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选滨
来源 | 智能相对论
智能家居发展势头正盛,来自互联网、家电、地产、通信等领域的巨头纷纷跨界入场,布局产业生态,越来越充实的智慧产品矩阵和明晰的市场发展路径,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竞争动力。
日前,IDC FutureScape发布了对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十大预测,进一步对国内火热的智能家居市场进行了诸多探讨,其认为「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未来的边界是基于平台连接、设备交互和渠道拓展的重塑,最终将通往家庭服务生态的建立。」
而从国内厂商的创新路径来看,也正是基于这三大方向的开拓。以电视厂商为例,从智能电视抢占中枢入口到智慧单品布局生态场景,海信、创维、TCL、长虹等国内巨头逐步走出一条从单点突破到多点爆发的路径。
去年11月,海信在北京举行了一场生活品鉴会,旗下五款家电新品采用了套装的形式推向市场,且全部加入WIFI模块,接入海信的AIoT控制系统。创维也曾对此提出“第四代全生态AI”的概念,将布局产品矩阵与智慧生态作为当前首要战略方向。TCL的“1+4+X”战略布局也走向了一站式全场景智慧生活服务路径,生态布局成为服务的关键。
诚然,一众电视厂商的智能家居路径越走越宽,在市场角逐的多方拉锯中,未来智慧家居对于电视厂商的影响与服务导向也将愈发丰富。
“入口”尚早,电视为重
智能家居的入口一直悬而未决,智能音箱曾占主导地位,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跨界入场,智能电视的呼声又“水涨船高”,其他边缘智能设备如智能门锁、智能穿戴等也在试图创新成为智能家居的中枢入口。
但是,总的来说,在当下,智能电视正在成为最具“入口”潜力的大屏设备。通信领域,华为做智慧屏;手机领域,OPPO、一加入局智能电视;家电领域,海信、TCL、创维等一众专业电视玩家的产品延伸,都使得智能电视成为当之无愧的焦点。
相比其他类型的大屏玩家,电视厂商的入场最为经典,从传统电视到智能电视,旗下电视产品的迭代与进化见证了智能家居的崛起、狂热和冷思考。
在IDC FutureScape预测中,2021年,智能电视65寸及以上占比达到33%,语音助手搭载率达到68%。诚然,搭载语音助手将传统电视迭代升级为智能电视,是目前行业的一大路径,但是对于智能家居而言,这样的智能电视似乎并不能完全的承担起“中枢与入口”的作用。
因此,创维继第一代AI遥控、第二代AI声控、第三代全场景AI之后,又提出了第四代全生态AI,其本质在于增强电视的基础功能的同时,也在着重打造电视作为智能家居入口的通用性。
如何打造作为入口的通用性?简单来说,适配更多的品牌家电,让家居场景的万物互联真正成为可能,跳出自家品牌的“小打小闹”。
对此,创维在2020年发布了音画智慧全面屏A8,据披露,该产品能够与5000多个品牌的多品类家电互联互通。也就意味着,一款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品牌之间的连接壁垒,正在成为智能家居行业的通用性入口。而这也正在成为各大电视厂商所致力突破的方向。
长虹早在2014年便立志于携手海尔、海信等巨头品牌,借助长虹家庭互联网的开放平台,研发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实现各品牌智能家电之间信息互联,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方便、舒适的智能家居生活。
可见,在以智能电视为代表的智慧大屏竞争上,传统的电视厂商面临着多维导向,既需要增强电视的基础特征,更需要在智能家居的时代完全来临前,抢占品牌入口,尽可能地成为市场上各品牌智慧家电的通用入口。
一旦进入“入口”维度的竞争,对于电视厂商而言,所面临的竞品就不只是做电视的同类厂商,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门锁等都将有可能成为智能家居的入口竞争者。
目前,智能电视依托稳定、大屏、功能集成化优势明显等优势逐步成为市场追捧的现象级产品,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消费劣势。比如:
一、功能选择的主次性,用户选择智能电视,首选的是电视的原生功能,其次再是作为中枢入口的连接功能;
二、“入口”级产品的市场竞争性,用户若要增加一个家居“入口”,在智能家居的风口尚未真正成熟的阶段,价低便捷、生态系统更成熟的智能音箱具备明显的市场优势。
因此,对于电视厂商而言,智能电视的市场竞争是割裂的,目前市场仍处于教育阶段,“入口”的定位并不能为电视产品提供更高的附加价值,投入与回报还不能成为正比。
软硬“两开花”,是个好思路?
尽管如此,但是伴随着物联网(IoT)时代的来临,智能家居逐步取代传统功能性家居进入用户家庭已成趋势。据奥维云网地产大数据监测显示,2020年1-7月全国精装修新开盘项目中,智能家居配套率达82.2%,较去年同期上升了7个百分点。
在市场的良好反馈下,电视厂商开拓智能化势在必行。同时,伴随着智能电视的业态和功能逐步深化,接下来电视厂商要开拓的方向,就不能只是停留在互联网、文娱内容等功能的叠加,必须进入更深层次的竞争。
对此,智能相对论认为,电视厂商要向真正做好智能家居的入口,就必须进入软硬“两开花”的开拓阶段。
其一,软即生态平台和系统的搭建。
华为深耕通信领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家电企业,所以在华为的产品线上,除了智慧屏以外,基本上就没有其他真正的智能家居产品了。对此,华为给出的思路是采用Hi-Link协议,鼓励其他家电厂商的智能硬件接入华为体系的物联网。
这个思路核心就在于“借力”。不管是华为自身,还是其他的家电厂商,都能借助生态平台互相借力,共同打造出一个大体量的家电服务圈,为用户提供互联互通的全生态服务。
类似的,TCL在去年也提出了“1+4+X”战略,其中的“1”就旨在利用自身的硬件优势以及用户数据、服务运营等,自上而下构建了一套有自生基础技术支持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为其他厂商产品的接入提供支点。
从市场的角度来考虑,这样的导向无疑是一个多赢的局面。现如今,大部分用户的家中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品牌的家电,智能家电之间的品牌壁垒是阻碍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障碍。
基于生态平台和系统的搭建,从供给端入手,整合品牌生态资源,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思路。以小米电视来看,作为2020年出货量稳居中国第一的电视品牌,其人工智能系统的支持与迭代最具市场代表性和思考价值。
目前,MIUI for TV迭代至3.0版本,基于该系统,小米电视拥有了更适合大屏表现的UI、交互、操控模式等,并打通了小米视频、电视助手、微信公众号。可见,专业系统的搭建在整合生态资源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很好地适应并支持智能电视作为中枢入口的功能扩展。
对于智能电视而言,系统很重要。而目前,大部分厂商的系统搭建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海信激光电视所搭载的VIDAA AI人工智能系统,主要集中于人机交互和服务搜索上的呈现,更多智能化表现仍待打磨。
其二,硬即智能芯片的打造。
伴随着电视变成智能电视,功能性的扩展、市场的需求的增加、算力的更大支持等因素都在促使着电视厂商跨界造芯,从根本上推动智能电视的迭代升级。
就用户体验来说,目前市场上的部分智能电视用了2年就出现卡顿的情况,哪怕是恢复出厂设置也不能缓解。传统电视的更换周期是10年左右,但是伴随着智能电视的到来,这一周期已经出现了缩短的趋势。这很像传统手机到智能手机的发展进程。
而影响这一体验的关键在于三个指标,即内存、芯片和系统。以智能手机为例,近期安兔兔公布了手机性能排行榜单,其中华为Mate40 Pro+之所以能跻身榜单前列,就在于其搭载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9000芯片的支持。
因此,对于智能设备的性能提升而言,芯片的价值不言而喻。电视厂商进入新时代,造芯势在必行。
2019年,海信与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亿元成立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电视SoC芯片和AI(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及推广。
不得不说,海信作为国内最早涉足芯片研发的电视厂商,很早便确定了以芯片能力带动画质和体验提升,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方向,目前也依旧在坚持着、持续推动造芯进展。
未来,在国际竞合关系较为紧张的情况下,面对智能电视的需求增长,电视厂商避不开造芯的一环,没有芯片的支持,很难为用户提供领先的智能服务和占据市场的先手位置。
小结
如今,有关电视的概念数不胜数,从互联网电视到智能电视,用户更多的似乎只是感觉到WiFi模块的加入、互联网内容的填充,而真正智能化的功能依旧边缘鸡肋。
且不说目前电视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是否合理,就性能问题跟不上而带来的过度消费也令智能电视似乎背离了原来的预期。因此,非智能化电视的呼声也逐渐在市场上出现,这无疑是和现在的智能化趋势相悖的。
因此,电视厂商若想要把大众的消费意愿往智能化的大趋势上拉,做软件、做系统、做芯片等等软硬结合的路径都是必要的。特别是芯片,即使做了芯片,性能很好,但是软件的开发也会很快“吃掉”性能,那么芯片如何与电视系统、App等形成长期、稳定的优质表现力,是电视厂商需要思考的。
实际上,从供给端的角度来看,打造一台真正意义的智能电视并不简单,大屏抢占智能家居的入口,智能电视所需要承载的既有原生电视的基础功能,更要拓展家居生态的连接属性,而这在生态平台、芯片等方面都对电视厂商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
因此,创维、TCL、海信们作为传统电视厂商延伸做智能电视,虽然能做好电视,但若要做得好智能家居的大屏“入口”,更要在软件、硬件方面多下点做电视以外的功夫。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