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领域一直发展的是跌宕起伏,大家各自都说自己厉害,但真相却很难得知。各种数据统计都有偏颇之处,毕竟不是每家手机厂商都愿意装你的监控插件的,所以这时候,有个数据就显得格外真实,那就是微博根据用户使用手机发微博的情况,得出的手机市场数据。从这些微博的用户中,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各品牌手机用户的情况,甚至还能看到同一用户的换机情况,非常有数据延续性和参考价值。
业界共识从华米OV四强到小米出局
回顾2015年手机行业的主要格局是三星下滑,四强上位,这四强是小米、华为、OPPO和vivo,在2015年的手机出货量中,小米也是排名第一的,和数据表现基本吻合。不过在2016年,多家行业研究机构的数据在佐证整个市场发生了非常剧烈的变化,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OPPO和vivo急速增长,华为稳中有升,小米则快速下滑。而如果加上苹果的话,小米已经跌出了前四名开外,目前的形式则是oppo、vivo和华为的三足鼎立。
那么从微博活跃数据来看,苹果的占比基本不变,oppo占比几乎翻倍,vivo则增长了50%,华为增长了超过10%,而小米则下滑了将近40%。对于微博营销起家的小米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不过数据也表明,即使三星不受爆炸门影响,也是在下降渠道之中,每年都基本有超过40%的跌幅。可以说,在国产手机的强势崛起下,三星的份额在不断蚕食,爆炸门也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罢了。
而值得一提的是,安卓用户选择更换到iPhone的比例也在逐年降低,三星和HTC是换iPhone的重灾区,其他主要国产手机的用户换iPhone的比例都在25-30%左右,远低于前几年的40%左右。国产安卓手机的崛起,和海外安卓手机的衰落都是很明显的趋势,而苹果显然也在走下坡路。不过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数据是,虽然在吸引安卓用户的能力上有所“下降”,较之去年有了3%的下滑,但苹果用户还是最忠诚的,71%的新用户都来自于老用户换机。而三星和小米,无论是iOS还是Android用户的换机流向,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用户精准画像,深度剖析各品牌用户特质
微博在内容上的精准画像,其实也可以深度的看出手机品牌的营销策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在请代言人这件事情上,除了vivo请的库里之外,几乎所有人请的代言人在微博上都是以女性粉丝为主的明星。
但在手机的使用用户上,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华为和小米的主要用户群体都是男人,而OPPO和vivo的用户则以女性为主,从代言人效果上,相信OPPO和vivo会好更多。vivo最近出了磨砂黑版本,还出了库里版本,可以看出是要进军优质男性市场。而从另一个维度来看,OPPO、vivo的使用者以青年人为主,所选择的代言人粉丝也以青年人为主,这是用户人群和营销目标人群的策略匹配。
更有意思的还有用户的使用习惯问题。在统计的用户最爱使用表情方面,vivo、OPPO、金立和三星用户的首选表情均是爱心,而酷派、小米、华为和魅族用户的首选表情都是神烦狗,白富美和男屌丝的不同趣味呼之欲出。iPhone用户则以无奈、笑哭和大哭为主,显然生活压力更沉重一些。只是乐视的用户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开心,最爱用大笑表情。
签到的地点就更加明确,iPhone、三星和金立的用户签到首选地点都是西餐厅,可见这三款手机的使用人群还是相对高端一些,排名第二的就是中式餐厅,也太吃货了一点。
华为小米酷派的用户排名第一的签到地点就是公司公司公司,第二的也是楼宇机构,可见上班族是其核心用户。vivo和OPPO的用户则显然更爱买买买,除了购物就是旅游要么就是娱乐,非常的有女性特征。
用户换手机的大趋势
事实证明,手机用户并不忠诚,换手机的时候换个牌子的情况很正常,不过用户换机的趋势还是可以看出手机营销和销售的方向和大趋势的。微博的这个数据是非常厉害的,应该和移动联通差不多了,就是一个用户换手机都有哪些特征,是他们可以抓取的到的。
在这里,安卓用户的换机频次更高,接近一半的人都是一年一换,再有40%是两年一换。而苹果用户则只有40%是一年一换,另外有一半则是两年一换。从换机原因中可以看到这二者的差别所在,安卓用户换机的首选原因是使用卡顿,而苹果用户更注重新型号。同时安卓用户换机更多的考虑价格,而苹果用户换机则首选品牌,毕竟再换也不会比苹果再贵了。
在男性和女性的手机选择因素中,男性以游戏和运行速度为首要因素,所以小米华为都会强调自身的配置,而女性用户超过一半的选择因素来自于拍照,这也是为什么OPPO、vivo纷纷把自己的产品定义为拍照手机。不过从总体的数据来看,用户消费升级的情况明显,大家越来越倾向于买更好的手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户选择价格更贵的手机的趋势也非常明显。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小米几年之后销量大幅下滑的原因,毕竟性价比的烙印太深入人心,一直尝试向高端延续都困难重重。而华为、OPPO、vivo的主力机型的价格区间一直在上移,旗舰都已经到了4000-5000档位,已经站在了苹果的家门口。
从这个数据我们多少可以看出,微博作为开放的社交平台,无论是代言人的明星效应,还是品牌的口碑效应,厂商都完全可以借助微博将这一效应最大化。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