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应该是当下直播火热程度最真实的写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的各类直播平台多达200余家,腾讯、网易、360、小米、优土等互联网巨头也都已杀入直播领域。甚至有证劵分析师称,2016年直播市场规模达到150亿,2020年将达到600亿。资本市场的浮躁,创业者和互联网巨头们的狂热,让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人群进入直播行业。有直播唱歌的、跳舞的、聊天的、吃饭的、游戏的、教学的……甚至还有开着顺风车直播空姐的,就连参加里约奥运会的运动员们,也不忘比赛之余来个直播秀。以此,有些人就认为“全民直播”时代来临,直播站在“风口”,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别忘了,有些“大风”过后,摔死的“猪”可是到处都是。
造假泛滥,直播行业呈现伪繁荣
用户数、观看人数、评论数、礼物数量,一直是衡量直播平台活跃度的主要参数,也是衡量一个主播受欢迎度的关键数据。而就在这几项关键数据上,从直播行业的现状来看,造假现象非常严重,甚至已成泛滥之势。
首先是平台数据造假。最著名的例证莫过于去年发生在斗鱼平台的一次“事故”,某知名主播在斗鱼平台直播游戏“英雄联盟”时,平台方为了“营造”出火爆的气氛,不停地“增加”实时的观看人数,最高峰时,聊天室显示观看人数竟超过了13亿。另外一个案例则来自前不久,名为“Gogoing”的主播在战旗TV直播首秀,观众看到,在战旗TV中显示他的实时观众量一直在慢慢增加,到最后竟显示为59亿。联想到映客一位投资方人士对平台造假的回应,“机器人是鼓励新主播,激励他们直播的运营方式而已。……我们要激励一个新的主播有直播欲望的话,肯定需要看上去人多一些才会有直播的欲望,这是运营的手段而已。”,不难看出,数据造假已成直播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前段时间曾有一位自媒体同仁揭露过映客数据造假的现象,一个新“主播”(直播者)即使是在直播过程中全程黑屏,也能吸引到21个类似“僵尸粉"的用户进入房间。对于此,也有业内人士站出来表示,这可能是平台通过算法为直播间自动匹配的“僵尸粉”,一场直播中,有96%的用户可能都是用于提升人气的死粉。
其次是主播数据造假。前段时间接触到一位经常上花椒热榜的主播,她就透露出现在绝大多数所谓的热门主播其实是用钱砸出来的。每个主播背后都有一个小团队,小团队再组建粉丝群,其实就是所谓的水军,通过刷礼物、分享等诸多方式来帮助自己的主播上热榜,活跃直播间气氛。所以别看直播间的氛围热烈火爆,礼物纷飞,其实说不定都是自己人在自娱自乐。据一位拥有数十家网红工作室的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很多当红主播基本都已脱离草根属性,都是有组织有目的运作的结果,他自己就掌握着大量的资源,有的是方法将一位普通女孩一夜之间打造成网红。
主播层面的数据造假,虽然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平台实现了数据上的活跃。于是直播平台放之任之,主播们则更是越来越胆大,刷粉、刷礼物俨然已成公开的主播速成教程。况且很多直播平台自身也在不断地“制造”着活跃数字,两者的行为可谓“沆瀣一气”,各取所需,共同铸就了如今直播行业的伪繁荣。
内容匮乏,直播行业发展的无解之痛
如果说造假是直播行业的毒瘤的话,那么内容的匮乏则可以称之为直播行业发展的无解之痛。直播内容困乏到何种程度,除了游戏、教学直播之外,90%以上的直播用8个字就可以概括:唱歌跳舞、抖胸扭臀,依靠人性的欲望需求来换取土豪们的打赏。早期,一些姿色俱佳的主播依靠着这8个字的伎俩,还可以有所收获,而随着直播被持续的爆炒,越来越多的主播慕名加入,无奈肉多僧少,土豪们的打赏变的越来越可遇不可求。一方面是因为直播内容的严重同质化已让土豪们倍感疲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多数国人并没有养成“小费”习惯,多是围观而寡赏。
在这样的冷清市场行情之下,不免会让一些主播为了利益铤而走险,为了争取用户开始打擦边球,色情、暴力、猎奇等直播内容开始频繁出现。早前就有媒体报道,一名滴滴专车司机就刻意深夜接机场附近空姐订单,并偷偷地全程直播空姐乘车过程以及与司机对话;为了获得用户的更多打赏,多个平台也都曾出现色情内容直播;甚至主播以可以和用户加微信私聊的方式来引诱用户高价值的礼物的现象也是经常发生……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根本问题是直播的内容已经无法对用户形成有效粘性,更谈不上让用户主动付费,主播们频繁打擦边球也是维持生计的无奈之举。
美女主播的刺激让用户无感之后,直播平台为了提升活跃度,纷纷邀请明星、名人做客直播。比如张继科做客花椒直播,一度引发服务器宕机;傅园慧在映客的直播也是带来超千万人的围观;女星刘涛在映客直播分享穿衣、化妆经验,演唱自己的新歌,短短两个小时的直播,也收获71万人次观看;《跑男》第四季开播发布会,跑男7只成员通过腾讯直播与网友互动,在线观看人数也突破了33万,全程总观看人数过百万……但这些似乎也仅是治标不治本,依靠明星、名人的出镜,尽管在内容层面短时间内引发用户的关注,但并为从根本层面解决直播平台存在的内容困乏问题。热闹过后,依然是一群打扮妖艳、衣着暴露的所谓网红们,在直播平台上抖胸扭臀,用着五音不全的歌喉唱完一首不知名的歌曲之后,拼了命的问观众要礼物……
末路狂欢,直播的N种死法
提到“死”,不免会让许多人觉得过于“危言耸听”,直播这么“火”,尽管目前有很多“猫腻”,但也不至于死吧?现在“火爆”顶多也只是直播行业的末路狂欢,其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死”对于中国互联网行业来说是高概率事件。不是有一句话嘛,互联网行业没有第三,只有第一和第二。中国互联网历来的玩法就是烧钱、圈地、成为寡头,拔羊毛,前有即时通讯的扎堆死,后有百“团”大战的抱团死,如今也不排除直播平台的批量死。统计到的数字目前的直播平台是200多家,没统计到的恐怕500家都不止,强势资本的介入,互联网巨头的插足,哪一家的目标都不是成为二百分之一,而是成为独一无二,这中间得死多少平台可想而知。
除了批量死,还有一个颇具特色的监管死。可查证的信息显示,今年4月,文化部开展了对互联网直播平台违规直播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并要求网络主播必须实名认证。7月,文化部公布首批网络表演黑名单,依法查处23家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共26个网络表演平台。本次集中清理共关闭严重违规表演房间4313间,整改违规表演房间15795间,处理违规网络表演者16881人。尽管直播行业已经察觉到监管的收严,各个平台也加强了自查自纠,并积极完成主播实名认证、水印添加、直播内容存储15天等自律要求。但目前直播平台表现出的涉黄、涉暴行为还是屡禁不止,甚至还间歇出现一些较为敏感的政治话题,这些现象的出现,不排除直播行业会迎来最严监管,甚至出现“一刀切”现象。
微博的沉沦,大家有目共睹,究其原因,有人总结为“过度营销”。其实,目前在直播行业也存在这种现象,靠土豪刷礼物赚钱模式越走越窄的情形下,很多主播逐渐走上了卖货的道路,不排除有一天好好的直播变成乡镇大集市。真到这个阶段,各大直播平台充斥这叫卖声,成为淘宝导流的工具,离死还会远吗?除了卖货,也有稍微红一点的直播开始植入企业的广告文案,活脱脱地将直播变成了电视广告,本来内容就匮乏单调,再被主播们这么玩起来营销变现,摆在直播平台面前的似乎只有死路一条。
烧纸趁早,再美也是泡沫
前些日子,上海有家黄晓明投资的直播公司明明娱乐成立,主打泛娱乐直播+综艺,并推出一些自制节目,这算是在直播内容上走出了一大步。但如果仔细分析这个模式,像极如今的视频网站的自制节目加了一个直播。换汤不换药,而且不伦不类,勉强可以说在内容上有所创新,但要想在广告赞助和IP版权上吸金,那可就要面临传统娱乐节目和各大视频网站及电视台的竞争了。故事再美也是故事。
所以,更靠谱的理解,直播之所以会有如今的伪繁荣,其实是一些早期投资人不断鼓吹的结果,将伪需求,假模式炒成“风口”,把泡沫吹大,希望有人接盘。本来小众的需求,隐秘的秀场,土豪的乐园,主播的金库,非要搞成全民参与。用身边朋友的话讲就是,脑子得病的多厉害,扔1000多元的邮轮听主播在那里瞎哼哼……更可怕的是,目前直播行业的现状是,没有一家直播平台实现盈利,几乎全部处于成长烧钱阶段,甚至相当多的一部分还没过A轮,和当年团购、O2O、P2P的扎堆兴起如出一辙。但要知道的是,当年的千团大战如今仅剩两家;O2O神话破灭;P2P几乎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直播的结局可想而知。还是那句话,烧纸趁早,再美的泡沫还是泡沫。
作者:何帅 微博:@小编也疯狂 微信订阅号:小编也疯狂(id:xiaobianyefengkuang)专注科技硬件、互联网分析评论、电商研究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一键关注作者: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