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为Mate 10“芯+端+云”并举,最安全手机这样炼成
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华为Mate 10系列通过全面创新,吸引了全球人的目光,这款智慧手机在拍照、续航、通信、安全等方面,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市场好评。在拍照方面,华为Mate 10更是唯一一款被国际知名摄影器材评测机构DxOMark打出满分的智能手机,超出苹果、三星的最新旗舰机。
DxOMark给华为Mate 10打出满分
在此,着重谈谈华为Mate 10系列手机的安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须臾不可离开,我们每天跟手机打交道的时间,远超过PC,更多的非工作需要的人,已经远离了PC。然而,手机承载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它不再是简单的通话与娱乐工具,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广,叫外卖、购物、打车、订票以及日常的消费等,大部分通过手机实现。
与之相随,手机安全问题愈演愈烈。我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数据每天都被收集、上传、存储和读取,安全形势严峻,除了个人隐私问题,财产安全更让人提心吊胆,尤其是涉及大额转账很不放心。华为首款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通过“云侧”与“端侧”的协调,将手机安全级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AI的赋能下,华为Mate 10实现了隐私数据的本地化处理,无需上传云端,在安全方面,Mate 10几乎做得滴水不漏,打造出固若金汤的数据保护系统,确保用户数据安全。而且,华为还是业界第一个把安全芯片内置到芯片内的,Mate 10的手机盾堪比金融级安全防护,具有更高的防攻击性。
解决人工智能大潮下的隐私忧患,端侧智能更安全
当下,互联网企业对人工智能都较为重视,AI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不过,它们侧重“云侧”智能,AI依赖云端去实现。这就导致人们使用互联网时(通过手机上网、使用APP等),数据往往会被收集,它们将用户的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用户担心自己的数据与隐私安全。
三重防护
用户的担忧并非多余,我们每天都通过手机,跟账户、密码以及指纹、虹膜、人脸等打交道。今天,智能手机基本上都配备了指纹解锁,但这并非万无一失,如果我们的指纹被保存在云端,就会产生安全隐患。因为,每一次指纹解锁,都需要上传云端,进行比对分析,然后下发指令,这个过程中,指纹信息可能被截获。再者,云厂商自身也难以让人放心,一旦海量用户隐私信息保护不周,就有可能泄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这种隐患,并不是互联网公司不清楚,只不过无能为力。
此外,云端处理,数据上传与下载,容易受网络的影响,导致数据处理延迟或中断,用户体验并不好。在AI运算方面,华为率先提出“云测+端侧”并举,强调“端侧”硬件数据处理。麒麟970因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使Mate 10手机的数据,无需上传到云端,在手机端就能快速处理数据。
麒麟970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集成了55亿个晶体管,具有更高的防攻击性,切断了物理攻击的可能性,让用户的信息与隐私,就像55亿晶体管构成的安全海洋中的一滴水。麒麟970芯片集成了专门为机器学习设计的NPU(神经网络单元),其AI性能密度大幅优于CPU和GPU,在机器学习方面,较传统CPU有50倍能效的提升,性能提升25倍,能以更快的速度,完成AI计算任务,从而轻松在移动终端实现本地化的AI计算。
麒麟970
未来,涉及用户个人敏感、隐私数据,华为手机不需要再上传云端,而是将计算模型下放给具有强大的AI运算能力的手机端,在手机里就可以进行大数据处理及分析,让智能手机智慧起来。相比以往的数据处理方式,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当然,背后是华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力投入,据透露,华为为了研发麒麟970人工智能芯片,投入1万多名的研发人员。
当手机支付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手机盾,给你金融级安全
对年轻人来说,携带现金和银行卡付款的方式,已越来越陌生,移动支付成为习惯。移动支付以其便利性,越来越受欢迎,即便菜市场,摊主也会把二维码挂在最醒目的位置。无现金生活逐渐深入人心,无现金城市的队伍也在壮大。
支付安全升级
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高达达27.1万亿元,同比增长95.4%。然而,人们通常只用手机进行小额支付,比如购物、订票等,对于大额的转账,大部分人较为谨慎,存在安全方面的担忧。华为发现了这个痛点,在Mate 10系列手机身上,华为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展现出全方位的安全能力。华为TEE+inSE安全平台,是第一个落实央行强化支付安全政策,首家通过金融级评估测试的手机盾安全产品。
对于U盾,大家并不陌生,在电脑上转账上,就会使用到U盾,让转账支付更安全。但今天人们更渴望在手机上进行大额的安全支付,毕竟电脑携带不方便,支付也需在特定场景下完成。华为Mate 10的“手机盾”功能,破解了这个难题。
关于“手机盾”,其中有一些插曲。华为原本打算只与建设银行合作,单独开发一个功能。为了开发这个功能,华为去拜会了央行的领导。央行认为华为提到的这个功能,安全标准很高,完全可以推广开来,成为一个全行业的标准。
为了手机盾的推出,华为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仅与央行科技司共同起草相关行业标准,就花了10个月时间。在手机盾上,华为将芯片级的安全能力,实现了产品化,华为“手机盾”的诞生,让手机支付更安全,大额支付成为现实。
华为手机盾的诞生,打破了电脑转账的制约,凭此,中小企业在Mate 10系列手机上,可以随时操作几百万元的大额转账,不再依赖电脑U盾,大大提高效率。据透露,华为的手机盾先在建行、徽商银行、支付宝应用上实现商用,随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也会逐步商用。
骗子招数太高防不住?那就从源头消灭“危险”
智能手机带来便捷时,人们也为安全问题所困扰,比如,隐私泄露、垃圾信息等,让人防不胜防,经常有人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莫名其妙被骗去钱财。据不完全统计,仅手机诈骗,中国一年就损失几百亿元。尽管一些手机厂商以此为噱头,大打“安全牌”,然而,由于他们缺乏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安全”不过是他们的一种营销手段。
通常,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设备,伪装成运营商以及金融机构等,非法获取用户信息和资料,进行短信或电话诈骗。由于这些骗子手段高明,人们一旦被骗,就将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会造成精神伤害!尽管有关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依然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可以给手机安装安全软件,这的确有一定作用,但并不能有效打击伪基站。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华为从源头(伪基站)入手,通过芯片级伪基站侦测技术,有效屏蔽伪基站,将“危险”从源头上切断,保护用户的手机安全,做到安全省心。
华为Mate 10系列手机
华为在通信领域有30年的积淀,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构建起了底层技术优势。华为的麒麟芯片,可根据手机通信底层,判断是否为伪基站,不让用户的手机在伪基站上驻留,让用户与垃圾信息绝缘。
今天,骗子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就连大学教授都会上当。华为Mate 10通过技术手段,扼杀垃圾信息的传播,是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垃圾信息一旦让手机用户接触到,危害就开始产生,总会有一定比例的人上当受骗,尤其是上年纪的人或涉世不深的人,上当受骗的几率较大。
而手机安全软件拦截垃圾信息,是不彻底的,它无法从源头上堵截,而是在手机收到信息,再甄别并进行拦截,它无法改变一个事实——用户的手机驻留在伪基站上。因此,一旦骗子花样翻新,安全软件就无法拦截。华为在这方面有了大量的积累,从Mate8开始,华为的芯片级伪基站侦测技术就开始发挥作用,通过不断完善,华为手机成了最安全的手机。最新的Mate 10系列手机,可以从源头上切断伪基站与手机用户的联系,给用户真正的安全。
从“软”到“硬”,把安全“武装到牙齿”
手机成了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很多人都担心,自己的手机被盗。今天,手机上存放了太多信息,除了照片、短信、聊天记录等,还包括我们的各种账号,比如微信、微博账号,支付宝账号、证券与银行账号等,一旦手机被盗,会让人提心吊胆。
华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如果你使用华为Mate 10系列手机,即便手机丢了,也有弥补措施。通过Mate 10的“查找我的手机”功能,可以远程操控自己的手机,不仅增加了找回手机的可能,也降低了危险性——即使对方将盗窃的手机,恢复出厂设置,也无法使用你的手机。
华为手机的安全,不局限于某个部分,是全方位的安全。比如,一些“聪明”的孩子,会通过录屏的方式,把家长输入账号密码的方式录下来,然后用家长的账户,购买游戏道具或给主播打赏等。经常有熊孩子给主播打赏,出手“阔绰”,败光父母的血汗钱。华为Mate 10系列手机的安全输入法,能有效防止各种自带或第三方软件截屏、录屏,盗取密码,确保自己账号安全。
华为Mate 10系列手机
华为Mate 10给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安全。很多情况下,一些不安全因素,是从不安全的应用开始的,尤其是安卓手机,表现得尤为明显,“李鬼”大量存在,不小心就中招。华为应用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正版应用,其中包括大量的独家应用,如专业版工具类APP、正版教育类APP、无广告精品游戏……确保每一个应用的安全。
并且,华为不忘初心,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其应用市场首创四重安全体系,其“自动测试+人工复检+端云协同技术排查+奖励资金”模式,可最大程度保护用户下载安全,做行业最安全的应用市场。
概而言之,华为Mate10提出“芯+端+云”的解决方案,给用户提供了从内到外的保护,确保用户隐私安全、财产安全。华为Mate10的安全,武装到牙齿,可让用户安全、省心。文/徐上峰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