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披露前,蒙牛乳业(02319.HK)股价盘中创历史新高。但中报披露第二日,蒙牛乳业却领跌港股蓝筹股,盘中一度深跌近9%,全日下跌5.83%收于31.50港元,这也是蒙牛近一年内最大单日跌幅。
在营收方面,数据显示,2016-2018年,蒙牛分别实现营收537.79亿元、601.56亿元以及689.77亿元,伊利分别实现营收606.09亿元、680.58亿元以及789.7亿元。
对于蒙牛而言,业绩虽持续增长,但相较于同行伊利而言,营收业绩基数小,在两者均增长的态势下,差距或将进一步拉大。
商誉隐忧,或成“致命毒素”
2017年,蒙牛乳业CEO卢敏放提出2020年实现“双千亿”计划,如今,在盈利尚不稳定、多方因素不确定情况下,对于蒙牛而言,在短时间内实现该目标,显然是有心无力。
蒙牛2018年报显示,商誉46.8亿元,净资产回报率是11.13%。同期伊利的商誉为0.11亿元,净资产回报率24.33%。两家乳企毛利率接近,商誉值差距巨大,按照经济商誉的逻辑,一旦有了品牌溢价或特许经营权优势,往往是通过高于市场的毛利率,来主导产品在业内的定价权。但蒙牛似乎并没有掌握市场主动权,这意味着蒙牛巨大的商誉没有形成独有“护城河”优势。
从2018中报可以看出,蒙牛净利率是5.21%,而伊利净利率大概8%以上,由于蒙牛在报表的资产结构上煞费苦心,将商誉推高,但是蒙牛的净利率依旧与伊利有着巨大差距。在奶制品行业中,规模性效应仍无法将实际成本降低,盈利性依旧不足。
随着商誉降低,负债率增加,杠杆倍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损蒙牛财务战略稳健性,迫使公司降低扩张速度,影响成长规模。对于蒙牛而言,一旦商誉降低,将直接影响品牌所带来的直接营收,,其营收千亿的战略目标也带有隐忧。
笔者认为,在商业上,单纯推高商誉来助推企业估值,而忽略管理手段以及成本控制,在战略上,只谈规模而忽略盈利,势必会受到市场反噬。对于蒙牛来说,在尚未建立高壁垒之前,商誉只是企业运营以及盈利后的体现,而不是企业资产提升的手段。
现金流吃紧,财务漏洞频出
2019年7月11日,蒙牛乳业发行2024年到期的5亿美元债券。这意味着,蒙牛集团内部开始陷入现金流周转困境,以至于无法用无息负债来覆盖企业经营,而求助外部融资。为了降低融资成本,蒙牛选择发行美元债,但在低息的条件下,也伴随着高风险。随着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的不稳,一旦汇率走高,蒙牛在偿还债务时,将要承担换汇损失。进一步加大财务费用,提高三项费用率,降低净利率以及净资产回报率。
相对而言,伊利股份资产负债结构相对合理,现金充足,创造现金流能力强大。例如,其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从2009年的20.29亿元增至2018年的86.25亿元。期末现金余额也随之攀升,十年来从39.75亿元增长至135.65亿元。
据蒙牛2018年财报数据显示,蒙牛乳业有息负债率22.18%,有息负债达到147.43亿。一方面,由于内部对成本控制不力,导致经营性现金流短缺,净利润留存不多,随着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外部资金作为经营支撑,使得有息负债率提升;另一方面,渠道拓展受限,由于蒙牛管理层变动频繁,集团长期发展战略难以落地,致使渠道商信心不足,不愿为企业垫钱铺货或拉长账期。
另外,渠道重组是蒙牛改良供应链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弥补上游优质奶源不足短板,但对于蒙牛而言,重组也面临诸多风险。一方面,企业负债率提升,导致外部债务放大,运营上行压力倍增;另一方面,并购之后的内部文化需要整合期,但对于高速扩张的乳制行业,时间却是最大的成本。
笔者认为,蒙牛也有意降低负债率,但在企业战略执行以及财务稳健上,无法平衡两者关系。在当前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选择降低杠杆率,从而减弱运营风险,对于身处扩张阶段的蒙牛,依旧会经历一段“阵痛”期。
营收放缓,二级市场“乏力”
追溯产业链上游,鲜奶、优质常温奶依赖的上游奶源企业仍然是巨头们布局产业链、扩大规模的措施。在蒙牛业绩发布会上,卢敏放也提到了奶源布局。“聚焦更好品质的奶源布局是蒙牛接下来要做的动作。包括跟我们合作的牧场,我们也输出大量的技术和管控,确保奶源的品质要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财报显示,蒙牛主要业务液态奶的收入为331.09亿元(占总收入83.1%),同比增长14.4%,营业利润率为5.4%(同比持平)。从目前蒙牛的增长速度来看,距离其2020年实现营收千亿的目标,中间仍存在着不小的距离。今年7月1日,蒙牛以41亿价格卖掉了君乐宝51%股权,要知道,2018年,君乐宝为蒙牛贡献了100亿元营收和3亿多元的净利润,这意味着,蒙牛通过兜售君乐宝获得经营现金流,却丧失了一支稳健型优质资产。
另外,虽然蒙牛乳业首次用半年时间盈利突破20亿元大关,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但从盈利增长速度来看,增速正逐步放缓。这一增速低于2018年同期的38.5%和2018年全年的48.6%,同样低于市场预期。
在产品多元化布局上,蒙牛仍然执着于大单品,主要依赖于特仑苏、纯甄等单品的业绩,这也造成其新品表现欠佳、难出爆款,也加剧了蒙牛乳业在未来竞争中的风险。相对来看,伊利除原有产品外,还推出“金典”、“安慕希”、“畅意100%”、“畅轻”等高端产品。2018年,伊利纯牛奶销量突破100亿,安慕希销量突破140亿元,金典销量也突破100亿元。
产品开发的背后,是研发费用的不同调度。2018年,蒙牛的研发费用为1.59亿元,伊利为4.21亿元,同比增长104.08%,研发费用大幅增加,使得伊利后续产品跟随市场需求推陈致新。
多元化的产品阵营,是企业稳健且快速发展的根基。仅凭一款,或者几款产品打天下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蒙牛若想实现对伊利的追赶亦或自身突破,产品多元化是必经之路,这对蒙牛的创新性是一大考验。
笔者认为,营收放缓折射出蒙牛市场扩张陷入瓶颈期,在多方力量挤压下,蒙牛在渠道下沉、奶源供应以及现金流支撑受阻。一方面,蒙牛管理层易帅频繁,导致企业战略执行层面落地不深;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加大,对现金流以及供应链灵活度要求更高,限制企业规模化操作。
随着业绩增长速度放缓、财务漏洞频出、产品趋于单一性,如今的蒙牛,已经陷入了“中年危机”,若不在战略层面上采取措施,或难以维系第一梯度阵营。
财经江湖,混迹在财经江湖的从业者,做财经评论的领跑者!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