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是国内最大的运动社交平台,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在关于运动的商业探索上,也一直有很多尝试和突破,现在咕咚召开发布会宣布进军企业运动市场,既让人感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企业运动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商业环境,对于2C市场来说,显然是更具有商业价值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咕咚的商业化道路正在走向一条快车道。
引领2C运动市场的咕咚
咕咚是中国最早做运动可穿戴设备的企业,而且一直是运动社交行业的领导者,并且在智能手环价格战到来之前快速转型,依靠运动社交概念和全民运动生态系统打出一片天地。尽管在这个领域后来者不少,但咕咚一直通过“数据+内容+赛事运营+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通过强势运营,仍占据着领先地位。这一商业模式,让咕咚不仅仅是单纯的运动社交平台,同时还是“全民运动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商,这让咕咚在强手云集的互联网运动领域越做越好,在去年获得了由分众传媒与方源资本携手成立的体育基金领投,SIG、软银中国等机构跟投5000万美元C轮融资,迎来了新一轮高速发展。
(咕咚创始人、CEO 申波)
(咕咚联合创始人、CTO 司建铭)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已经走过了巅峰时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增量市场开始锐减,而存量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存量市场的竞争其实拼的就是运营,这反而是咕咚的优势。在咕咚的全民运动生态系统矩阵中,已经拥有跑团生态、内容生态、赛事生态、服务生态、电商生态、冰雪生态等多个组成部分,从人数和项目两个维度的覆盖非常广泛。在多年2C运营的过程中,咕咚发现了2B的运动市场其实蕴含着更大的商业价值,从咕咚率先进入了这一领域,发布了企业咕咚。其实,咕咚抢占企业运动市场背后是,整个移动互联网领域也悄然出现了发掘2B市场的热潮。
发现企业级市场的蓝海
腾讯和阿里最近两年内,厮杀得最激烈的领域其实就是2B市场,一方面是支付,一方面是移动办公,比如企业微信和钉钉,PK得死去活来。2B市场其实有很多优点,比如都是集团客户,谈下来一家,就可以获得一大批的用户;再有就是企业管理能力强,员工基本都会服从企业安排;再比如整体付费能力强,向企业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可以更好、更快地实现商业化。缺点是很难获得爆发性增长,需要针对性运营和更好的服务,毕竟每个企业的需求和情况都不太一样。在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期,大家都忙着补贴用户,爆发式地发展C端市场,而人口红利期一过,B端市场的良好收益能力,就开始进入到企业的视野之内。
咕咚的企业战略源自于之前产品上的一个功能版块“咕咚企业俱乐部”。本来这个板块是因为咕咚的C端用户量比较大了之后,很多用户的企业就开始有了相应的需求,希望咕咚可以提供相应的数据服务来帮助企业进行一些活动的支持。比如说,企业自己的运动会,企业自己的团建,活动中的一些计数,奖品发放什么等等。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小的模块越来越受欢迎,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目前已经有数万家国内外企业入驻,员工人超过数百万,其中世界500强企业用户已超过100家,反而成了一个非常大的亮点板块。咕咚选择把这个板块独立出来,做成单独的“企业咕咚APP”,主要面向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和其他团体或者组织,提供运动数据、运动激励和硬件接入三个方面的功能支持,可以让企业通过各种任务和活动激励等方式,完成大型活动、拓展、团建等,大大降低企业组织集体活动的管理难度,也提升了企业员工对内部活动的参与效果和积极性。
2B+2C打造真正闭环
2C的用户更加广泛,2B的用户则更加聚焦,只有两者结合,用户体系才更加立体和完整。2016年咕咚在成都天府软件园举办了一场企业运动争霸赛,吸引了腾讯、陌陌、迅游、新浪、爱立信、DHL、丹马士环球物流、TCL、新蛋科技、希盟泰克、camera360、国微电子等216家知名企业的响应和参与,参与人数近20000人,累计步数约21亿步。形成了超乎意料的影响,也获得了主流媒体的报道,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企业活动案例。这种规模的活动,一方面提升了企业员工运动的强度,更好地促进了企业文化的推广,企业非常欢迎;另一方面具有非常巨大的商业价值,因为这些企业本身就有非常强的付费意识和能力。咕咚在2B市场做收入,2C市场做影响,显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闭环模型。
坐拥数万企业,加上完备的多种运动生态组成,从用户到企业都开始形成规模,而规模之后就是更大的生态。这种B和C结合的生态形式其实是比较少见的,从收入层面考虑是比较优质的,完全靠C端盈利的困难显然会大很多,毕竟运动类APP不是纯社交类产品,用户积累和黏性还要通过不断加强运营来提升,引入B端的企业用户不管是运动装备,赛事组织还是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服务,都会出现巨大的收入机会。相信咕咚这次企业业务的独立和升级,会带来良性收入增长,继续奠定自己在运动领域的领先地位。在当下一切都看利润的投资环境中,这种良好的收入势必会带来估值提升,在资本方面,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度。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