以为在电商法实施后,以为大多数商家已经财税合规。”周有余表示,实际情况其实不然。
“《电商法》之后,几乎没有过渡性的政策推动电商来正规化。那么现在多地普查稽查,如果采用资金流入一刀切的补交流转税和所得税,客观上讲,至少被稽查的超过50%的天猫京东商家无法承担。”周有余说道,这也不符合税局的期初愿望,更不符合现在的六稳六保。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区域性税务稽查不妥。“追缴三年税,对新兴业态来说可能无异于杀鸡取卵,可能将一些新业态在萌芽状态下扼杀。”
“很多电商在规模上去后,其实也想财税合规,但是其进货渠道也好,日常费用也好,或出于降低成本考虑,几乎是没有发票,商家就很被动。”周有余认为,推动电商财税合规,需要解决商家被动的状态。
差异化征税
“电商的营销模式,一两年就会一个大变。财税法规跟不上的话,那么电商就只能沦为资本的后花园。从简单营销、图片文案、刷单、淘客,到现在的直播带货,都没有票据。”因此,周有余建议,以电商用数据链+票据的模式入账。电商特性部分用数据链,传统部分用票据。
事实上,多数地方税局内部基于电商特性,在稽查时候,已从宽执行。
武汉的一位卖家告诉财联社记者,他去年1月因税务问题被举报,需要补交800万的税款。这位卖家能够提供完整的数据链,但是缺乏票据。但是税务稽查部门了解后,也发现对电商企业按照票据模式入账模式的不合理性,一直在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严格意义上来说,数据链入账并不合规。“如果等明年的网联落地执行,且数据输送至税局的话,那么也许才能把现在的困局解开。”
周有余认为可以酌情减赋:“从2019.1.1开始补税,且允许商家根据自己的实际运营情况,做一些数据剔减,或者说确定一个税负率补税。而2017、2018年则前事不究。”
但这也仅是缓兵之计。电商商家比起赋税多寡,更担心的是“不均”。区域性的税务紧逼,抽查纳税的企业生存空间遭到挤占。刘强东直言不讳的表示,微利利润下,纳税的商家会生存困难。
查税相互举报乱象也会由此频出,引发行业性恐慌。
多位商家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出于下策,抽查后或会选择举报同行。他们不希望税务抽查只针对天猫以及京东POP商家,而是包括拼多多,微商店铺、淘宝企业店,淘宝个人C店,阿里巴巴批发,抖音店铺等,全网电商店普查,统一征税。“在其他平台不交税的情况下,抽查只会加重不公平竞争。”
知名电商分析师李成东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线上不征税对线下影响也很大,这其实是公平性与平衡性的问题。“电商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原则, 建议线上线下统一征税。”
不过专家直言,统一征税难度较大。
“每个地方,每个行业(类目),税负率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海鲜,深圳利润偏低,西藏利润偏高。如果用统一税负率,是另一种不公平的体现。”也有人建议,销售时统一征税,周有余认为小规模可以用售卖即平台扣税,但一般纳税人无法做到。“虽然理论上可以实现。但工程太大,资金流转也牵扯太大,短时间内难以启动。”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建议,可以针对个人卖家、企业卖家、还有平台企业进行差异化征税。比如营业额低于国家法定额度可以继续坚持免征;应渐进式推进征税,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扼杀小微卖家。
呼吁:由税务总局推动财税合规
如今,中小商家虽然已经接到暂停税务风险自查的通知,但是商家依旧“躺在雷上睡觉”。“不正规以后没有办法生存。”目前多位商家在集体呼吁,推动整个行业财税合规。
而主力角色应由税务总局担任。周有余认为:“地方税局的动作,不管大小,意义不是很大。从宽执行,行业的财税环境不会有多大改变;从严,基本上可以把一个地方电商逼入死角。”而大量中小商家,经历税务风险自查风波后,不仅上了一堂财税普法课,甚至主动为财税合规发声,他认为这是税务总局规范行业环境,推动全国性的电商普查以及财税合规的优良时机。
“电商渠道的碎片化,需要有更为精细化的税收管理方案,另一个新业态的发展还未定型、一直在变化,同时类似的政策制定还需要相关的平台提供数据的支持,需要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崔丽丽表示,电商财税合规,需要税务部门协同几大电商平台开展研究,调研各种电商业态,广泛征求意见后再推行分阶段、分地区实施方案。“既然地摊经济都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存在,让我们重新看到烟火气和复苏的希望,对待新业态可以更人性化一点。”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