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初,万科正面迎战宝能收购的大戏上演了,直到今年3月初以万科收购深圳地铁资产为结局,剧情跌宕起伏。但在宝万之争之前爆发的爱康之争,其过程更是一波三折。
在爱康国宾宣布私有化之后,美年大健康组成买方团并正式向特委会发出要约。而爱康国宾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张黎刚却誓死不从,发出血性战书,先后祭出毒丸计划和一票否决,并在1月6日公布了自己的最新买方团阵容。这其实是两个买方团竞购爱康国宾,一方是美年大健康组成的买方团,一方是张黎刚组成的买方团。
回顾两买方团的竞价之争,美年大健康方面,首次要约就比张黎刚买方团高出23.6%,并先后两次提价,目前是25美元/ASD。由于爱康国宾是个股权高度分散的公司,实际控制人张黎刚仅持有不到13%的股份,且迟迟不肯出价,还将本是资本市场的角逐,在年后携爱康国宾把战火烧到了法庭之上,对美年大健康提起了诉讼。3月更是向商务部反垄断司举报美年大健康收购慈铭体检违反反垄断法,从对簿公堂到反垄断举报,让这出大戏骤然达到高潮。
至此,不禁让人好奇张黎刚买方团迟迟不肯正面回应还屡次故抛延迟手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实,主原因无外乎美年参与爱康私有化,比张黎刚买方团私有化更好。
1、双方竞购对中小股东及散户利益有利
3月15日,爱康国宾公布2015第三季度财报,净营收增长22.5%,净利润增13.4%,业绩增长继续下滑,这不得不让人产生联系,公司的业绩下滑与爱康国宾这一两年收购整合不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战新板”取消的消息公布,中概股单独回归越来越艰难,张黎刚一方的回归之路希望渺茫。从财务角度来看,即便爱康国宾私有化回归A股能获得一些资本增值空间,在美年大健康开出如此高的收购价的情况下,财务上也是很难看到短期效益的。
由于美年大健康的介入,张黎刚买方团要想在私有化之后获得实际控制权,必须要付出比之前更高的成本。若以目前价格在二级市场上收购股票提升实际控制人投票权,面临张黎刚一方能不能拿出那么多钱,资金成本过高有否付息能力的问题。而美年一方,却因其有行业整合协同效应,能够承受25美元/ASD高价私有化,对于中小机构投资者利益来说显然是好处更多的。爱康私有化的最初阶段,即美年介入之前的原有价格对于中小机构投资者来说很低。爱康国宾目前市值也就90亿元人民币左右,与美年大健康360多亿元的市值没法比,由于美年收购爱康国宾有协同效应,而张黎刚买方团没有,且回归成本很高,如果双方交替提升私有化报价,即便最终张黎刚买方团得手,对张一方来说也是无异于“自杀”。
2、双方发展特点利合不利分
就好像当年滴滴、快的在进入寡头竞争的阶段而上演过的烧钱大战所陷入的恶性竞争一般,如此伤元气和消耗资源的事情,谁都不愿意看到在其他行业再次上演。
爱康国宾是国内领先的专业连锁体检机构之一,目前拥有不到80家门店,每年服务超过350万人。而美年大健康创建时间更早,目前在全国拥有近200家体检中心,服务用户超1000万人。两者在业务上有所不同,爱康国宾就是体检,而美年大健康则更像是一个大数据公司,通过体检构建健康产业的基础平台,延伸出辐射健康体检上下游的产业链和生态圈系统,有较强的产业链延伸属性,业务模式上的规划布局更加立体合理。
此前美年与慈铭的成功合并如今看来也确实推动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2014年11月,美年大健康与慈铭体检达成协议,以36亿元代价分期收购慈铭体检100%股份,之后美年大健康借壳登陆资本市场,2016年初完成与慈铭的合并。3月爱康国宾举报美年大健康违反反垄断法,应该指的就是这笔交易。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共计6500家的专业体检机构中,公立机构为4900家左右,占了总数的75%左右,提供体检服务的私立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约为1000家左右,而类似爱康国宾和慈铭体检这样的专业性私立体检机构仅有500家左右,市场上的份额加一起还不足5%。即便美年大健康将包括爱康国宾在内的所有专业体检机构都收入囊中,也远远不到垄断的地步。
3、市场环境决定合并为大势
公立医院也在变化:他们也在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增加服务种类。目前因体检不是公立医院主营业务,而给专业体检机构留出的市场红利,不可能永远存在。正因如此,专业体检机构更应联合起来,加强市场份额,把蛋糕做大。
从行业角度来说,健康体检市场竞争激烈,培养有强大竞争力的专业体检机构能进一步促进行业所有参与者搞好服务,降低价格,这是机制僵硬缺乏竞争的公立体检机构所不能比的,可谓经济新常态下的增长亮点。但专业体检机构掌握的只是健康市场中的一环,长远来看向产业链更深处渗透不可避免。健康是个大产业,只聚焦于一个点之上的话,既不能扩大市场规模,也不能抗风险,白白浪费产业链延伸的机会,其实是最大的风险。
其实专业体检应该通过业务的高速增长,对公立体检机构甚至健康医疗机构构成强大压力,反过来促进其改善自身,这是爱康国宾这类的企业在商业之外的更大价值。
4、竞购布局规划清晰合理
基于体检业务拉伸延长健康产业链,进而从中寻找更多更大的价值。已经有一些企业这么做了,如这次事件的当事方美年大健康,除了传统的体检业务外,在健康预防、健康管理及咨询方面也在加大力度投入,并期望能最终形成大数据运营业务。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这意味着从体检产业到健康产业的一次升级,也意味着一个更大的市场,从统一行业标准、助力国家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医疗改革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