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玉征 (大数网主编)
这两年“数字化转型”被说的太多,以至于眼花缭乱。至于什么是“数字化转型”,如何定义,如何深入理解,如何找到方法论,反而没人关注。现在业内讨论较多的是“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好处。
仔细看,这不是新鲜概念,10多年前被提出。不过,如今概念与过去完全不同,就如现在我们谈的“云计算”与概念兴起时谈论的不同一样。归根结底,是大环境发生变化:来自技术的变化、产业和行业的变化,还有经济供给、甚至是政治环境的变化。
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那么,如今的“数字化转型”是什么,该怎么去理解?可以从“生产要素”这个经济学上的名词来理解。无论“数字化”的“数字”是什么,进入企业后,要符合经济学规律,才能发挥效益。
1、未来所有企业是“数字化”企业(个人、政府),“数字化”将在生产要素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重,甚至是等同于生产要素。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像金融、互联网行业(视频、电商)、教育等以“比特”为生产对象的,是天然数字化行业;而像制造业、交通、物流、公共安全、能源还要以“原子”为生产对象的,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互融合的过程。
2、数字化转型要结合行业背景,更要靠行业的推广力度。行业不同,对数字化转型的迫切程度不同。天然数字化行业,谁抓住了转型时机,谁就能获得竞争力;这与行业对数字化的理解程度、对技术的应用程度、对资金、人才和政策法规的引导有关系。
3、数字化将重塑企业(个人、政府)。当前看到共享经济的模式、供给侧改革、互联网+和“双创”都是与数字化有关系。数字化一旦进入行业,就会对企业生产效率、全行业的供给关系、重塑经济模型等起到冲击、变革甚至是“颠覆”的作用。
4、数字化核心是应用ICT技术,包括云、大数据、IOT等从概念期进入应用期的技术,还包括尚在炒作期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换句话说,数字化转型要洞察技术趋势,要根据行业特性适当选择ICT技术,不超前不盲目追随也不能敬而远之。
国家的数字化转型
关于数字化是什么,如何转型,还能够梳理更多。上面几点主要从企业、行业的特性看数字化转型,并没有从国家的角度看。为何?因为从主体看,国家更偏向于政策引导、扶持和鼓励等,从资金、人才、税收等大环境中营造好的使用ICT环境,帮助行业、企业更好的应用ICT。
说的更为透彻一点,国家在于看清楚ICT技术和本国经济(GDP)的关联性。一个国家的重要任务就是,国泰民安,经济繁荣,ICT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比如,众所周知的日本、韩国的ICT基础尤其是通信方面走在全球前列,这对促进产业发展有很大关系。这两个国家的ICT几乎自成体系;新加坡的智慧国、电子政务项目在廉政廉洁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国家品牌形象也有促进作用。美国更不用说了,对ICT极其重视,硅谷基本就是创新的代名词。
数字化转型的量化与建议
前不久,华为照例发布了年度全球联接指数2017(GCI)报告。我最感兴趣的是,在这两年“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GCI报告能发挥何种作用,对业内提供哪些建议?
正如华为GCI报告中所说,2025年每新增1美元的ICT基础设施投资将拉动5美元的GDP增长。这说的够直白了。那么,该重视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建设?GCI评估了五大核心技术——宽带、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
GCI认为,扩大宽带网络仍然是所有阶段国家的优先事项,因为它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云技术能力将成为起步者和加速者国家手中的强大均衡器,特别是在技术层面上将迈出重要的步伐,推动创新并实现可持续增长。在ICT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启动数字化转型的连锁反应,而云技术是其中强有力的催化剂,也是通往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大门。
这里面提出云计算是拐点,或者是临界点。当基础设施有了一定规模,可以依靠云计算展开新经济模式时,ICT的倍增效益就能释放出来,让投资见到回报。
值得让各国政府及行业领袖警惕的是,数字经济发展正呈现“马太效益”,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怎么说呢?报告的原话是,“位于S曲线顶部的联接和ICT基础设施大投资者显示出比S曲线底部国家更加强势的人均GDP表现。”换句我们经常说的话就是“越穷越舍不得投资,越是不投资就越穷”。
这其实可以寻找到折中的路线,根据国家经济支柱行业,有步骤的投资一些基础性的行业,让部分行业和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享受到数字经济的好处。或许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能够盘活整个国家的ICT基础设施,从而带动GDP的增长。
数字化转型,这事可不能随口说说,以数据为依据的洞察才更有说服力。通过GCI报告,行业内的从业者或许可以从全景的方式,了解到各个国家的数字化进程,同时了解华为对当今ICT趋势的看法,这也是这份报告的价值所在。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