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亮相央视网《中国神气局》,聚焦大模型发展新机遇

近年智能化变革席卷全球,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更是首次被写进2024“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尤其大模型等技术在产业数智化转型的价值已被充分认识,然而当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模型?开发专属大模型需要哪些技术和资源支撑?千行万业又如何运用大模型赋能自身发展,完成业务模式的智能化变革?

3月18日,央视网先锋访谈栏目《中国神气局》播出两会特别节目,邀请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周城雄、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华为混合云副总裁胡玉海、中石油测井有限公司数据人工智能首席专家周军,共同探讨大模型深耕行业,聚焦价值场景,赋能千行万业智能升级,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之问。其中,打造“中国特色大模型”在节目中被频频提及,华为云盘古大模型以领先的技术积累、丰富的产品矩阵和大量成功实践案例,推动产业数智化转型,为政产学研多方提供了标杆样本。

【点击上方图片观看视频节目】

 “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大模型成AI落地加速器

今年两会,“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成为与会代表的热词,引起空前的关注度,也对外界释放出中国全面推进数智化转型的强烈信号。节目中,刘兴亮以2015年“互联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类比,表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家核心战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周城雄也认为,“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将成为电气化一样的必需品,是未来每个行业必然拥抱的方向。

周军则从产业角度描述大模型对于“人工智能+”的意义:中油测井建立了规模最大的数据平台,目标是充分利用数据里面丰富的能源信息,服务能源勘探开采、水文地质考察等方面工作,但在智能化发展上面临着数据复杂、建模繁琐、模型泛化能力差等问题。中油测井基于华为盘古大模型,融入海量测井数据,结合生产需求、油气知识,打造能识别地质分层、存储划分、参数计算并完成油气识别的测井大模型,而且在大模型上构建的智慧应用场景可从成熟油田向新油田复制,这意味着大幅降低了测井智能化的门槛。

可见,中国对大模型的应用已经非常垂直和深入。胡玉海透露,华为去年发布盘古大模型3.0,已在交通、能源、金融、电力、油气、政务等行业积累大量成功实践,甚至在气象这种“冷门”方向也能大展拳脚:太平洋台风未来10天路径预测,传统计算方式需要上千台高性能服务器,耗时4~5小时,而有了基于盘古大模型打造的气象大模型,仅需1台服务器和10秒钟时间就可以得到结果,目前已在中国国家气象局、香港天文台、欧洲天气预测中心应用,相关论文于去年7月被学术权威《Nature》杂志正刊收录。

深耕行业、聚焦场景:明确大模型高质量发展的“中国路径”

对于大模型发展现状,与会嘉宾都认为美国和中国已取得阶段性领先,率先迈出“万里长征第一步”,尤其在中国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大模型在各行业应用已如火如荼,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痛点和挑战。

“我们在大模型行业推广的过程中发现,第一大模型需要行业高质量数据输入,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很多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较分散,数据的共享和汇聚有一定困难,使得大模型效果受到局限;第二大模型需要专业人员不断去调优一些参数,但大模型人才仍然存在很大缺口。”胡玉海给出建议:“希望在政策上鼓励更多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让整个业务场景进一步集约化,使得大模型能充分发挥价值,华为云作为大模型供应商,也会去提供简单便利的工具和专业服务,来降低大模型开发、调优的难度,加快大模型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各国都在根据自身国情和优势发展大模型,两会期间也有“发展中国特色大模型”的声音。对此,周城雄表示,中国发展大模型应当“扬长避短”,即立足中国丰富的产业场景,充分发挥中国大数据的规模优势,寻找弯道超车的机遇。刘兴亮则认为,中国发展大模型要考虑到多语言多方言、内容生成准确真实、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从企业角度而言,我们更需要企业级的领域大模型,因为它可以直接赋能我们的核心业务,促进核心价值的可持续增长。”周军强调,发展大模型应当融入生产生活和企业发展,比如结合专业知识打造垂直领域大模型、解决垂直领域的知识密集型难题、方便接入企业数据打造专属大模型等。

而华为云盘古大模型正切中政企当下的需求。据介绍,盘古大模型是中国首个全栈自主、安全可靠的AI大模型,包括“5+N+X”三层架构,分别对应L0层5个基础大模型、L1层 N个行业通用大模型,以及L2层可自主训练的更多细化场景模型,企业用户可基于自身业务选择适合的大模型开发、升级或精调,能够灵活适配千行万业多变的发展现状。

央国企如何拥抱大模型?华为云Stack解决“后顾之忧”

节目话题来到央国企和龙头企业如何便捷、安全、高效地拥抱大模型这项新技术,周城雄认为需要平衡统筹安全与发展,尤其对央国企而言,数据安全是重中之重,但通用大模型“数据污染”比较严重,又需要结合行业数据打造行业垂直大模型,实现融合打通。此外,场景结合、算力供应、成本投入,也是政企应用大模型的难关。

胡玉海介绍了华为云于去年9月发布业界首个大模型混合云华为云Stack,可部署在政企客户本地数据中心,帮助客户一站式打造专属大模型,兼顾安全合规和云服务持续创新,满足央国企对数据安全的高要求。同时胡玉海表示,“华为云在乌兰察布、贵安、芜湖三地建设了AI云服务中心,我们希望通过云服务的方式,把AI算力便捷、按需、及时、低成本地提供给政企客户,解决发展大模型的算力难题。”

节目最后,与会嘉宾表达了对“人工智能+”开启下一个十年的期许。周军认为,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的知识很有可能形成一种可量化、阶梯式的沉淀,“这种沉淀可以继续复用,不管是在产业级、行业级还是泛领域,这种沉淀是持续增长的,可能会触发非常好的新气象。”

刘兴亮则从医疗和教育两方面入手,谈到大模型的发展有望让社会知识型资源分配更加公平,比如大模型结合数字人技术,山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北京的名师名医,“我觉得未来十年内,它一定会走向普惠型的大模型、普惠型的人工智能,所有的个体,都能够利用大模型去做更多的事。”

周成雄更加关注智能时代下能否通过教育让更多人掌握这门新技术,表示大模型相当于人类的工具,从以前的算盘到计算器、再从计算机到大模型,先进工具让更多人从重复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就像机械化解放体力、计算机解放脑力,“人工智能时代,解放的是人的创新能力。”

“我们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也拥有最大软件创新人群。”胡玉海强调了中国未来十年抢占大模型先机的优势所在,表示华为云作为整个大模型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充分了解大模型使能千行百业背后需要大量技术创新来支撑,“华为公司会持续在大模型领域投入,致力于使AI算力的供给、大模型的应用更普惠,打造AI时代最好的云底座,这是我们的一个核心目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赞助商
2024-03-18
华为云亮相央视网《中国神气局》,聚焦大模型发展新机遇
近年智能化变革席卷全球,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更是首次被写进2024“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尤其大模型等技术在产业数智化转型的价值已被充分认识,然而当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模型?开发专属大模型需要哪些技术和资源支撑?千行万业又如何运用大模型赋能自身发展,完成业务模式的智能...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