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7月19日(北京)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振奋人心的八个大字,就像一道利闪,划破宁静夏夜的万里长空,让那些本就不安份的人,更加躁动起来。2015年以来,离职创业潮一波接着一波,其中既有知名企业的高管、大佬,也有名不见经传的中基层、草根。据国家工商总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200.1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9.4%,注册资本(金)12万亿元,增长43%.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11万户,其中二季度新登记企业连续三个月保持高位。
显然,新政策已经激发起全社会的创业热情!而在所有创业项目中,互联网项目无疑是最大的热门。无数的创富神话,让这个行业充满吸引力。然而,诚如《围城》中的那句经典台词,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普通大众,更多的时候只看到了互联网企业成功的光环,而没有看到其在创业过程中的辛苦与辛酸。真正用心做过互联网的人都知道,这条创业路,可能比其它任何一条都难,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巨头林立的环境中!尽管如此,互联网仍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创业领域,创业者前仆后继,各大细分市场热闹非凡……
众所周知,在中国,互联网是资本市场最活跃的领域,这里似乎从来不缺少资金,好像随便一个项目都能融个千八百万,十亿级融资并购事件也是家常便饭。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的烧钱大战更不在话下。有人说,在资本驱动下,中国互联网创业已经发展出三大“流派”,即:To B(企业),To C(个人),To VC(风投)。这种分类方法,虽然有几分玩笑的意味,却也十分真实地反映出,部分互联网创业者的投机心态。在快速变现心理支配下,创业最重要的不再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而是如何讲好了一个故事,快速地圈人、圈钱。
近日,新东方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洪泰基金6个月收了五六千份BP(商业计划书),而不靠谱的创业者越来越多,异想天开和想骗钱的太多了!有没有一句道破天机的感觉?
事实上,在很多人心中,创业已然变成了一场资本游戏:天使、A轮、B轮、C轮……IPO上市、套现、退出。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却能让数以万计的人相信,并全心投入其中。不知道是谁设计的这套系统,但显然玩家正变得越来越多。有的时候,不是创业者们希望投机,而是身在其中,身不由已。不管什么原因,一旦进入这场游戏,自己就不再是自己了。资本会推着你一直向前,一轮一轮地走下去。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放弃初衷,被资本裹胁。是创业者投机,还是资本方急功近利,真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正是有了这些人,这些事,在中国创业才变得异常精彩。
在上一个十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历程非常激动人心,门户、电商、分类信息、游戏、搜索……每个细分领域都迸发出勃勃生机。其中,一大批“只圈人,不干活;只搭桥、不做事;只摆渡,不淘金”的创业公司引人注目。其中不乏58同城、淘宝、天猫、京东、聚美这样的知名平台。而近两年来,随着O2O的快速兴起,房产、装修、外卖、健身、美甲等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被只圈人,不干活的互联网平台强势介入。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样一个怪现象:往往那些只圈人,不干活的第三方来做这些事,却能成就一个不同凡响的大平台。而那些,直接售卖自家产品、服务的平台,反而没有一家成气候!
也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创业者,将圈人作为第一要务,而后面的服务反而似乎没那么重要了。因为,反正有人能做好,一样圈过来就是了。
互联网的核心功能之一是解决信息不对称,而海量用户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也就是说,要想很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必须先有海量匹配双方的用户。所以,大部分互联网创业项目先圈人作为第一要务。这本无可厚非,但不同项目,圈到人之后要做的事也不尽相同。有些项目,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就已然大功告成。如58同城这样的分类信息网站,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而另外一些项目,圈到人之后,还要苦练内功,把服务做好,而不是简单的信息匹配!
举一个例子:
有家叫51社保的公司,成立于2007年,已完成A轮融资。从他们的名字中即可看出,他们的主营业务是为创业型企业提供社保代理服务。这家公司一出场便喊出了颠覆传统社保服务的口号。当前服务包括工商注册、社保代理、公积金开户等。与传统代理服务公司不同,51社保以互联网公司自居,并通过一系列品牌包装和市场宣传,着力打造“高端”的品牌形象。这样,不仅可以将自己与数以千计的传统竞争者划清界限,还可以更好地赢得创业者信任。然后,再用相对低廉的服务报价去撬动市场。不得不说,这套玩法非常奏效,发展初期客户增长很快。然而,51社保并不是自己做服务,而是将接到的单外包给第三方服务机构。这就是我所讲的,只圈人,不干活!
不得不说,51社保的品牌包装与宣传能力还是蛮强的,笔者几次接触,便下定决心放弃原来的传统供应商,转投这家“高大上”的互联网公司。然而,合同签定后的服务,简直一塌糊涂。第三方服务机构从来不会主动电话告知进度,我们主动电话过去,大部分时间是无人接听或很久才有人接听。材料寄回之后的解说,更是草草了之。最终,笔者不得不用回原来的传统供应商。
这个案例暴露了“只圈人,不干活”模式的一个硬伤,那就是服务质量。所以,笔者个人认为:只圈人,不干活的思路,可能仅适用于58同城这样的信息平台型公司,而并不适合51社保这种自己做服务的创业项目。道理很简单,来58同城的人,是为了找上面的其它服务商,不是58同城,原则上58同城可以不对服务质量负责任。而来51社保上的人,是为了找51社保,而不是其它供应商,所以51社保必须要对服务质量负责任。而将服务外包给第三方,服务质量很难保证。
另外,自己不做服务,外包给第三方机构,表面上看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其实是自己核心能力缺失下的无奈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品牌信任度难建立。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每个行业都竞争激烈,自己给不出核心价值,用户忠诚度就没有基础,发展很难持续。
既然如此,精明得不能再精明的互联网创业者,为何还要坚持这种模式呢?
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只圈人,不干活的模式也有很多优势。首先,如果不考虑具体服务执行,在人员、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创业团队可以专注做规模。规模起来之后,再发力补齐短板,提高自己的服务的执行能力,也并非没有可能。互联网创业成功有两个基础,一是速度,二是规模。在圈地阶段,专注圈人,或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正所谓,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
另外,只圈人,不干活,适合“轻资产、小团队”的创业者。这种模式,让草根创业者有机会参与投资相对较重的项目。也就是说,这种模式让创业者,可以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拓展服务内容和半径。如果牺牲一些服务质量,但可以让创业者的业务模型更加灵活,也并非不可行。毕竟,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赢得机会和活下去,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
总之,模式是死的,人是活的,在不同创业者手中,同样的模式可能迸发出完全的活力。相同的创业者,不同的阶段,要做的事和要用的模式也可能有所区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可能也在此。作为一名创业者,我们能做的,可能只是放正心态,理性面对创业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
只圈人,不干活,你怎么看?(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六载华为开发者大赛,“赛”出云上开发新生态
- iPhone在华份额为何不断下滑?外媒分析:因无法提供AI服务
- 硬科技观察之智能体:2025年会是AI智能体爆发之年
- "以智赋网"关键一跃!华为首发Ambient Site构建无线智能化底座
- 硬科技产业观察之端侧AI:AI算力随身释放千亿价值
- “智网慧城”计划启动全球招募,以智赋网成MBBF 2024焦点
- 英伟达最亲密的伙伴SuperMicro股价大跌,对AI产业影响几何?
- 请回答MBBF 2024:关于移动AI时代的一切
- 高通ARM争的是什么?定制设计威胁到ARM生命线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尔和美国都陷入了挣扎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