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医疗AI鸿沟,揭秘瑞金医院病理大模型的“落地密码”

AI医疗的“理想”与“现实”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呼吁了很多年,顶级期刊论文层出不穷,动辄就是“超越人类水平”的标题出现。然而,在现实医院应用场景中,为什么大规模和全流程落地的AI应用却是凤毛麟角?

从学术突破到AI工程化的应用落地,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这不仅是算法问题,更是认知、数据、算力、工程四大鸿沟的叠加。

过去病理小模型的传统训练,3年通常仅能完成5-6个辅助诊断任务上线。然而,近期一次学术和产业的碰撞打破了僵局。瑞金医院在与华为合作后,一个覆盖19大常见癌种、100+辅助诊断任务的临床级多模态病理大模型RuiPath横空出世。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图片

不止于“快”,更是“广”与“深”的革命

在瑞金医院,联合团队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覆盖19大常见癌种,从“广撒网”到“精捕捞”,让AI能力不再局限于少数几个病种。

医生不再是简单的“看图识癌”。模型支持从“有没有癌”的初筛,到“肿瘤分型分级”的判断,实现了诊前、诊中的流程覆盖。

模型支持对每一个感兴趣区域(ROI)进行深度病理对话。医生可以像与一位资深病理专家对话一样,探究诊断细节。这不仅是一个辅助工具,更是一位“数字病理专家”。

模型训练改变了以往海量切片数据人工标注的方法,通过RuiPath与AI全流程工具链,病理医生只需要进行数据审核,就可以快速进行辅助诊断任务的训练。

跨越AI医疗落地的四重鸿沟

鸿沟一:认知鸿沟——来自顶级企业的AI科学大脑,对话无影灯下的医学圣手

AI科学家不懂临床的真实痛点和复杂流程;医学专家不理解AI的能力边界和实现路径。双方“鸡同鸭讲”,需求与方案错配。

瑞金&华为的解法:双向奔赴的医工融合。

顶尖人才的化学反应:这不是简单的项目合作,而是“混编军团”。华为派出CMU、北大等顶尖背景的算法博士、AI专家,与瑞金医院的临床医学博士、主任级专家组成联合团队,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力。

场景驱动的方案设计:AI专家深入科室,理解病理医生从切片制作、阅片、诊断到报告的全流程。医学专家则将几十年的临床知识和诊断逻辑,转化为AI可以理解的“语言”。最终,设计出的数据方案和算法模型,是真正“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

图片

鸿沟二:数据鸿沟——当AI需要“标准食材”,医院却只有“生鲜集市”

医院数据量大、格式不一,不仅需要切分,还要考虑语料库配比。数据清洗、标注、归集,往往耗费项目80%的时间和精力。

瑞金&华为的解法:高瞻远瞩的数字基建。

瑞金的“先见之明”:瑞金医院过去三年持续推动数字化建设,积累了上百万份高质量的病理切片数据,这为大模型提供了最宝贵的“养料”。

统一标准的力量:病理图片引入统一的CSP格式,避免了繁琐的格式转换和版本管理。PIS系统中的高价值知识也被高效归集。过去需要数月的数据准备工作,现在被大大缩短。

华为工具链的“神助攻”:ModelEngine AI全流程工具链,实现了数据的全流程自动化处理。医生不再是“标注工”,而是“审核官”,从逐条标注变为批量审核,效率提升了数十倍,也保证了标注的专业性。同时通过应用Agent,实现应用系统接口的自动对接和病理模板的自动生成,应用上线周期从10天缩短至2天。

图片

鸿沟三:算力鸿沟——当“万亿参数”的大模型,遇到医院“有限的机房”

学术界或大厂做研究,动辄使用百卡、千卡集群。而医院的核心使命是治病救人,IT资源极其有限,不可能为AI研究投入巨额硬件成本。

瑞金&华为的解法:让顶尖AI飞入寻常医院的“普惠”之道。

挑战与现实:瑞金医院只有16张算力卡。如何在这种“有限火力”下,运行并训练复杂的病理大模型?

华为的“黑科技”:

  • 模型蒸馏:将学习过300多本病理专科书籍的万亿参数通用大模型的知识和对应慢思考思维轨迹,经过SFT训练蒸馏到一个规模更小的32B(320亿)参数的领域模型,使得该32B模型不仅能准确回答病理学问题并具备慢思考能力,甚至在病理问答场景的能力比万亿参数大模型更强!

  • 以查代算(Unified Cache):对于模型中固化的知识,通过华为存储的KV Cache缓存能力,以快速查找替代复杂的重复计算,实现推理加速43%,大幅降低推理成本。

  • 资源池化(XPU Pooling):通过虚拟化和容器技术极致利用AI算力,实现“NPU池化、昼推夜训”。首先实现了NPU的虚拟化切分和池化调度,从原来的一个任务独占一张物理NPU卡,变成一张物理NPU卡虚拟化成多个vNPU,即可运行多个AI训练/推理任务,并将多个vNPU组成算力池后配套高效的任务调度算法,最终实现NPU卡平均使用率从业界的40%有效提升至70%。昼推夜训则将模型的“诊断推理”和 “日常新影像训练”任务分配在白天和晚上,白天的算力主要用于支持医生的日常诊断推理,夜间空闲算力多则自动汇集起来,自动进行模型的持续训练和迭代,免去了独立建设训练资源池和推理资源池,节省50%投资成本。

鸿沟四:工程鸿沟——当模型“跑通了”,如何变成稳定可靠的“生产力工具”?

一个能在Jupyter Notebook里运行的模型,距离一个能在医院7x24小时稳定运行、持续迭代、并且易于维护的医疗服务,还有“最后一公里”,而这往往是最难的一公里。

瑞金&华为的解法:AI工程化工具平台与生态协作

ModelEngine AI全流程工具链:华为提供的不仅仅是算法,而是一套从数据工程、模型工程到AI应用编排的全流程能力工具链。这就像一个“AI应用工厂”,可以快速构建、部署和管理模型服务。AI工具链的数据工程模块内置50+数据处理算子,帮助瑞金将病理影像、病历数据、医疗书籍自动处理成能用于大模型训练的语料和问答检索的向量知识库,缩短80%的医疗数据准备周期;模型工程模块支撑RuiPath病理大模型的一键部署、训练、蒸馏、推理,RuiPath全生命周期管理效率提升30%;应用编排模块,提供可视化应用编排和自定义插件能力,并提供成熟的病理应用模板,帮助瑞金快速创建RuiPath病理诊断应用的实现逻辑,并对接医院现有诊疗系统,将病种诊断应用的开发周期从10天缩短到2天。

图片

专业分工,产业协作:与病理产业伙伴、医疗客户紧密合作,实现专业分层分工。华为聚焦底层ICT根技术,在AI平台及核心算法上充分发挥优势,医疗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数据和专业临床经验,病理产业伙伴在医疗设备、诊断系统等上层应用开发和部署运维。各司其职,高效协同,确保了模型服务的快速落地和持续迭代。

这不仅仅是一个模型的成功

对医生:从繁琐重复的阅片工作中解放出来,回归诊断和科研的本质,成为更高效、更精准的“AI审核官”和“研究者”。

对患者:意味着更快速、更精准的病理诊断,尤其是在基层医院,能够快速获得顶尖专家的诊断水平,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对医疗:这次合作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它证明了,通过正确的路径——深度医工融合、高质量数据基建、普惠AI技术和AI工程化工具平台——AI医疗完全可以跨越鸿沟,真正成为临床的得力助手。

图片

华为与瑞金医院的联合成功,不是偶然的“技术碰撞”,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价值共创”。它回答了AI医疗如何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的时代命题。

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RuiPath病理大模型的持续迭代和更多癌种的覆盖,一个由AI赋能,更精准、更高效和更普惠的病理诊断新时代,正加速到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赞助商
2025-07-09
跨越医疗AI鸿沟,揭秘瑞金医院病理大模型的“落地密码”
跨越AI医疗落地的四重鸿沟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