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7月14日 如果中国企业想训练AI系统,需要大量AI芯片,英伟达(Nvidia)产品是首选。不过美国为了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限制AI芯片销售。
英特尔似乎看到了机会,它最近在中国隆重推介AI芯片Gaudi2,该芯片可以在中国销售,因为其目前并不在美国出口限制范围内。
年报显示,2022年英特尔总营收约有22%来自中国,虽然华盛顿加强管控,但有一个事实难以否认:中国市场对美国半导体企业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英伟达十分看重中国市场,英特尔也不例外
为了达到美国管制要求,年初时英伟达推出修改阉割版A100和H100 GPU,专供中国市场。去年8月美国商务部曾下达命令,禁止英伟达、AMD向中国出售先进芯片。美国政府要求英伟达不得向中国出售A100和H100 GPU,AMD不得出售M1250芯片。
英伟达GPU在AI系统训练市场有着近乎垄断的巨大优势,禁令给中国科技企业带来麻烦。英伟达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推出修改版芯片A800 GPU。
英特尔当然也怀抱相同的态度。英特尔执行副总裁Sandra Rivera认为,中国有着巨大的需求,英特尔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广泛的硬件选择。
Sandra Rivera还说,Gaudi2可以帮助中国客户降低进入AI的门槛,帮助中国构建AI未来。英特尔将与浪潮携手合作,为中国大陆市场打造基于Gaudi2的硬件。
虽然美国企业积极迎合中国市场的需求,但美国政府的态度完全相反。有报道称,美国考虑禁止中国大陆客户使用AWS和微软云计算服务,这些服务用到了先进AI芯片。美国甚至还考虑将英伟达修改版A800 GPU拉入限制清单。
简单来说,英伟达A100无法进入中国,它便推出阉割版A800 GPU满足中国市场需求,能替代A800 GPU的只有英特尔Gaudi2,这是英特尔的底气。
在美国市场,英伟达AI GPU已经供不应求,价格水涨船高。面向中国市场的A800和H800是阉割版产品,据说现有订单需要最多一年才能完全交付。
Gaudi2去年便已推出,但在欧美市场反响平平
Gaudi2于去年5月在美国推出,英特尔自信满满,它宣称Gaudi2运行ResNet-50的每瓦性能约是英伟达A100的2倍,性价比相较于AWS基于英伟达的解决方案高出40%,并预计今年9月性价比超越英伟达最新H100。
Gaudi2也许性能不错,但在欧美推出一年来并不是很流行,没有大客户大量购买。
在中国AI服务器市场,浪潮占有约37%的市场,H3C的份额约为8%,英特尔与它们合作也许能抢下不少蛋糕。英特尔正筹备新产品,准备在2025年前推出下一代Gaudi3加速器和GPU AI解决方案。
实际上Gaudi2是由Habana开发的,这是一家以色列创业公司,于2016年成立,早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2019年12月英特尔花费20亿美元收购Habana,获得Gaudi产品。在收购之前,中国互联网和云服务提供商已经采购过Gaudi处理器。
从测试看,英特尔的AI芯片似乎表现不错。研发人员发现,在通用AI负载中,Habana Gaudi 2优于英伟达芯片。但是在AI竞争中,英特尔芯片最大的软肋在于软件。英特尔One API支持基本的AI负载,表现很好,但英伟达更强,它的软件服务覆盖9个不同的垂直领域,包括企业AI、Omniverse等。
英伟达和微软是AI最大赢家,英特尔远远落后
AI市场正在快速增长,到目前为止最大的赢家应该是微软和英伟达,它们分别成为软件和硬件领域的最大赢家。AMD和英特尔有潜力,它们正在追赶。
英伟达和微软的市值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AMD只有1867亿美元,英特尔更是只有1413亿美元。单从市值对比可以看出,英特尔的处境并不宽松。相比2021年的市值高点,目前英特尔的市值已经蒸发69%,在同一时间段AMD拼命追赶,英伟达更是遥遥领先。此消彼长与AI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的艰难处境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早在2020年时英特尔Habana首席商务官Eitan Medina曾明确表示:“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是从0开始的,英伟达却是100%。战斗十分残酷,必须争夺市场份额,但先要说服开发者试用我们的产品。”
Gaudi2能借中国市场击败英伟达AI芯片吗?也许很难,但中国市场和英特尔AI芯片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成就彼此。(小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