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消息(九九)中国移动官网日前发布公告称,和飞信业务将从2022年9月30日开始停止提供服务,届时将无法登录及使用和飞信。至此,这一15年前即推出、曾拥有5亿注册用户并试图从即时通讯服务转型企业服务平台的APP正式走下历史舞台。
前身:飞信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移动于2007年推出即时通讯服务“飞信”,融合语音、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在3G时代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彼时,语音通话和短信是主要通讯手段,飞信以短信优惠、移动端和PC端可免费互发信息为主要卖点受到用户广泛青睐,并在2010年前后收获5亿注册用户,高峰期活跃用户接近1亿,成为主流通讯工具。
但是,好景不长。2011年,中国迅速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丰富多彩的应用接连出现,如今“一骑绝尘”的微信也诞生于2011年。随着其他社交工具的兴起,飞信逐渐退出主流市场。
站在“上帝视角”回望飞信的兴衰,颇为令人唏嘘。飞信当时在移动端的应用是非常先进的,可以说为后来的即时通讯应用立下了“模板”,至今为止飞信的一些功能还在一些通讯软件上使用,例如内置表情包、发语音、图片等,并且对方可以以短信的方式接收。
作为中国移动旗下的即时通讯产品,飞信在那个年代占尽天时地利,无论从用户规模、用户粘度、产品功能、产品体验几个纬度来看,都是相当的惊艳的。其最大的“BUG”在于“不开放”,只有移动用户可以使用,与电信、联通用户不互通,虽然后期被微信等社交工具倒逼“打开格局”对电信和联通用户开放,但是已经错过黄金发展时期。
迭代:和飞信
2016年,由于飞信业务下滑严重,中国移动将飞信更名为“和飞信”继续运营,其功能也从即时通讯工具转向企业服务平台。
转型后的和飞信表现平平。从资费上来讲,和飞信允许移动用户之间进行免费交流,异网用户之间也可以通过首次下载赠送的300分钟和其后每月赠送的100分钟进行免费视频通话。但问题在于,在“提速降费”成果颇丰、流量几乎不值钱的4G时代,这种“开放”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从功能上讲,和飞信主界面的“工作台”标签,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转型企业服务的决心。但标签页面中提到的一键建群、短信群发、多人超级会议等功能,又与当时的互联网办公应用毫无二致。
从格局上将,和飞信对异网用户还是有着这样那样的限制,比如即便是移动用户,向非移动用户发送消息时可能也会收取短信费用(对方不是和飞信App用户),再比如非中国移动用户在应用内发送的消息只能通过客户端传递,不能以短信送达。互联思维的缺乏以及三大运营商之间技术和利益的不协调,导致了和飞信转型之路的失败。
继续调整:移动办公
事实上,和飞信曾于2021年4月底发布过业务调整公告。公告称,将于2021年4月28日起暂停企业注册,并对全体和飞信用户不再赠送超级会议、语音通知、群发信使及每月500条群发助手短信等体验权益。此外,预计同年5月10日起对和飞信功能进行调整,不再提供多方视频、一对一音视频通话、中移飞厅、日程、福利中心、群发助手、发送短信、短信提醒等功能。
如果说去年的公告是和飞信将停止服务的预告,日前的这份公告就是“官宣”了。但是公告同时指出,如用户有办公和沟通方面的需求,可下载中国移动提供的“移动办公”产品进行使用。
据了解,“移动办公”是中国移动在2020年推的一款应用,目标是提供5G新时代智慧办公新体验。其特色功能包括:
【卓越高效办公应用,一键配置快速使用】
考勤、审批、工作报告、日程等丰富的办公应用,助跑智慧办公5G新赛道。
【高效管理通讯录,查找沟通更顺畅】
支持手机联系人和企业通讯录的全量查询,企业组织架构一目了然。
【快通知,保证信息传达到每个人】
消息已读末读一目了然,未读成员短信催一下
【来电自动标识,保障信息安全】
无需添加通讯录,自动标识企业成员来电,为企业信息安全保鸳护航。
【丰富的专享活动】
企业客户尊享权益,专享业务,神秘礼包,享受生活,享受工作。
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各类办公学习应用广泛兴起,中国移动“移动办公”如果想在这一领域杀出一片天地,还需要诸多努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小米公布 “史上最强业绩”Q3总收入925亿元 同比增长30.5%
-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推进开源RISC-V,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 江苏电信:已建设低空覆盖专用通信站400余个,赋能低空经济发展
- 5G行业虚拟专网数全国第一,江苏通信业加速赋能“新型工业化”
- 中国铁塔执行董事高春雷因工作调动辞任
- 爱立信专家:从发散到收敛 6G即将迎来关键发展节点
- 派能科技:公司董事长韦在胜已解除留置措施
- 越南Viettel宣布商用Open RAN 5G网络 基于高通技术打造
- 越南Viettel宣布商用Open RAN 5G网络 基于高通技术打造
- 当CPU和GPU遇上QPU:IBM披露最新量子计算实践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