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侯明娟:AI从"花瓶"到"工具"的突围战

高通侯明娟:AI从"花瓶"到"工具"的突围战

在2025年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上,高通全球副总裁侯明娟的演讲揭示了一个关键转折:AI技术正从概念展示的"花瓶"阶段,快速演进为真正实用的生产力工具。这一转变不仅关乎技术本身的突破,更预示着整个智能终端产业底层逻辑的重构。

技术落地的关键突破

过去十年,AI展示往往停留在实验室环境或特定场景的演示。侯明娟指出,当前生成式AI已进入"用得上、用得起"的新阶段。高通通过全栈式技术布局,包括AI规划器(Qualcomm AI Orchestrator)等创新方案,成功将25亿终端设备转化为AI能力落地的载体。这种规模化应用标志着AI技术完成了从概念验证到商业价值的跨越。

终端侧AI的价值重构

侯明娟提出的"AI是新的UI"理念,揭示了交互方式的根本变革。在骁龙平台支持下,终端设备正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现场展示的小米15 Ultra等设备,其实时翻译、智能摄影等功能已超越单纯的技术演示,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实际工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联通"元景大模型"在骁龙平台的适配运行,证明了大型模型在终端侧部署的可行性,解决了云端依赖带来的延迟和隐私问题。

5G-A与AI的协同效应

高通与中国联通在5G-A领域的合作成果,为AI应用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支撑。深圳实现的6.3Gbps下行速率,不仅代表着连接技术的突破,更构建了AI应用所需的高带宽、低时延环境。这种网络与计算的协同创新,使得XR设备、智能座舱等场景应用得以突破体验瓶颈。

产业化落地的三重挑战

尽管前景广阔,AI实用化仍面临核心挑战:首先是能效比优化,需要在有限功耗下实现更强算力;其次是场景适配,要求技术方案深入理解行业需求;最后是生态协同,需要芯片厂商、运营商、应用开发者形成合力。高通展示的跨终端解决方案,从手机到XR设备的一致体验,展现了生态构建的重要性。

未来展望

侯明娟强调的eSIM与AI融合,指向了更智能、更灵活的终端未来。随着技术持续演进,AI将深度融入两个维度:横向拓展至更多设备类型,纵向深入特定行业场景。这种"泛在智能"的愿景,需要产业各方在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商业落地等环节持续协作。

从"花瓶"到"工具"的转变,本质是技术价值闭环的形成。当AI开始切实解决用户痛点、创造商业价值时,这场突围战才算真正成功。高通与中国联通等伙伴的合作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技术创新必须与场景需求紧密结合,才能避免成为空中楼阁。在即将到来的AI普惠时代,这种务实态度比技术本身更为珍贵。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赞助商
2025-07-21
高通侯明娟:AI从"花瓶"到"工具"的突围战
高通侯明娟:AI从"花瓶"到"工具"的突围战 在2025年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上,高通全球副总裁侯明娟的演讲揭示了一个关键转折:AI技术正从概...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