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还是利他,矛盾吗?
近几年来,关于公益与商业的关系讨论越来越激烈。
一开始大多数的声音认为,公益就是公益,商业就是商业,是相互独立的。宏观层面来讲,一个是“利己”,一个是“利它”;微观层面来讲,公益方面有专门的公益机构,商业方面有专门的商业公司,一个是捐钱,一个是赚钱。两个背道而驰的东西,怎么可能融合在一起呢?
但从中国开始进行市场化经济改革之后,随着商业和资本的力量日渐渗透、影响和支配,有一个声音冒了出来,而且音量越来越大。那就是“公益商业化”。
对于“公益商业化“,有很多人给过他们的解释。
马云除了是阿里巴巴创始董事长以外,他还是马云公益基金会的创始人。马云在多个场合主张“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是做公益最好的办法。企业家追求结果和效率的特质,令他深信这一群体是中国公益事业中重要的一环。而且他也曾经公开表示“一个人做很多不是公益,很多人做一点点才是真正的公益。”
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提到影响力投资,他的理解是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公益组织,用市场的原则配置公益资源,用金融的手段实现公益的目的,认为这符合了商业向善、资本向善、金融向善的历史潮流。
“世界上之所以需要鞋匠,是因为有人需要鞋,而不是因为鞋匠需要钱。”——据说这是受到管理学泰斗彼得·德鲁克启发后,对于商业本质的思考。
经济学家薛兆丰曾在一档节目中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今天社会上所有的工作,都是规模化和规范化地做好事。每个人领到工资,就是做好事收获到的“红包”。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在其《公益向右商业向左》一书中表示,公益与商业的边界逐渐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会殊途同归,当两者交集于社会企业时,公益和商业已经浑然一体,成为一边赚钱一边为社会谋福利的新模式。
这些观点基本都在表达公益不仅是企业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更是实现市场可持续运作的助推剂。公益需要有商业的思维才能提高资源配置率,商业需要有公益的心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我的爱心变成你的KPI
上面提及的声音得到了越来越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公益与商业融合的公司和产品,公益和商业就这样看似相安无事,相得益彰地齐头并进。但每当有公司爆出利用人类的同情心和恻隐心牟取利益时,就会瞬间将公众的愤怒点燃。
就在近日,某大病筹款平台的“扫楼”的视频登上了微博热搜,视频中曝光了该公司筹款过程存在的漏洞,筹款顾问地毯式扫楼,口头询问病人需不需要筹款,患者的病情,经济状况,治疗费用等信息,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模块化撰写救助故事发起筹款等。
虽然该公司的公关团队第一时间回应和表态,线下服务团队将全面暂停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但不少网友还是直接就炸开了锅。公众的愤怒,是因为觉得商家利用人类的善心来牟利触碰到了商业的底线。公益变成了某些部门完成KPI的工具。
市场上不缺为其辩护的声音,有表示只要是公司,就需要盈利,只有这样才能过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公益事业确实会产生巨大的成本,而互联网众筹行业至今没有比较良好的盈利路径。在此前提下,扩大规模效益以缓解公司的运营压力也不是什么不正义的事情。但在过去的几天里,民愤依然没有消散,直到该公司创始人在社交平台公开致歉并表达再管不好公司就把它交给公益组织的决心,才逐渐平息了这场大规模的口诛笔伐。
你的爱心该何去何从
所以公益和商业到底能够以什么姿态共存下去,有不少寒了心的网友表示迷茫。不过放眼未来,我们还是能够报以乐观的态度。
首先从一个基本面而言,社会已经形成了对一个“好企业“的必要评判标准,那就是用商业的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企业除了要承担更多强制性的企业社会责任以外,还需要去思考对于社会的价值有多大。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向善的心。是很难持续的。
再有,我们也看到现在社会上存在很多商业和公益共存的良好模式,例如像微软、盖茨基金会这样的模式,企业赚钱捐出来成立一个纯粹的公益组织,商业是一条路、公益是另一条路。就像腾讯也是一样的,腾讯赚钱了成立了腾讯基金会,阿里巴巴赚钱了,马云成立了马云公益基金会。公益和商业在这里是一种既分离又合作的关系。
另外,互联网行业越往前发展,就越能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前景。用创新的模式和创新技术,在严守住商业初心的前提下,势必有更多优秀的案例产生。
例如,一家叫享物说的互联网公司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这家公司开创了 “积分制好物互送”的模式,鼓励用户将闲置的物品送给有需要的人。
在享物说这个平台上,有赠予方和接收方,赠予方可上传自己的闲置品,成交后一键自动发货。接收方用可以免费获取的积分拍下物品后,等待快递送上门即可。
“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概念,而这家公司把“送”这个带有公益意味的行为通过互联网、通过创新的模式进行极致的放大,不仅鼓励用户之间互送闲置好物,搜罗商家的商品送给用户,还会联合政府的力量将城市剩余的资源集中送到中国其它偏远的山区。
公益发展到现在,无非是民间的行为和官方有组织行为,这个产品精妙的地方在于把两者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而除了“物”层面的送,这家互联网公司更在做大量的技能内容输出,通过短视频的形式,把各种有趣的生活技能分享给用户,希望以此向用户传递轻简、有趣、绿色的生活理念。
根据资料显示,该公司的创始人孙硕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有国内外十数年零售、互联网及积分金融的经验。今年还入选了《财富》40 under 40 商界精英榜单以及《快公司》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他曾表示成立公司最重要的是使命感和热爱,不光看的是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社会意义。他期待用最高效的方式,让全世界实现物尽其用,用物品连接人与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成立才两年的公司,在第二年的时候就开始成立专门的公益基金会,系统性和规模化开展公益事业,而且效果显著。根据报道,享物说累计向超过1000所贫困地区学校捐赠超过了84万册图书,云南、新疆、湖南、贵州、河南、广西、湖北、山西、河北、四川、甘肃等各地,这个数量对于这个只成立两年的创业公司而言可谓惊人。
一个企业对于初心的守护跟一个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一个企业可以承担足够大价值的企业社会责任,这个企业就能够走得足够远。
面对商业和公益的关系,享物说这个平台的创新在于,在向善还是向商之间,它重新以一种商业的手段来调配了东部地区富余社会和行政资源。它或许会成为下一个阶段官方的行政力量和民间力量结合的范本。我们也期待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能够以创新的模式和方法更好地去阐释商业和公益的关系。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