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作为国际一流的汽车智能化供应商和服务商,卓驭以「见所未见」为主题携多项前沿技术成果重磅亮相2025上海国际车展,全面展示其在助力实现汽车智能化的突破性进展。此次上海车展不仅是卓驭技术实力的集中呈现,更标志着卓驭作为汽车智能化助推手的角色,持续在感知硬件创新和技术方案落地上迈入新阶段。
卓驭科技参展2025上海车展
作为技术落地的核心载体,卓驭展现了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头部竞争力。基于NVIDIA、高通等顶级芯片平台,卓驭分别推出了基于NVIDIA DRIVE Thor的旗舰级VLA大模型和高通SA8775P的舱驾一体方案,以及独创的激目2.0传感器;同时,惯导双目知识蒸馏方案、补盲激光雷达「知周」、车载无人机系统等创新产品也公开亮相。卓驭展台还首度完整公布了目前已合作的9家主流车企。截至2025年4月,卓驭「成行平台」方案已有30余款新车型正在开发中。
卓驭合作客户
进化:VLA大模型+舱驾一体方案亮相
本届上海车展,卓驭带来了车端多模态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VLA),基于NVIDIA DRIVE Thor芯片的强大计算能力,卓驭自研的旗舰算力控制器,可实现百毫秒级复杂场景响应。卓驭VLA大模型通过融合视觉、语言和动作数据,可解析行人横穿、道路施工、特殊车辆接近等长尾场景。例如,在施工路段,系统能理解临时标识并主动调整路径;面对突发障碍物,模型可输出透明化决策逻辑,打破传统“黑盒”局限,VLA可解释性更强,拥有类人的交互能力。
卓驭VLA支持施工路况理解
卓驭VLA支持路口场景理解
卓驭VLA训练数据基于自动化的思维链COT(Chain-of-Thought)标注技术和专家知识增强的数据生产体系来获得,源源不断地创造高质量的数据燃料。VLA的部署对车端算力有较高要求,卓驭通过模型的高效设计和推理端的高性能优化,完成了NVIDIA DRIVE Thor芯片上的部署,使得数十亿级参数规模的大模型运行帧率满足系统需求,确保对复杂场景的快速响应。
卓驭多模态VLA大模型不仅可支持辅助驾驶应用,也能支持舱内的智能应用,提供智能语音助手、多模态交互等能力。
基于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卓驭多模态VLA大模型突破了传统语音助手仅能执行固定指令的局限。无论是日常闲聊、复杂问题解答,还是跨领域知识查询,用户只需通过自然语言提问,模型即可快速理解并精准响应。在座舱交互场景,卓驭多模态VLA大模型可支持快思考/慢推理的双模式动态切换。在需要深度逻辑分析的场景,系统调用推理模型,通过思维链(Chain-of-Thought)技术逐步拆解问题,提供结构化解决方案;而在日常对话、信息检索等场景中,则切换至轻量级快思考模型。卓驭多模态VLA大模型已实现完全本地化部署,彻底消除云端传输延迟与隐私泄露风险,即使在离线环境下,仍可流畅支持智能交互,为舱内、舱外场景提供安全、高效、个性化的交互体验。
此外,卓驭的舱驾一体方案首次实车亮相。该方案基于Snapdragon Ride™ Flex SoC(SA8775P),通过单颗芯片同时支持组合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功能,包括跨层记忆泊车、高速/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双联屏+HUD多屏交互、7.1.4音效系统等。相比传统分立式方案,舱驾融合可降低成本约30%,同时降低线束复杂程度,提升系统可靠性。这一方案的主要核心技术体现在:
虚拟化:利用Hypervisor软硬件虚拟化实现资源管理与功能隔离,最大程度提升硬件复用度。
大模型:支持同时部署端到端大模型和座舱LLM大语言模型,实现双域智能化应用。
系统优化:通过多核异构协同优化大幅降低系统资源开销,CPU 优化幅度高达40%、NPU优化幅度高达30%、DDR 带宽优化幅度高达20%。
实时性:搭配全局系统调度策略,最终实现辅助驾驶域和座舱域之间毫秒级延时。
安全性:基于ISO 26262的功能安全隔离和防护 以及 基于ISO 21434的信息安全入侵防护,全方位提升系统安全性及可用性。
这一方案有助于下一代智能车的整体架构迭代,还能为创新的应用场景和智能功能提供全新可能,有望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汽车智能体验。
卓驭基于高通SA8775P打造的舱驾一体方案实车亮相
创新:从感知能力升级到多场景拓展
技术创新,始终是卓驭的自驱力,上海车展首日,卓驭为了将独创的同构惯导双目的能力推广到更多不同类型的视觉传感器构型,比如常见的异构双目构型(长短焦双目),创新性的提出了惯导双目知识蒸馏技术,即将同构双目的端到端模型作为“教师”,引导单目/异构双目的端到端模型的训练,将前者的模型能力蒸馏至后者。
基于此技术训练的异构双目模型,其数据学习效率和性能上限都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的异构双目模型。该技术在数据和训练层面具有独特优势:
数据复用:卓驭基于合作量产车积累的大规模双目训练数据,已经覆盖了各类困难、长尾场景;所有训练数据都可“向下”兼容异构双目,提供高精度、稠密的深度监督和轨迹监督。通过将同构双目的三维几何感知能力蒸馏至异构双目模型,可以让后者也能精准理解三维场景,显著提升端到端模型的鲁棒性。
训练高效:卓驭创新性的跨构型训练技术,同时使用同构双目、激目、异构双目等多模态数据训练,通过双目、激目数据提供的高精度几何信息约束了端到端算法正确理解几何场景与驾驶决策之间的关系,避免在黑盒数据驱动下“抄近道”,产生意料之外的行为。跨构型训练和蒸馏技术可以将异构双目等不同视觉构型的训练适配周期缩短90%以上。
通过知识蒸馏技术,卓驭将自研的双目大模型及激光双目融合模型的感知能力迁移至异构双目上,使得异构双目拥有超越一般大小眼的泛化能力。基于惯导双目知识蒸馏技术,卓驭端到端模型已成功支持了多种视觉构型,包括单目、长短焦双目等,不仅实现与惯导双目方案接近的城区辅助驾驶体验,同时也保留了双目鲁棒、强泛化的三维空间感知能力,确保任意障碍物检测等各类关键安全场景的性能表现。
惯导双目知识蒸馏技术显著提升异构双目OCC性能
基于知识蒸馏的异构双目OCC可检测110m外小障碍物
自去年北京车展亮相激目1.0后,本届上海车展卓驭带来了集成化更高、体积更小的激目2.0:独创的车规级激光+惯导三目一体化传感方案可增强智驾系统安全冗余,拓展极端场景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困难场景的安全感和舒适性。卓驭激目方案在系统硬件和算法功能层面都具备独特的优势:
系统硬件优势:激目可集成于车舱内,整车造型美观;在减少车辆风阻系数,降低综合装配成本的同时,还通过前挡风玻璃的雨刮系统解决了常见的激光雷达脏污清理问题;集中式计算架构复用辅助驾驶域控制器处理激光原始回波,减少激光端侧算力需求,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易于集成。
卓驭激目2.0
算法功能优势:基于“前前融合”的设计理念,在硬件层面对激光雷达和相机进行联合设计,时间同步、空间同步精度提高一个数量级,实现激光雷达原始回波信号和图像的高精度融合,获得更准确的前端观测,同时还能简化整车传感器标定工序和激光在线标定需求。
激目点云
与激目系统交相辉映,卓驭发布了全新的车规级固态补盲激光雷达「知周」:其拥有H160°×V144°超广视场角,旨在破解立体车库夹层等传统感知盲区难题,显著提升辅助泊车和变道场景的安全性。其小尺寸设计(厚度仅3.5cm)支持灵活集成,为组合辅助驾驶系统提供关键冗余。
补盲雷达「知周」
在场景延伸方面,卓驭自研的车载无人机系统也面向大众实现首次实体展示,包含车载机场、控制器及多模态交互软件。配合消费级无人机,可实现动态起降、智能跟车、自动充电及一键成片功能,前装模式与座舱深度联动,后装模式适配快拆快装,为越野、旅行等场景提供全新视角,满足个性化需求。
落地:实车体验见证技术实力
除了展台部分的先进技术成果展示外,卓驭科技携上述多款搭载前沿技术解决方案的实车亮相,通过沉浸式试驾体验展现其全栈自研的技术实力。
上海车展场外卓驭实车方案体验
除此之外,SA8650P+10V 系列的实车试驾也带来了量产落地的关键成果展示,城市领航、车位到车位、辅助泊车等功能基于端到端数据驱动架构,目前已在红旗天工05、天工08等车型量产,支持全国道路自主变道、路口转向、并支持任意楼层、车位自主泊入、车位探索等,2025年卓驭与一汽红旗将持续扩展合作车型。
通过上海车展场外实车体验方案的集中展示,卓驭不仅验证了从技术研发到工程落地的全链条能力,更以"量产即标杆"的技术理念,推动辅助驾驶体验向安全、舒适、个性化的新阶段加速迈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