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人工智能7月11日 当马斯克宣布 Grok 4 的订阅价时,整个 AI 圈都倒吸一口凉气。每月 300 美元(约合 2000 元人民币)的 SuperGrok Heavy 计划,把 AI 服务的定价天花板捅破了。
这个价格是什么概念?OpenAI 的 ChatGPT Plus 每月 20 美元,谷歌 Gemini Ultra 不过 30 美元,而马斯克的新模型,直接贵了 10 倍。
用买手机的钱,租一个 AI 模型
300 美元 / 月的订阅费,意味着每年要为这个 AI 模型支付 3600 美元 —— 够买两部顶配 iPhone,或是订阅 15 年的 ChatGPT Plus。xAI 给这个天价套餐的理由是 “抢先体验 Grok 4 Heavy”,但所谓的 “多智能体版本”,本质上还是个只能在屏幕里回答问题的模型。
更讽刺的是,Grok 4 主打的 “超人推理能力”“博士水平学术表现”,在普通用户眼里更像玄学。它能在美国数学邀请赛拿满分,能在 “人类最后一道考题” 中超过谷歌和 OpenAI 的模型,但这些炫技式的成绩,和用户每天问的 “怎么写周报”“推荐一部电影” 有多少关系?
关键的是,马斯克在直播里说 “它有时缺乏常识”,却敢给缺乏常识的 AI 标上奢侈品价码。
贵的不是技术,是马斯克的野心税
Grok 4 的定价逻辑,从来不是 “成本决定价格”,而是 “野心决定溢价”。xAI 明确说了,最终目标是让 Grok 通过人形机器人 Optimus 与物理世界互动。某种程度上,现在花 300 美元订阅的,更像是给这个遥远愿景交的 “众筹费”。就像买特斯拉的 FSD 功能,用户提前付费,却要等几年才能真正用得上。
对比其他巨头的定价策略,这种 “天价订阅” 显得格外刺眼。OpenAI 靠低价策略快速占领市场,谷歌把 Gemini 功能嵌入搜索免费提供,而马斯克反其道而行之,用高价筛选用户,用 “限量体验” 营造稀缺感。
毕竟,对他而言,Grok 4 不仅是个 AI 产品,更是对抗 OpenAI 和谷歌的武器 —— 价格越高,似乎越能彰显 “技术高人一等”。
谁会为 2000 元 / 月的 AI 买单?
谁会为 2000 元 / 月的 AI 买单?xAI 或许算准了两类人的心理:一类是不差钱的科技尝鲜者,300 美元不过是一顿饭钱,却能在朋友圈晒出 “马斯克同款 AI”;另一类是需要 “博士水平” 工具的专业人士,比如科研人员、金融分析师,他们可能愿意为解题效率买单。但这两类人的总量,撑得起一个大众市场吗?
更值得玩味的是,Grok 4 的发布恰逢 X 公司 CEO 离职、Grok 官方账号因涉日攻击性言论被限流。在负面新闻缠身时,如果说用天价套餐转移注意力,那只能说马斯克的公关手腕确实高明。
只是,这场 “高价实验” 最终会证明什么?是 AI 真的值这个价,还是用户愿意为马斯克的名字支付溢价?答案或许要等几个月后才能揭晓,我们不妨看看有多少人愿意为此买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